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接的班里有一个女生,人送外号“女皇”。她脾气大得很,只要稍不顺心,张嘴就骂,抬手就打,哪怕老师正在上课她也从不收敛。在与前任班主任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她父母离异,她与父亲和继母生活在一起。父亲工作忙,平时无暇顾及她,只是在每次被老师“召见”之后,把她狠狠地打一顿。所以,她总认为挨打是老师造成的,心里记恨老师,跟老师过不去。  相似文献   

2.
温柔的抗议     
很美的情景可以写诗,不美的情景,也可以写诗,就看你怎么写、怎么立意。 小朋友,你一定经历过,至少是看到过,听说过父亲打孩子吧?我小时候就老挨(ai)父亲的打。我没挨过母亲的打,因为还没等我能惹(re)她生气,她就去世了。而我的一个女同事小时候总挨她母亲的打,我问她怎么个打法,她说:"掐(qia)、拧(ning)。拧大腿里  相似文献   

3.
外国幽默     
米沙把一名女同学打哭了。老师知道后,朝米沙头上打了一巴掌,说:“谁叫你打人?要当好学生就不能打人。”米沙说:“我不当好学生,我不当好学生,我井当老师。" 老师问:"为什么?" 未沙答:"老师可以打学生。"学驹自行车尼充的学习成靖很差。父亲对他说:"你要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4.
父爱无言     
直到父亲做完食道癌切除手术,玲子才知道父亲得了重病。自从玲子上高三以后,父亲对她的学习就特别关心,每周都会打一两次电话询问她的学习情况。在电话里,父亲从来没有提到自己得病的事儿。在玲子眼里,父亲一向都是健康强壮的。现在,父亲怎么会突然患病了呢?其实,早在一年前,父亲就得了重病。为了让玲子安心学习,父亲一直瞒着玲子。尽管还有三个月就要高考了,她还是向老师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她要回去照顾父亲。一回到家,她就哭着问父亲,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一直瞒着她。父亲微笑着,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张嘴想说什么。母亲告诉她,父亲在做手术时,声带受到损伤,所以现在还不能说话。但玲子知道父亲在说些什么,他是说他的病不要紧,让自己回到学校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5.
一 她对父亲的记忆,是从5岁开始的.那天晚上,父亲和母亲吵架,她被吵醒后睡眼惺忪地从卧室走出来,迎面飞来一只杯子,"啪"的一声,正打在她的额头上,鲜血顺着眼睛流下来.她还没哭,母亲就已经吓得大哭起来.父亲愣了片刻,慌忙抱起她往医院跑.医院离家大约有十几公里的路程,父亲一路飞奔,不断有汗珠落在她的脸上.父亲不停地叫她的名字,声音温柔而急切.她故意不理父亲,身体软软地瘫在他温暖的怀里.父亲急得大叫:"丫丫,你别吓我啊!"她猛地用手攀住父亲的脖子,附在他的耳边轻声说:"爸爸,以后别再和妈妈吵架了,好吗?"父亲笑了,接着又哭了,说:"丫丫,以后不许再吓爸爸."他的声音有些哽咽,说完后把她抱得更紧了.  相似文献   

6.
近日在一个人气很旺的教育网站的"论坛"中,看到了一篇题为<呵护童心,建设明天>的教育随笔.作为老师的作者在其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晚上,她在给女儿默拼音.第一次全默对了,她就给女儿打了一个"优",还奖励她一朵"小红花",孩子很高兴.可到了第二次的时候,女儿默错了一个韵母,她就随手给她打了一个"×".  相似文献   

