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闻己 《中国钓鱼》2007,(3):91-91
接到《中国钓鱼》编辑部的电话,得知有读者对我文章提出疑义,特作补充如下:说起肯尼亚内罗毕坎鲁昆村庄这只名叫"嗨嗨"的猴子,的确非同一般,虽然看上去身高只有0.5米多一点,但力气却很大。据导游介绍说,它能一下子抱起一个50千克的大活人走一段路程,其爆发  相似文献   

2.
闻己 《中国钓鱼》2007,(5):91-92
在肯尼亚内罗毕游览了几天后,我们这几个平时酷爱钓鱼的一族在一位"中国通"导游的安排下,又前往距内罗毕南约100公里远的一个名叫索洛瓦哈村寨,去观睹那里一项奇特的婚俗活动——钓鱼选婿。越野车经过约3个小时的颠簸,停在了这条公路的尽头,因为前方再也不能行驶,全是些很窄的丘陵岔道。我们只好下车步  相似文献   

3.
朱国刚  路安 《钓鱼》2014,(13):48-49
这个"猴子"并不是指真正的猴子,而是我们镇上的一位钓鱼爱好者,知道他真名的人估计不多,但是提起外号"猴子",却是钓鱼人家喻户晓的,因为他不但长的像猴子,聪明也赛过猴子,钓鱼时"猴精猴精"的。"猴子"钓鱼有三不走:天不黑不走,饵不光不走,人不散不走。  相似文献   

4.
垂钓拾趣     
钓水塘 大概在1994年7月,刚步人钓鱼行列不久的老李入了迷,只要是节假日,都要外出去钓鱼。一天,他开车送一位朋友回农村老家办事,路过一个距离村庄不远的水塘。  相似文献   

5.
大家议论     
《上海集邮》2005,(8):39-39
2004年1月22日《汇报》载有黄永玉先生撰写的《第一张猴票的诞生》,中写到:“一个好友在广州送了一只猴子给我,养了几年,不慎吃坏东西英年早逝……柏林说要我设计猴子邮票恰巧在这个时候,我画了一张草稿,得到认可,再画了一张正稿,邮票就这样印出来了……”这段字明确地告诉我们,黄先生画的是猴子邮票,他还曾在家中养过猴子。至于说这只猴子像大猩猩,那么只能说画家的独特风格形成了画的是猴,作品像猿。  相似文献   

6.
高峰 《武当》2013,(10):61-61
先讲两个关于情绪对健康影响的实验。其中一个实验是这样的:铁笼子里关两只猴子,其中一只被捆绑起来,另一只可以自由活动。每隔一段时间,工作人员电击一次猴子,如果想免遭电击,就需要按下笼里的一个压杆。手脚自由的猴子有便利条件,它必须定时去按压杆以免受电击。于是,它每天都处于紧张状态,而手脚被捆绑的猴子省了这份心,每天逆来顺受。数周之后,对两只猴子却进行检查,发现自由的猴子患有高血压、胃溃疡等症,而被绑的猴子反而很健康。在另一个实验中,选了30只雄猴,平均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同母猴及其子女生活在一起,另外一组则被关进笼子里,眼睁睁看着那些自由自在地享受天伦之乐的猴子嬉笑追逐。21周后,把30只雄猴进行解剖发现,全家在一起的雄猴都很健康,而被关的雄猴心脏冠状动脉都有严重的损害,有心肌梗死的先兆。  相似文献   

7.
我是钓鱼翁     
文子 《钓鱼》2005,(1):51-51
也许有人会认为钓鱼有什么好?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也许有人还会这样解读钓鱼,钓鱼只可当作一种休闲、消遣的手段,就像工作累了去散散步,去歌厅唱唱歌,去舞厅跳跳舞。虽然你说得对,但是你毕竟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和眼光来诠释钓鱼的。  相似文献   

8.
田中文 《垂钓》2006,6(5):22-22
我是1991年开始迷上钓鱼的,但那时只是偶尔玩玩,对于钓鱼的理论并不是很懂,只知道坠子的重量须把浮标完全压入水中。因此,那时根本谈不上灵钝,鱼获也就很少,十次有九次都是空军。看到别人上鱼,还认为是自己的饵不对,从来没有在钓法上想想。后来我买了很多钓鱼方面的书籍,通过学习我才了解一些钓鱼的理论知识,同时还知道有一种不同于传统钓的钓法——悬坠钓。  相似文献   

9.
路安 《垂钓》2007,7(9):61-61
只追求过程 钓鱼迷老赵刚开始学钓鱼时,每次外出钓鱼总是空手而归,妻子抱怨道:“你每次都钓不着鱼,为什么还去呀?”老赵笑着回答:“我钓鱼是只追求过程,不追求结果的。”  相似文献   

