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读者,是报纸的主人公。对读者的研究显然是对办报方针策略以及其它方面研究的出发点及其归宿。下面,笔者就以本人在《房地产报》工作的实践来论述对读者研究的有关问题。一、读者数量的研究对读者数量的估计当从应当、现实和可能三方面着手,所谓“应当”,即指根据报纸的性质应当拥有的读者面和大致数量,所谓“现实”,即指在研究时报纸实际拥有的读者面和数量;所谓“可能”,就是指在“应当”和“现实”的矛盾情况下,报社可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取得什么样的成效,即达到什么样的数量。 (一)应当拥有的读者面和大约的数量《房地产报》是一张在上海出版的全国唯一的房地产行业周报,面向社会由邮局公开发行。鉴于她是一张房地产行业的报纸,无疑她的基本  相似文献   

2.
一、报业市场逐步形成大众化报纸和小众化报纸互补并存的格局。 当前市场上出现的报纸,按照读者结构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大众化报纸和小众化报纸两类。所谓大众化报纸,主要指读者结构层次比较齐全,读者面比较广的一类报纸。所谓小众化报纸,则是指读者结构层次相对单一,读者往往具有特定性(如  相似文献   

3.
新闻(指狭义的新闻,即消息。以下同)本应是报纸的主角。它在及时记录时代、反映现实方面有着其它新闻体裁不可替代的优越作用。但是,读者中关于报纸上没有新闻或新闻甚少的抱怨却不绝于耳。他们的议论是否过份? 通过对读者的调查分析发现。这主要是指报纸上真正的新闻太少,新鲜的、可读的新闻太少。一向以“新闻纸”自称而区别于其它出版物的报纸,为什么新闻太少或没有新闻? 一向以具备“新闻鼻”而区别于其它职业的新闻记者,为什么不爱或不善于写新闻? 新闻写作到底陷入了哪些  相似文献   

4.
所谓蹝党报边缘化蹞一位从事新闻研究的朋友问我,有人认为,现在的党报正在“边缘化”,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回答他,我不赞同这种观点。不同的报纸,功能不同,读者定位不同,报纸风格也不相同。在我国,各种类型的报纸,以推动改革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公众为共同目标,组成蔚为壮观、充满活力的报业大军。所谓“党报边缘化”的观点,可能着眼于一种市场现象。目前,晚报、生活类报纸的市场总量比较大,党报的发行量相对比较小。但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看一张报纸的影响力,不是单纯看它直接面对的读者的数量。报纸处于社会政治舞台的中心还是…  相似文献   

5.
谁是报纸的“重量级消费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关于报纸的“重量级消费者”的操作性定义读者是报纸这一传播产品的消费者。对于读者作为报纸消费者的划分可以从两个维度上加以区别:一是从读者对于报纸的行为依赖程度上划分──经常还是偶尔;一是从读者对于报纸的心理依赖程度上划分─—非常重要还是无关紧要。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维度加以交叉,我们便可以得到读者作为报纸消费者的3种“量级”:轻量级消费者、中量级消费者、重量级消费者。所谓报纸的重量级消费者是指那些既认为读报非常重要,同时又有几乎天天接触报纸的实际行为的读者;所谓报纸的轻量级消费者是指那些既认为读报不…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1991年第11期发表的《“怪胎新闻”》一文,把报纸报道新闻竞赛评选结果,往往只提本报获奖情况的现象,称为“怪胎新闻”。笔者认为,这个看法有失偏颇。上述现象大部分属于“正常胎儿”,是新闻的“接近性”使然所谓新闻的“接近性”,是指读者(受众)对在地域等方面越接近自己的新闻信息,越感兴趣,反之亦然一张报纸,大致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读者对自己经常看的报纸,自然而然地有一种亲近感,对这些报纸在新闻竞赛中的得奖情  相似文献   

