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的思维方法是顺利解题的关键,本文举例说明解题时常用的思维方法.一、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例1 将一严重锈蚀而部分变成铜绿[Cu2(OH)2CO3]的铜块研磨成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成氧化铜(CuO),发现固体质量在灼烧前后保持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化学计算题中,有一类是关于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求算,即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已知其中的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另外一种或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在这类题中,由于题干所给条件较少,表面看好像无法计算,但实际上只要我们写出并仔细观察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的化学式,从中找出它们组成上的特征与规律,就可以迅速巧解此类题。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在解化学图像题时,常常感到困惑、茫然,如果掌握了解题的思维策略,就会茅塞顿开.1表格图像题例1在20℃时,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不同,则氨水密度(ρ)有异.表1是有关的部分数据.则图1中反映此温度下氨水的ω随ρ变化关系最接近的图像是().表1ω/4ρ/(g·cm-3)1·000  相似文献   

4.
<正>函数的零点与函数的极值点是导数在函数中的基本应用,由于它既具有数形结合的背景又具有函数抽象性的特点,因此,是各级各类命题的热点,也是考生普遍感到困难的难点,本文通过几例常见试题的求解,给出此类问题的求解策略,供参考.1涉及零点之和问题此类题如:求证:x1+x2> a或x1+x2 1+x2相似文献   

5.
中考时常遇到这样的题:由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组成的混合物,只知化学式和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其他元素的质量分数。学生在解此类题时常感到无从下手。现介绍几种此类题的求解技巧。一、巧用定值求解  相似文献   

6.
结合锂的需求导向和科学研究热点,设计了基于工艺矿物学分析的黏土型锂矿提锂实验。通过化学多元素分析、XRD、BPMA、SEM-EDS等分析测试及特性表征手段对贵州某黏土型锂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采用(NH4)2SO4焙烧—酸浸提锂工艺,利用正交实验研究焙砂的制备条件对锂浸出率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浸出条件对锂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颗粒粒度<45μm、(NH4)2SO4用量50%(质量分数)、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110 min、4%(质量分数) H2SO4作浸出剂、液固比4∶1、浸出时间100 min条件下,锂的浸出率达到90.19%,实现了锂的高效提取。该实验研究为此类黏土型锂矿资源高效提锂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 在物理学习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许多棘手问题,必须掌握多种思维方法,解题时才能得心应手。下面我把自己多年探讨的牛顿第二定律在系统中应用的解题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希望对大家今后解题有帮助。若系统内有 n 个物体,这些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m1、m1、m3…、mn,加速度分别是 a1、a2a3、…、an,这个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 F,对这个系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为:F=  相似文献   

8.
一、放出的氢气质量不等1.基础知识例1 等质量的 Fe、zn、Al、Mg 与足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放出 H2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sub><sub><sub>;放出 H2的速率<sub><sub><sub>.解析设 Fe、Zn、Al、Mg 的质量为1,与稀硫酸反应放出 H2的质量分别为 x1、X2、x3、x4,则:  相似文献   

9.
题目(2013年高考安徽卷·理18)已知椭圆E:x2/a2+y2/1-a2=1的焦点在x轴上.(1)若椭圆E的焦距为1,求椭圆E的方程;(Ⅱ)设F1,F2分别是椭圆E的左、右焦点,P为椭圆E上第一象限内的点,直线F2P交y轴于点Q,并且F1P⊥F1Q.证明:当a变化时,点P在某定直线上.该题立意朴实,耐人寻味,着重考查学生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通过仔细研究,我们发现该题有"潜力可挖",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解"条件缺少型问题"例1已知y1=kx,y2=k2x+b,y=y1+Y2,当x=3时,y=9;当x=4时,y=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欲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需求出k1,k2,b,而根据已知条件无法一一求出,因此该题属"条件缺少型问题",利用整体思维方法,可使问题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1.
陈波 《数学教学》2012,(7):21-24
一道好的数学题并不在于有多么难,而是能够充分考查解题者对数学问题本质的理解,更应该是可以成为数学探究活动的好题材,本文拟介绍这样一道好题.1.原题已知圆C1:x2+y2=17和圆C2:(x-2)2+(y-2)2=5的一个交点是P(1,4),求过点P的直线l,使l被两个圆截得的弦长相等.2.原题解答2.1用代数方法求解解法1:易知直线l的斜率k存在,因此设直线l的方程为y-4=k(x-1),即kx-y+4-k=0.设直线l与圆C1的交点为P1(x1,y1)、P2(x2,y2),直线l与圆C2的交点  相似文献   