10.
潘实 《垂钓》2006,6(6):50-52
一、扬美左江访古钓鱼 距南宁正西45公里处有个闻名遐迩的扬美古镇,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左江下游岸畔,为邕城八景之一。我去扬美主要是访古,用那对导游夫妻的话来说就是返璞归真,看看原形原貌的明清建筑,体验一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还可以品尝一下鲜香可口、毫无污染的油炸左江鲮。  相似文献   

11.
从 第一期至今所介绍的钓鱼游戏基本 上都是模拟专业钓鱼,这类游戏不仅安装游戏要占据较大的硬盘空间,而且操作设置都以真实钓鱼为模仿目标,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才能得心应手地运作。但桌面游戏却无须动脑,就能轻轻松松地钓鱼,最大的好处是钓鱼效果立杆见影。堪称经典、百玩不厌的要算日本人编的《小猫钓鱼》了。 你扮演一只可爱的小猫坐在一只大碗里钓鱼,以时间作为竞技限制,必须在规定时间里钓到足够重量的鱼,否则连同你和大碗会被沉到水底,宣告你的失败。水下游动的鱼很多,令人眼花缭乱,全然一派专业养鱼场的感觉,但其中充…  相似文献   

12.
刘禹耕 《钓鱼》2004,(15):19-19
钓鱼书刊上不只一次地刊登介绍“钓草”的要领,使许多初学钓鱼的人少走了许多弯路,从而缩短了从钓不到鱼到钓得到鱼这个尴尬的过程。据笔者30年的垂钓实践,知道了钓鱼要钓草只成功了一半,有意识地找草而钓,就像只知道哪个塘口有鱼,但具体怎么钓还有许多讲究一样。  相似文献   

13.
王建明 《钓鱼》2006,(18):19-20
记得那是很多年前5月下旬的一个周日。上午8时,我与好友郭建波骑自行车前往离县城5公里左右的一个村庄钓鱼。  相似文献   

14.
傅常奇 《中国钓鱼》2005,(12):11-11
入冬后,特别是农历小雪后,许多钓友感到手竿很难钓到鱼,于是挂竿只等来年早春出钓。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钓鱼迷,不甘寂寞,迎着寒风,使用海竿外出钓鱼。  相似文献   

15.
惊喜时分     
我是个钓鱼迷。平时,学习任务较重,星期天又有大量的作业要做,根本抽不出时间来钓鱼,暑假的到来对于我这个钓鱼迷来说,是最受欢迎了。啊!又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钓鱼了。 说起钓鱼,不由又想起以前钓鱼的一些情景。记得很清楚那是两年前的暑假中,爸爸出差回来,给我带了一只大号的鱼钩,一根很粗的彩线,还风趣地对  相似文献   

16.
李鸣 《钓鱼》2004,(6):9-9
游钓祖国大地是当代钓鱼人的时尚,南京《钓鱼》杂志发出了“2004年,中国钓鱼推广年”的倡议,积极推荐全国钓鱼资源,一改以前只重视竞技比赛的宣传,为广大钓鱼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可与外界交流的信息平台,同时为推广游钓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孟庆伟 《钓鱼》2004,(11):36-36
在手竿钓鱼活动中,一只钩钓一条鱼,是很正常的事情,两只钩同时钓两条鱼,还比较常见.两只钩同时钩住一条鱼,也还算常有。但如果一次抛竿单钩同时钓两条鱼,就稀罕了。稀罕并不等于没有。钓友们,你有过这种经历吗?  相似文献   

18.
钓鱼人都知道,声音对钓鱼有很大的影响,而许多人都是从负面影响来理解的,说鱼与生俱来就害怕声音,一遇声响便闻声而逃。其实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要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笔者在一次观赏泰国“神鱼”时就见到了另一番景象,受到一点新的启示。2001年11月初,笔者在泰国旅游期间,导游带我们去观赏“神鱼”。为什么叫“神鱼”?据说泰国人把这种鱼看着是一种吉祥之物,只供观赏,不准捕杀和食用。那天,我们的游船沿着一条宽阔的大河劈波斩浪,全速前进,两岸美丽的风光尽受眼底。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导游提醒我们观赏“神鱼”的地方快到了,并再三嘱咐游客可…  相似文献   

19.
罗有年 《钓鱼》2013,(6):21-21
我有一件T恤和一件钓鱼背心,两件都是《钓鱼》杂志寄给我的纪念品,都以大红色印着"《钓鱼》杂志读者俱乐部"。已记不得是哪年哪月了,只记得先得到的是钓鱼背心,后得到的是T恤。自得到那天起,我就把它们视为重要的纪念品,是《钓鱼》杂志给我的鼓励,很长时间都珍藏着舍不得穿。直到自己那件钓鱼背心穿烂,才拿出杂志社  相似文献   

20.
吴集贤 《垂钓》2004,(11):60-60
沈贵今年三十出头,钓龄却有二十年,可以说是个标准的钓迷。沈贵这个人钓鱼,只对饵——确切地说是只对蚯蚓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