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力自由流动是建立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内在要求。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供应者是具备理性行为的自由人,应具备一定的经济保障能力。从需求角度看,用人单位需建立劳动力自由流动、自由招聘和自由解聘的内在机制,这一要靠企业经济行为的独立化,二要靠企业良好的经营成效。而劳动力流动所需的市场条件,一是健全的市场服务体系,二是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南通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减少农民数量,使农民富裕起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措施。大量思想观念落后、化素质低、就业技能差的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是南通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性因素。构建良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环境;多渠道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领域;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的困扰,如企业下岗职工难以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劳动力价值决定机制不规范,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缓慢,劳动立法滞后和执法不严等等。因此,完善我国的劳动关系必须转变劳动观念,加强劳动法规建设,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面对劳动制度改革中的政策和实践,以及体制转轨和机制转换的迫切需要,必须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的本质属性,以便使现行政策进一步理论化,让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使劳动制度真正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智力劳动在创造价值的劳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成为创造价值的主要源泉。智力劳动的特征使得凝结在产品中的劳动含量与智力投资成正比,进而与其形成的智力劳动力价值成正比。因此,国家必须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励智力劳动,提高智力劳动力价值在分配决定机制中的权重,以便更能体现按“能”取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本文尝试着从分析智力劳动力价值形成入手,得出智力劳动力价值在分配中的决定作用,从而提出一些相关的措施与借鉴,以激励智力劳动者,适应、推动社会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它只有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形成,而传统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着历史的社会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培育、完善劳动力市场,需要相应的法律、政策和配置机制来保证。  相似文献   

7.
王兆刚 《职教论坛》2007,(9S):30-31
本文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和缺陷,提出了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得出结论,我国农村劳动力培训应当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运作机制.以保证公平和效率目标的兼顾实现。  相似文献   

8.
经济转型中的上海劳动力市场:实证描述与理论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以大规模下岗、转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上海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裂变及其成因,和以外来民工进城为主要特征的劳动供给的扩张;认为再就业服务中心只能是一种过渡机制,允许提前退休和某些民工政策有待改进;还分析了隐性就业、频繁跳槽、第二职业等导致劳动力市场状况更为复杂的博弈行为及其效应,阐述了国家和企业存量资产在劳动力供求均衡中的责任及技术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9.
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我国全部劳动的比例非常低,但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却越来越难。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与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分割和高等教育的计划经济制度背景密切相关,章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工资竞争模式和工作竞争模式、工作搜寻理论,分析了工资机制失灵、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机理,最后提出政府制定就业和人才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按劳分配原则存在着理论和现实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劳动力要素市场配置,从而使劳动力成为商品。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下,按劳分配也就转化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提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对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流动规律是指劳动随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基础的变更,产业结构的变更和劳动力自身通过教育使自己劳动技能提高,不断流到最适合的就业岗位上去,以达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动态的最优配置,劳动力流动规律要符合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力流动要适应客观要求;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有三大合理流向,只有完善的立法保障,才能排除劳动力合理的流动的障碍,使之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长达四十年之久的传统就业制度中,基本上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市场。单一就业格局的突破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政府推出的“三结合”就业方针,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则以国有企业中劳动合同制的推行进而“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为标志。初步确立后的劳动力市场虽取得一定成就,但其发育并不平衡,并且市场自身的缺陷、市场供求主体的不明晰、工资调节机制不健全以及相关法律基础的不充分也在制约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和完善,需要借助政府行为,通过深化改革,推进劳动力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农业劳动力过剩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普遍的现象。我国12亿人口,80%以上分布在农村。我国劳动力的分布与人口分布也基本一致。现在农村劳动力每年新增1300多万人,累计大约有2.3亿剩余劳动力。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严重限制农业劳动生产的提高,阻碍农业生产手段现代  相似文献   

1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农村职业教育要更好地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服务,应重新确立培养方向,创新办学模式,打破职业教育的城乡分割局面,与城市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镇住户调查数据(UHS),以产业技术复杂度衡量地区产业技术升级水平,实证检验产业技术升级对城镇家庭及个人教育投资决策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产业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将显著增加家庭教育投资,且提高了适龄青少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机制分析发现,产业技术升级提高了当地高技能劳动力就业需求,对低技能劳动力产生了挤出效应。产业技术升级致使劳动力市场需求偏向高技能劳动力,是诱致家庭教育投资以及个人大学教育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劳动力资本化的标志。劳动力资本化有劳动力资本的内涵、劳动力资本化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劳动力资本与马克思的劳动力理论:劳动价值论的关系,以及承认劳动力资本化的意义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作者的思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当地经济的发展后劲,决定了当地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模式和方向,政府采取适宜的措施和方法,将促进当地劳动力的转移和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河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要想顺利实现“东引西进”的发展战略,就必须加强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强化职业培训,大力开发劳动力资源;主动参与,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9.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运用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自愿性失业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认为,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情况下大学生理性选择的结果,解决大学生自愿性失业问题的对策是降低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但实现途径主要不在于宣传教育,而在于打破由于不合理的制度等原因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为此作者指出,劳动者应将劳动力看作自己的个人财富,劳动力商品化也是一种有力的激励机制,对劳动者本身能够形成一定的压力与动力。文章同时区别了劳动力与劳动者两个概念的异同,并指出,劳动力商品化不会影响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