7.
一位从事新闻研究的朋友问我,有人认为,现在的党报正在“边缘化”,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回答他,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不同的报纸,功能不同,读者定位不同,报纸风格也不相同。在我国,各种类型的报纸,以推动改革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公众为共同目标,组成蔚为壮观、充满活力的报业大军。所谓“党报边缘化”的观点,可能着眼于一种市场现象。目前,晚报、生活类报纸的市场总量比较大,党报的发行量相对比较小。但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看一张报纸的影响力,不是单纯看它直接面对的读者的数量。报纸处于社会政治舞台的中心还是边缘,并不完全是发行量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报纸发展的动态 20世纪末,著名的“罗马俱乐部”出了一本书,叫《第一次全球革命》。书中预言21世纪有三股影响人类的最大力量,其中之一就是媒体。现在我们已经身处21世纪之初,研究媒体首先应当研究传统媒体。因为目前网络这个“第4媒体”方兴未艾,由于诸多原因,暂时还远远赶不上报纸、电视、广播等的影响力。同时,还得认识到,20世纪末,中国报业存在两个悖论,一个是“大报”的发行面,不如“小报”,大报成了小众媒体,“小报”成了大众媒体。第二个是机关报大多成了只有在机关里才能看到的东西,而“小报”有的甚至只有内发刊号的报刊却满街叫卖,形成了公开刊号“内部发行”,内部刊号公开发行。所谓“大报”,通常是指省市级以上的党报,这种报纸在零售市场上较少见,绝大多数是公费订来给党政官员看的,而所谓“小报”则是指那些非机关报的各类市场报纸,它  相似文献   

9.
报纸的发行状况,以及各类调查数据,都显示着现代报业面临“读者危机”。的确,读者数量的下降,读者读报时间的缩短,已成为众多办报人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为了吸引读者,赢得读者,各家报纸无不绞尽脑汁,使出浑身的解术。其中以烘托报刊文化,培养潜在读者为宗旨的“报纸教育计划”(Newspaper in Education,简称NIE)成为各国报业普遍推行的策略。近年来扬子晚报在此方面也作出努力与尝试,为新形势下如何化解报纸的“读者危机”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罗晓琴 《新闻窗》2012,(4):95-96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人们“远离报纸”的现象日渐严重,拥有读者数量的多寡,即发行量的大小,已成为衡量一张报纸生存发展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在发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低价策略”、赠报等“自杀”式营销,让报刊发行企业附加值越来越低;而劳动用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的不断提升,让成本成为自办发行的“生死结”。  相似文献   

11.
一些办报的人曾作过这样的描述:报社卖的是报纸和读者。不错,一张报纸拥有的读者数量直接决定着它的广告份额,也就决定它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读者,被视为办报人的“上帝”。那么如何把“上帝”的目光留住,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呢?依笔者之见,以下“四招”不妨可参考一下。  相似文献   

12.
徐华西 《新闻记者》2001,(11):45-48
研究任务 :从现实出发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 ,从不同侧面 ,特别是从与读者需求链接的角度 ,揭示和把握知识分子报纸定位的属性 ,解决报纸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研究结论 :为完成新时期报纸的任务定位 ,应当从知识分子的共同心理特征和需求出发 ,把定位理念提升于“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在报道领域上 ,突出“教科文理” ;在报道内容上 ,侧重“关注与知识” ;在风格上 ,锁定“知识密集性、理论前沿性、学术探索性”。一、新的任务定位光明日报是面向知识分子的报纸,这是读者定位。这一定位,是由其50多年的传统和风格决定的。光明日报从创刊…  相似文献   

13.
一、市场形势逼迫法制类报纸必须办好要闻版,以参与市场竞争 要闻版是一张报纸的“拳头”,是吸引读者的亮点。据北京地区报纸读者的调查,有76%的读者之所以喜欢阅读报纸,为的是从报纸上获取各类新闻。这个数字也告诉法制类报纸这样一个信息,就是要办好要闻版,用高质量的法制新闻去赢得76%的读者中的一部乃至大部。这份调查材料又说,通过读报纸学习法律知识的读者约占34%,与通过读报了解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生活等方面信息的读者数量相比居于中游。这又提示法制类报纸,必须把办好要闻版和充分施展自身在法律专业知识方面的专长结合起来,以生动活泼的法制新闻和具有权威性的对法律知识的宣传,赢得更多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这份调查材料还表明,“在报摊邮亭零买报纸已成为读者第一位的读报来源”,在18岁以上的读者当中。52%的人是“在报摊或邮亭零买”而获得和阅读报纸的。因此,法制类报纸应当及早对自己的发行方式、发行渠道作出战略性调整,在巩固和发展固定订户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和面向零售市场。而要做到这一点,办好要闻版,把良好的第一印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吸引和促使他们慷慨解囊就成了自然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李妍 《记者摇篮》2000,(4):42-42
定位是办一家报纸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办报定位就是确定所谓的办报理念,即根据报纸的性质、目的和主要的受众群制定相应的办报宗旨和办报方针,在竞争中寻找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报纸今后的发展指出方向。当代的大众传播面临着一种“分众解构”的现象。媒体的数量越来越多了,每个媒体的覆盖面却越来越小,每位受众接触的媒体数量越来越多,其选择的自由度也越来越大。大众传播的对象——受众在不断的分化,大众传播走向“小众化”将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他们对信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报纸的分工今后也会更加细化。  相似文献   