7.
【经典案例】林芳今年正在读高中二年级,她的理想是考上师范大学,将来做老师,并特别照顾和帮助贫苦的学生。林芳父亲已故,母亲在深圳打  相似文献   

8.
<正>我感激每一天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对我的工作我、的人生都有一定的启迪帮,助我成长和成熟。---李梓萌父母和老师的启蒙1977年,李梓萌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她从小就漂亮可爱、聪明活泼,父母都视她为掌上明珠,小心地呵护着她。父亲带她去南国海边的时候,小梓萌高兴得像一只小鸟,叽叽喳喳欢叫着。父亲教她在海里游泳,她害怕,父亲鼓励她:"只要相信自己,找准感觉,你很快就能学会。"父亲的话,给幼小的李梓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面对错误》一课,记述了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因为偷懒挨了父亲的打,从此再也没有迟到的事情。学完这一课,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感受,有些学生说:"我觉得父亲不应该打作者,他打作者的行为或许在作者幼小的心灵留下了烙印,如果经常遭父亲的打,她的心可能会受到伤害,她的内心或许会留下阴影,这对她将来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如果遇上别的孩子,他们一时想  相似文献   

10.
轻松一刻     
许云莉 《湖南教育》2005,(20):45-45
家庭影响一个律师的小孩回家晚了,邻居问他:“你回家晚了,爸爸会打你吗?”“不会的,我爸爸是律师,如果他要打我,我母亲就会申请缓刑,再向我祖母提出上诉,就可宣布无罪。”胖脸陈老师带着自己4岁的女儿来到办公室,小姑娘长得胖乎乎的,很可爱。老师们逗她玩,问她:“你怎么个子不高,脸却胖乎乎的呀?”小姑娘说:“因为脸离嘴最近呀!”人数父亲问儿子:你们教室坐多少人。儿子:您问哪一种情况,老师在和不在人数不一样。父亲奇怪了,问:老师在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45。父亲:老师不在呢?儿子:一个人也没有了。聊天一所学校刚来了批年轻教师,晚上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午,我把作业本抱在教室后排准备面批。很快就该批改文静的作文了,我把她叫到面前边批改边交流,对她写得好的句子我给予很具体的表扬和鼓励。虽然她的脸红红的,眼睛里却流露出自豪与幸福。几分钟后,文静的作文就批阅完了,我拿起红笔正准备给她打分,却听见了她吞吞吐吐的嘀咕声:"蒋老师,可不可以给我多打几分……"我抬起头端详着她,她已经有些紧张,手在不住地抖动着,我好奇地问:"哦?你有什么话就给蒋老师直说吧。蒋老师一定会帮助你的。"我们都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她抬头看了我一眼,好像很信任我不会为难她  相似文献   

12.
小豆豆孟小飞搂住了笑面虎张帅帅的腰,笑面虎张小帅搂住了小豆豆孟小飞的脖子,两个人就在走廊里掐了起来。两个臭味相投、狼狈为奸的家伙竟然互相打了起来,班里的同学都赶来看热闹。眼看局势越来越严峻,班长宋晓曦喊道:"你们再打,我就去喊老师!"就算是喊警察,两人也不在乎!怪怪妞顾一帆也过来了,她喊道:"你们再打,我就把你们俩做的事告诉老师。"  相似文献   

13.
韩远华 《班主任》2014,(7):27-28
正新学年开学不久,我就发现女生小丽特别胆小,每次上课总低着头,从不举手发言,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的声音小得根本就听不清在说什么。我找她谈话她也是低着头,提醒多次都没有效果。于是,我给小丽的母亲打了电话,后来又专程到她家家访,得知小丽3岁时,她父亲因封建思想重,嫌弃小丽是个女孩而抛弃了她们母女。小丽跟着母亲,靠母亲在外打零工维持生活。因为母亲要在外打工,小丽就经常  相似文献   

14.
恐惧的十岁     
<正>哈哈哈,跟强迫症患者开个玩笑,今天不是《恐惧的三十岁》,而是十岁。几天前,一位十一岁男孩的母亲发信求助,说是学校有一群女生,仗着学习好、老师宠,又是班干部,打她儿子,她找过家长和老师,都不起作用。还有,这男孩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不能打女生",所以不会还手。困局如何破?我给的答案是:"那就告诉他:谁打你,你打谁,不管男女。是时候打一架了,不然变娘炮,你得罩他一辈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打女生,这教育是错的,所以男孩被女生打,他就陷入无法行动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淮阴市一位9岁的小女孩姜舒,因父母离婚,判随父亲生活。不久,父亲再婚,她有了继母,就没有了安稳的日子。小小年纪的她要洗衣、做饭、拖地……而且时不时就挨继母的拳头、棍棒,打痛了、打出血了,还不准哭。冬天逼她脱光衣服,在院子里,继母用冷水一桶一桶从头浇下  相似文献   

