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对我国工程教育研究提供借鉴,本文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Ⅱ),对Web of Science(SCI,SSCI)中收录的1900-2011年的11 092篇工程教育研究论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研究呈总体增长趋势,内容主要涉及五大大领域:工程教育评估、交叉研究、工程实践情境教育、计算机应用教育和工程就业教育。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教育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是依托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科、人才和资源优势建立起来的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工程中心,是2004年湖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的湖北省重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是面向我国教育信息化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跟踪信息科学前沿技术,挖掘我国教育资源,研究、开发全新的教育信息化产品,整合华中师范大学在教育理念和资源等方面优势,形成科研和产业一体化。工程研究中心将以培养高层次教育数字化技术人才为核心,以项目驱动为主线,以文化和教育数字化的研究和产业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张晓明  张然  周琼 《科教文汇》2023,(22):78-81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面临的工程伦理挑战日益增多,但工程伦理教育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工程伦理教育体系,有效防控工程伦理风险。该文通过调研国内外工程伦理教育和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概述工程伦理教育的特点,结合开展工程伦理教学的体会和思考,融合国内外教学研究成果和国家最新政策,探讨工程伦理教育的学习目标与教学方式,从教育主体、教学方式、政策引导三个方面对工程伦理教育的研究与发展展开讨论,最后针对工程伦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生迫切需要进行工程伦理教育,以掌握对现代工程活动进行社会评价和道德评价的基本规则.这一方面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分析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对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了分析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工程管理的学科特征,并探讨如何发展工程管理教育。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业月刊》2004,(12):F003-F003
湖北省教育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是依托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科、人才和资源优势建立起来的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工程中心,是2004年湖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的湖北省重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是面向我国教育信息化需求,以市场为导向,  相似文献   

7.
蔡佳林 《科教文汇》2020,(12):99-100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支持。本文对我国电子工程专业留学生的特点及其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以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从宏观政策、学科教学等方面,探讨来华电子工程专业留学生的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企业也应当成为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实施主体。通过对9家央企的案例研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在企业中已经开展与工程伦理相关的教育活动,从制度、监管和责任三方面都具备了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实基础。企业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难点主要在于对这一概念缺乏认同,并且不同企业间在理念和实践上的差距较大。下一步应当从增强顶层设计、重构人才标准、强化岗位特色、校企深度融合以及营造伦理氛围等方面推动企业开展工程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9.
改革我国高等工程教育 增强我国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5,10(1):19-26
该文就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正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存在着某些特殊的却是经济转型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困难和问题,告诫我们:进行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已刻不容缓.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改进学校体系;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育内容、方法;建立高等工科学校和工业、企业合作的体制;加强高等工程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国情进行继续工程教育和培训教育的试点工作六点措施和建设.  相似文献   

10.
开展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进“特色专业”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炜  朱坚民  汪中厚 《科教文汇》2014,(31):189-190
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实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介绍了德国的教育体系和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借鉴德国的做法,上海理工大学近年来致力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展了部分专业的国际化(ASIIN)认证和评估,以实现我校教学质量精品化,并与国际教育质量标准接轨,探索一条“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精品本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实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介绍了德国的教育体系和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借鉴德国的做法,上海理工大学近年来致力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展了部分专业的国际化(ASIIN)认证和评估,以实现我校教学质量精品化,并与国际教育质量标准接轨,探索一条"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精品本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工程的本质决定了工程教育的特点、性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工程的本质出发,探讨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浅析我国优秀工程师的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背景下,作为我国制造业最具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亟需高等工程教育来提升其产业动态竞争力。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运用自回归滞后修正模型(ARDL-ECM),对2000—2017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动态竞争力之间的稳定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等工程教育工科硕士毕业生和高校科研课题均对高新技术产业动态竞争力有显著影响,高校知识产权对高新技术产业动态竞争力影响不显著。为此,提出扩大工科硕士研究生规模、深化产学协调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背景下,作为我国制造业最具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亟需高等工程教育来提升其产业动态竞争力。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运用ARDL-ECM模型,对2000-2017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动态竞争力之间的稳定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等工程教育工科硕士毕业生和高校科研课题均对高新技术产业动态竞争力有显著影响,高校知识产权对高新技术产业动态竞争力影响不显著。为此,提出扩大工科硕士研究生规模、深化产学协调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教育游戏评价是教育游戏设计开发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是一项综合的、多准则、多因素的复杂工程。评价过程应该采用科学的评价研究范式,以避免信度与效度的缺失。在目前国内教育游戏评价研究几乎空白的境遇下,以欧盟委员会FP7框架计划下的科研项目——80Days教育游戏项目为例,介绍了混合方法下的教育游戏评价研究范式,以期对我国教育游戏评价研究与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在工程专业教育领域对其教育质量进行评价而制定出来的规则、程序以及规范,旨在使工程教育达到一定质量标准。本文结合我国本科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就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讨论和分析,探索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加强工程实践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工程师的重要环节和必要途径。本文从我国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以校内实践基地为考察对象,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改进我国高等工程实践教学的一些具体方法,从而为高等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工程技术人才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必须承担的教育使命与责任。针对我国当前工程学科教育面临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对CDIO教育理念的研究,不断推动教育改革与实践,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该文基于CDIO教育理念,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学科教育改革与实践策略,希望能给高校工程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陆艺  黄政  邹俊辉 《科教文汇》2023,(7):123-127
工程伦理是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核心素质。交通工程本科专业担负着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交通行业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工程伦理教育在培养交通工程技术人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塑造交通工程技术人员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该研究以贵州理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的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对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对该专业领域工程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已经成为许多哲学学者、工程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文章通过对CNKI和WOS数据库中工程伦理教育研究文献关键词的共词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特点与趋势,发现目前国内研究具有“以工程教育改革为动力”“德育与工程伦理教育混淆”“理论研究的分散性”三个特点。并提出三点建议:紧跟国际前沿,致力于本土化研究;注重教育实践,大胆尝试创新;推进跨学科融合,转变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