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校应将文化育人的理念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夯实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文化基础,确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文化坐标。通过以爱国主义为主线、注重与历史结合、弘扬传统美德、正视文化交融、强调内外兼修等方面实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2.
姜南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6):118-118
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与社会生活接轨。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配合一定的利益导向,否则就无法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所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接轨,充分考虑社会生活的导向作用,并以此来落实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社会生活接轨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大学生广泛地参与社会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增加对社会的了解,从而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逐步实现社会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学到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增强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3.
李燕  张如成 《文教资料》2014,(10):137-138
“90后”大学生是目前高校的中坚力量,调研了解“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90后”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对生活有独特理解。他们在参与社会交往过程中,同样面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性与理性的抉择、思想与行为的困惑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大学生价值观中的困惑、矛盾和薄弱之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对大学生价值观导向是以主流意识为重要目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要手段来进行的。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导向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然而,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效果并不是十分乐观。很多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线教师都有一个直观感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针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以开放的视野和现代的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价值导向一元论和价值取向多元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与社会生活接轨,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学生的价值观较之以前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辩证地认识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有效地解决目前高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搞好新时期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我们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职业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深远,高校能否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和大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紧密相关。文章首先分别对职业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与就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科学地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能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思想导向,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创业观。对此,为了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可以通过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优势竞争、学会团队合作、积极参加职业实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和社会对电子竞技态度的转变,电子竞技正从小众娱乐方式逐步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独特的文化现象。指出了电子竞技文化对高校拓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手段,开拓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思路具有积极影响,但对长期沉迷于电子竞技游戏的大学生身心健康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电子竞技文化、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加大价值观教育内容与电子竞技文化的联系等方面提出了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问题.在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都在变化的时代里,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价值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主体自我化等趋势.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却存在着弱化现象,原有的教育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新的科学教育体系尚未建立,用老一套去应付变化了的新形势,显得力不从心,疲于招架,效果自然欠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改变现状,走出困境,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应放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中国优良传统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的教育上,并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社会教育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理想价值目标导向与现实价值取向教育相结合,优良传统价值观教育与现代价值相结合,形成价值观教育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目标导向,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特质、现实影响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决定的。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必须把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旋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培育文化载体,健全教育机制和方式,优化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教师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必要,可以采取正面教育、加强实践锻炼多种手段展开实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法对764名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男女大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年级特点。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学生在人民观、生活观和劳动观上的平均分低于总体荣辱观平均分;大中学生在劳动观、人际观、义利观、法纪观、生活观和总体荣辱观上性别差异显著,且在对八观的具体分析后也发现在劳动观、人际观、义利观、生活观上,女生几乎在...  相似文献   

13.
浅论"八荣八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繁 《鄂州大学学报》2006,13(4):6-7,10
该文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性、针对性、德育的价值指向、德育的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在大学生中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为建设和谐社会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为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竖起了新的标杆,应成为高校思政工作长期坚持的基本主题和立足点、出发点,结合实际,作者阐述和分析了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意义、途径和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集先秦思想之大成的思想家荀子同样集先秦荣辱思想之大成,成为中国伦理史上对荣辱思想展开系统论述的第一人。摒弃其封建糟粕,挖掘其荣辱思想的合理内核,对我们今天确立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文明观是以文明的承传、发展和建设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农村教育文明观的缺失导致了农村教育的困境。农村教育的重建应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针,践行农村教育文明观,以“造血”作为教育的核心思想,以“爱农”作为教育的着力点,以“唤醒”作为教育的使命,以“互动”定位教育的功能,以“综合性”作为教育设施建设的重点,以“融合”定位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当今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一贯精神和基本价值方向,是“五爱”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范的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体现了“道简易行”以及对道德主体性的高度重视。实施“八荣八耻”的有效途径是循末以及本、谨外以养内以及分层次建设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正出于全面转型时期.复杂而不成熟稳定的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尤其是在道德素质方面。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的适时开展,为学校的道德育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也指导着学校德育教学的创新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在合理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西方法治理念的扬弃;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从制度探索到理念价值追求的提升,是中国共产党人法治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为中国政府推进型的法治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为政法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南,确保一切改革都不偏离这一方向。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对于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