12.
所谓整体思维是指不过多注意整个事件的过程,而是直接从起始条件或原因找到结果或其中一种较为突出的题眼的思维过程.它的特点是过程简洁、步骤简单,往往能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下面试举几例来说明之.一、运用整体思维进行替换解题例1将一定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 mL,1.8 mol·L-1的HNO3溶液中,固体完全溶解后,在标准状况生成1.12 L的NO(HNO3还原后的产物假定仅此一种),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 mol·L-1NaOH溶液.若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应为多少.解析:NaOH的作用相当于用OH-代替与Fe形成盐的NO3-,所以NaOH物质的量等于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有  相似文献   

13.
魏强 《物理教学》2012,(7):55+54
例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互成60°角的大小相等的两个水平恒力(即F1、F2)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物体获得的速度为v,在力的方向上获得的速度分别为v1、v2,如图所示,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其中力F1所做的功为()(A)1/6 mv2(B)1/4 mv2(C)1/3 mv2(D)1/2 mv2笔者在所看到的很多资料上,对这道题都采用下面的解法一。解法一:可以把这个物体的运动看作由两个分运动组成。物体的两个分运动分别为沿F1、F2两个方向的运动。故F1、F2所做的功分别为它们与各自方向上位移的乘积。即有:  相似文献   

14.
(2013年高考湖北卷·理12)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i=<sub>.解析(1)a1=10,i=1;(2)a1为偶数,则a2=a1/2=5,i=2;(3)a2为奇数,则a3=3a2+1=16,i=3;(4)a3为偶数,则a4=a3/2=8,i=4;(5)a4为偶数,a5=a4/2=4,i=5.故答案为i=5.本题立意新颖,其背景是世界数学名题"3x+1问题":即任意一个正整数,若是偶数则除以2;若是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概念题,体会简约问题问题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问题例1已知数列{an}是等比数列,且a4+a7=9,a5+a8=18,an=64,求项数n.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的应用,等比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确定a1及q后,又写出an关于n的表达式,再由an=64可求得n.解法1:因为  相似文献   

16.
屈奇峰 《数学教学》2012,(11):39-41,50
题1如图1,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平行线l1、l2、l3、l4上,这四条直线中相邻两条之间的距离依次为h1、h2、h3(h1>0,h2>0,h3>0).  相似文献   

17.
一、运用逆向思维求解在运动学中运用逆向思维求解的方法,可以使繁题化简,难题化帮助我们解决思维定势上的一些问题.例1一汽车以2 m/s2的加速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它在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通过的位移是多少?解析:如果设汽车刹车时的速度为v0,从刹车到停止所用时间为t,再运用运动学公式可以进行求解,但过程非常繁琐.若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就很简单.因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与匀加速直线运动互为逆运动,该车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可对应其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第1 s内的位移,由公式s=at2/2,将a=2 m/s2,t=1 s  相似文献   

18.
目前,双减政策实施下,更需要的是课堂教学的提效增质,数学教学的着力点要体现在启发思维,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的内生长动力的产生方面.而恰当的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本文是笔者的一次数列问题的探究课,供同仁指正.1题目呈现已知数列an,bn满足a1=1/2,an+bn=1,bn+1=bn/1-a2n,n∈N*,求b2021*.  相似文献   

19.
<正>对两个数列{an}和{bn},特别是两个等差(比)型数列,经常会遇到求它们的公共项组成的新数列{cn}的相关问题.本文借助几个典型例题,分析此类问题的几种求解策略,期望对大家的解题有所帮助.一、观察通项,寻找最小公倍数例1已知数列{an}和{bn}的通项公式分别为an=3n+6,bn=2n+7(n∈N*),它们的公共项由小到大排成的数列是{cn}.(1)求c1,c2,c3,c4的值;(2)求数列{cn}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笔者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不等式部分有这样一道题:题目:正实数x1,x2及f(x)满足4x=(1+f(x))/(1-f(x))等且f(x1)+f(x2)=1,则f(x1+x2)的最小值为()(A)4(B)2(C)4/5(D) 1/4解法1:由4x=(1+f(x))/(1-f(x))可得f(x)=4(x-1)/(4x+1),由f(x1)+f(x2)=1知(4x2-1)/(4x2+1)+(4x1-1)/(4x1+1)=1,可解得4x1=(4x2+3)/(4x2-1),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