15.
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所谓“度”,是指任何事物的量都有一个界限,一旦越过,性质就会起变化。一张报纸天天同读者见面,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宣传内容适度,有助于激励读者向上,明确前进方向;反之,就可能引起“刮风”,造成“起哄”,贻害党的事业。报上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编辑之手,掌握好“度”,是编辑的重要职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时代的记录,新闻(指狭义的新闻,即消息,下同)在反映我国现实方面,在反映改革和开放等方面是有成绩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现在新闻已经成为我们报纸的一个弱项,有的同志认为,某些方面甚至比过去退步了.这种状况和新闻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报上为何无新闻近年来,读者中关于报纸上没有新闻的抱怨之声不绝于耳。乍听起来,这个问题真使人觉得有点奇怪. 但根据多次进行的读者调查分析,读者的真实意图还是明确的。原来他们是说,报纸上真正的新闻太少,和他们关系密切的新闻太少,新鲜、重要、可读的新闻太少……对此,我们确实无法否认问题的存在. 现在,我们打开报纸,充斥版面的,往往是一些一般化的工作总结、经验介绍、会议报道、长篇讲话等。数量之多,在一些大报甚至要占到刊出新闻的90%左右。这类稿件大多属于非事件性新闻,其中虽然不乏少量佳作,但多数内容枯燥,时效性很差,相当一部分稿件无明确时间。如果这些“最近”、“……以来”的事情都可以算新闻,那么,“100年以来”、“200年以来”的算不算?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曾经幽默地  相似文献   

17.
新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报纸给渎者的“第一印象”,也是读者了解报纸的“第一窗口”。新闻报道要讲思想性、指导性,首先要从标题上透视出来,表现出来。一段时期以来,一些报纸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语言”和“形式”,标题制作粗俗、滥造,在读者中造成不良影响。粗略归纳,有以下几方面。一、形容不当,夸张无度。  相似文献   

18.
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所谓“度”,是指任何事物的量都有一个界限,一旦越过,性质就会起变化。一张报纸天天同读者见面,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宣传内容适度,有助于激励读者向上,明确前进方向;反之,就可能引起“刮风”,造成“起哄”,贻害党的事业。报上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编辑之手,掌握好“度”,是编辑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9.
所谓报纸品牌忠诚度的建设,是指报纸在品牌建设中着意针对读者对报纸的信赖所做的品牌建设工作,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读者对报纸的忠诚,从而达到报纸稳定、持续的发展。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度,是从读者对报纸的满意的概念中引出的概念,是指读者满意后产生的对报纸品牌的信赖、维护和希望重复购买的一种心理倾向。读者的忠诚度其实就是指读者对报纸忠诚的程度。要想实现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就要在报纸品牌的打造上多下工夫。读者对报纸忠诚的程度,从终极目标上看,表现在读者对报纸的依赖心理,但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条件是要做到报纸从业人员对报纸的忠…  相似文献   

20.
报纸要在完全意义上走向市场,要吸引读者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订报买报,就必须具有磁石般吸引读者的魅力,而“卖点新闻”则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主要魅力所在。所谓“卖点新闻”,指的是报纸上那些能够吸引读者掏钱订报买报的重头新闻。今年一二月份,《中国改革报》的《民营经济周刊》搞了三次卖报活动,从售报情况看,读者主要是冲着某些新闻而掏钱的。它们有:《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