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传统地球科学正在加快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这个趋势必将推动传统地质教育向地球系统科学教育转变。地球系统科学所具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广度和深度、多样性和动态性决定了地球系统科学教育必须建构整体系统的知识体系,优化设计教育教学过程,突出强调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目前,地球科学教育正日益引起地球科学家和教育家的共同关注,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地球科学的内容已经成为各国科学课程内容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着重于对国际和国内科学课程标准中地球科学相关课程标准展开研究,一方面对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英国和新加坡等8个国家的地球科学课程标准进行分析,从其地球科学课程设置、地球科学课程标准框架、理念、目标、内容、课程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是对我国新课程改革后的课程标准中地球科学相关部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各个国家与中国的比较,总结国际科学课程标准中存在的优点及可借鉴之处,同时发现我国科学课程开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我国地球科学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球科学基础》课程是我校科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于学生认识地表及宇宙空间的物质组成、空间结构,形成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我校该课程的教学一直处于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其知识点多,成为了众多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通过对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球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情况的分析,针对学生学习困难的现状,从课程目的与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校本讲义的编写、多媒体的运用,以及结合民族地区的学生实际将系统性、知识性的教学目标调整为以运用性为主的教学目标,使之更贴合西藏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4.
地球科学不仅肩负着科研责任(学术责任),而且还肩负着社会发展和人类需求所赋予的文化责任。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地球科学的文化责任。其一,地球科学文化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基础和智慧引导平台;其二,地球科学文化可以为13亿中国人的科学素质提高上层次、上高度;其三,地球科学文化可以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取之不尽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阐析“文化”、“科学”含义的基础上,试谈了对地球科学文化的理解和利用,并初步分析了地球科学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是解决目前全球问题的基础科学,地球科学教育是引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此,以教育部创建国家名牌课程项目为依托,对高等学校“地质学概论”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梯队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初步创建出一套适应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要求、符合本系学生特点的教学体系和模式。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几年来的教学与实践表明:一个提升(教学理念的提升转变)、两个变通(创造性、人文理念)、三个重点(课堂教学、实验课、野外实习)是“地球科学概论”课适应新形势的新的教学规律。教学理念的提升即从传统地质科学走向地球系统科学观;教学内涵上的两个变通即从培养21世纪的全新人才高度突出创造性和人文理念;三个重点即以地球科学的全新观念搞好课堂教学、实验课、野外实习。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介绍了笔者访问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期间了解和感受到的该校地球与行星科学系本科教育体系及措施。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定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是该系本科教育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有效的主客观评价体系,该系在美国地球科学教育和研究领域长期处于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地球系统科学需要多学科参与的前提出发,认真总结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构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特色的学科体系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在广泛调查和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特色的学科体系的对策,如提高认识、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建设等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英国地质学家盖基爵士在《地质学奠基者》一书里为读者讲述了地质科学的奠基和进展历程,以及为此作出卓绝贡献的人物.他们的音容笑貌、坚忍不拔的执着精神、不屈的斗志、乐观而质朴的人格魅力,永不懈怠地追逐未知的事实和现象,并试图揭开在表象下隐藏的谜底,正是我们地球科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地学灵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In the area of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studies have attempted to investigate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nd self-efficacy, mainly focusing on science in general or on specific subjects such as biology, physics, and chemistry. However, few empirical studies have probed students’ earth science learning.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undergraduates’ conceptions of, approaches to, and self-efficacy for learning earth science by adopt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echnique. A total of 268 Taiwanese undergraduates (144 female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Three instruments were modified to assess the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approaches to, and self-efficacy for learning earth scien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ir approaches to learning, which were consequent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learning self-efficacy. More specifically, students with stronger agreement that learning earth science involves applying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learned to unknown problems were prone to possess higher confidence in learning earth science. Moreover, students viewing earth science learning as understanding earth science knowledge were more likely to adopt meaningful strategies to learn earth science, and hence expressed a higher sense of self-efficacy. Based on the result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意义世界的构建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地学专业教育对地学类大学生意义世界的构建起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透视了新时期大学生意义世界缺失的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了地学专业教育的思想教育内涵,提出利用地学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构建意义世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以来,以地球系统为代表的新的地学思维观与认知方法论和以数字地球为代表的地学新技术迅速改变了地球科学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地学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地球科学作为大科学研究的舞台愈加宽阔,地质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都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把握地球科学的发展与演变,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了高等地质教育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综合性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背景出发,结合地学本科教育特点,梳理地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探索,并思考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地球科学的学科特点,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认为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地球科学应该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提高大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培养具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双语教学目前已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双语教学开展时间短,不同学科和学校间课程设置的差异性,导致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和双语教学实施中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或误区。结合"地球科学"双语教学的实际经验,本文分析了双语课教学的定位,同时根据"地球科学"的专业特色,总结了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如何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拓宽视野,改变思维方式进行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代表的地学新思维与认知方法论和以数字地球为代表的地学新技术迅速改变了地球科学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地学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地质教育势在必行。改革地学教育需要从重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考评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人手;从学生意愿和潜质出发实施分类培养,控制办学规模以保证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薪酬水平,积极争取产业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地球科学形象是重要的学科软实力,塑造、传播和开发地学形象不仅可以提升地学本身的地位、影响和竞争力,且有助于提高大众的地球科学文化素养和防灾减灾意识。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重大地学事件传播地学形象,增强地学在新媒体的话语权。同时还要注重开发地学形象资源,培育地学形象传播人才,但在媒介发达时代要特别注意保护地学形象免受学术造假和恶意炒作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