16.
快乐王子     
王尔德  巴金 《当代学生》2013,(Z4):66-67
"就在这下面的广场上,站着一个卖火柴的女孩,"王子说,"她把她的火柴都掉在沟里了,它们全完了。要是她不带点钱回家,她的父亲会打她的,她现在正哭着。她没有鞋、没有袜,小小的头上没有一顶帽子。你把我另一只眼睛也取下来,拿去给她,那么她的父亲便不会打她了。""我愿意陪你再过一夜,"燕子说,"我却不能够取下你的眼睛;那个时候你就要变成瞎子了。""燕子,燕子,小燕子,"王子说,"你就照我吩咐你的话做吧。"他便取下王子的另一只眼睛,带着它飞到下面去。他飞过卖火柴女孩的面前,把宝石轻轻放在她的手掌心里。"这是一块多么可爱的玻璃!"小女孩叫起来,她一面笑着跑回家去。燕子又回到王子那儿,他说:"你现在眼睛瞎了,我要永远跟你在一块儿。"  相似文献   

17.
爱之链     
小树是个让所有教他的老师都头 痛的学生,他的调皮捣蛋在全班出了名。 他不是把癞蛤蟆放在女生的书包里,就 是在前排同学的凳子上放块尖石头。老 师也向小树的父母告过状。老师一告状, 小树就得挨父亲一顿打。可小树死猪不 怕开水烫,他说:"牙一咬,就熬过 去了。"  相似文献   

18.
(一)吴小莉,出生于台湾村一个军人家庭。姐妹六人,她排行老五。童年的吴小莉不仅面相酷似父亲,而且性格也如当军人的父亲一样,做事严谨,雷厉风行。再加上她人小就特别懂事,所以深得父亲的宠爱,由于家中缺男孩,父亲就把小莉当男孩养。她成天短发短裤,一天到晚跟村里的孩子玩在一起,疯到一块,弹玻璃球、打纸牌、打仗、冲锋陷阵,经常弄得头发里,鞋子里都是沙子,但父母对她不打不骂,任其自由成长。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满足了小莉爱玩的天性,同时这种疯玩的过程也培养了她敢做敢为、率直率性、勇于尝试的个性,为她以后的精彩人生拉开了序幕。 …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电视上看到过-- 女学生李讷,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让老师和同学知道她父亲的真实姓名叫"毛泽东",只能说自己父亲的名字叫"李德胜".这使得她在学校上学时,不时遇到一些颇具戏剧性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小小说《父爱不矮小》从父亲的外形特点入笔,视角独特,慢慢地展开一幅父爱的画卷.小说行文朴实,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父爱的光辉透过字里行间跃然纸上,温婉细致、含蓄深沉的父爱,感动了"她",也感动着我们每个人. 1.明晰的线索情节. 小说以对父亲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表现了"她"对父亲由"怨"到"爱"的情感变化.小说开篇围绕一个"怨"字来展开情节.小学时,"她"因为参加学校的一台联欢会落选,明白了自己的个子矮小与父亲有关,"从那天起,她在心里怨上了父亲";上中学时,父亲是她所在学校的语文老师,她和父亲经常被别人一同提起,她感到委屈"为什么我要像父亲",后来她"知道遗传的作用,对父亲的怨还结在心里":上大学了,父亲来给她送饼干,并叮嘱她每天坚持吃,"她望着父亲矮小的背影怨着".全文以时间为经,以父爱为纬,连起了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平中见奇.这一连串的怨愤,皆缘于父亲的矮小,这怨情没有因为她的年龄的增长而消退,它像个结,结在了她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