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爱无边     
我的家庭是很普通的农村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家里的主要收入就靠父母开的一家路边小店,还有就是父亲在小店里帮人修摩托车。我和弟弟读书每年开支不小,给父母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的父亲已经四十九岁了,他是一个非常勤俭、朴实的人。我每次回家母亲就会对我说你爸这几天修车总是修到很晚,有时凌晨一两点钟都还在修。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很少上街,也没有给自己买过新衣服,只记得有一次天气凉了,母亲就去买了一件皮衣给父亲。这是父亲最好、最贵的衣服。而在最近几年里,父亲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衣服穿,基本上是穿我伯伯和他以前的一些老伙伴(父亲以前…  相似文献   

2.
开篇悄悄话:读完这篇文章别忘了把它拿给你老爸读读,看他说什么。我17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了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     
和同学一起去市区逛街,偶尔会碰见一辆自行车在半路上出了故障,看见这,不免会让我想起家中年老体迈的父亲。他是一位普通的修车师傅。父亲是在何时开始干这行的,我已经记不大清了。好象是从我上小学以来,他就在这行里为我们家谋生路了。父亲的文化水平低,小学只上了三年。但由于家境贫寒,爷爷奶奶在父亲还小时就离开了人世,只剩他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为了生计,父亲从小就要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日子过得很苦。似乎他什么苦都吃过,什么活都干过。会修车以后,他就没改行了。我不知道修车算不算一门技术。修车的知识都是父亲自学的。刚开始,…  相似文献   

4.
自己拿主意     
《红领巾》2012,(6)
一个小女孩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她对父亲说:“班里有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 父亲听后,只是微笑。忽然,他说:“我能摸得着咱家的天花板。”正在哭泣的女孩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就问:“你说什么?”  相似文献   

5.
自己拿主意     
《现代语文》2005,(5):25-25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就问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后,只是微笑。忽然他说:“我能摸得着咱家天花板。”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就反问:“你说什么?”  相似文献   

6.
自己拿主意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就问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后,只是微笑。忽然他说:“我能摸得着咱家天花板。”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就反问:“你说什么?”  相似文献   

7.
1978年的金秋,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年里,我背起书包,走进了校园,成了父亲眼中的读书人。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父亲单纯地认为只有“会读书”的人,才是有知识的人。我上学了,已经有了知识,就应该会读书。于是,在我刚读完小学一年级后,父亲就开始或借或买地给我找来了或薄或厚的各种书籍,让我在油灯下苦读。在当时的情况下,我连书上的字还认不全,只能半猜半会、磕磕巴巴地“读”书。至于书的内容,我也只好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地塞进脑袋里。实际上,那时候与其说是“读书”,还不如说是“猜书”。尽管如此,但是在父亲的心目中我已经是…  相似文献   

8.
胡适先生是大家公认的大师,他在1930年11月2日写的《九年的家乡教育》一文中详细叙述了他在家乡接受的小学教育。他说:"我才三岁零几个月,就在我四叔父介如先生的学堂里读书了……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做《学为人诗》,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我  相似文献   

9.
我与书     
我爱书。书是精神食粮与支柱。我从小学时期就和书有了不解之缘。 我出生在冀南平原上的一个农民家庭里。8岁时,父亲把我送入本村简陋的土屋小学读书。老师给我安排好桌凳坐位后,便发给我一册新的抗日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0.
军歌再起     
父亲出生时,正逢共和国诞生。由于家穷,父亲读到小学六年级就辍学了。后来他就参军了。父亲参加过珍宝岛战役,最大的战绩是一个人用手榴弹炸毁了敌人的两辆T—62坦克。那枚嘉奖父亲的勋章,至今还挂在父亲的书房里,父亲几乎每天清晨都会小心地擦洗一次。小时候,我常跑到父亲的书房里,缠着他给我讲战争故事,那些炮火纷飞的记忆,常在我的脑海里盘旋萦绕。  相似文献   

11.
我是家里的女孩子,父亲却好像从来没有流露出对我特别的爱。在我的小心眼儿里,父爱全部给了我的哥哥,离我却是那么遥远。幼儿园和小学就在父亲的不经意中度过,上学放学就像父亲打工的早出晚归,顺其自然,他不关心我的学习,尤如不关心庄稼收成。可是,当我考上了孙庄中学读高中,这意味着父亲大半收成都要被我一人吃掉时,母亲望着太年轻的我,和父亲渐渐微驼的背,商讨地说:“要不,别让丫头上了?”父亲额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一跳说:“这哪能成,再难也要供她读书。”就为这句话,我着实感动了好几天。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用…  相似文献   

12.
自己拿主意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就问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后,只是微笑。忽然他说:“我能摸得着咱家天花板。”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就反问:“你说什么?”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能摸得着咱家的天花板。”索尼亚忘记了哭泣,仰头看看天花板。将近4米高的天花板,父亲能摸得到?她怎么也不相信。父亲笑笑,得意地说:“…  相似文献   

13.
我与书     
我爱书。书是精神食粮与支柱。我从小学时期就和书有了不解之缘。我出生在冀南平原上的一个农民家庭里。8岁时,父亲把我送入本村简陋的土屋小学读书。老师给我安排好桌凳坐位后,  相似文献   

14.
心战     
强子14岁那年,有一段时间很迷茫,情绪很低落,学习成绩也由中游一下滑到班里后几名。强子彻底绝望了,想退学。他鼓了几次勇气,终于在一天晚上向父亲坦白说:"我想退学,我一进学校就烦。"强子说完低着头等父亲裁决,不敢看他的脸。强子害怕父亲大发雷霆,像小时候一样揍他。父亲很久没说话,只是坐在小凳子上狠命抽烟,一支接一支,很快老堂屋里就烟雾弥漫了。强子被呛得咳嗽起来,眼泪也咳出来了,但他不敢吭声,心里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父亲终  相似文献   

15.
我进过中学,大学,看来好像是按部就班,从正规学校教育出来的。但实际上,我现在所掌握的一些知识或"本领",主要还是靠自学得来的。我五岁时,就开始在父亲的私塾里读书。那时读的是四书五经。辛亥革命后,县城设立模范小学,我父亲当了校长,兼教语文。由于他教私塾多年得到人们的信  相似文献   

16.
黄维舟 《师道》2023,(5):53-55
<正>父亲是个读书人,他有一个木制书箱,但里面没有多少书。回想起来,在他为数不多的那些书中,有一套五卷本的《毛泽东选集》,用红色塑料封套做封面,很厚实,是他参加什么活动得的奖品。在他生活的年代,获得这么一件奖品,应该是很光荣的事吧。箱子里有一本封面都磨损了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体竖排。小时候,我只看了前面几个章节就没耐心再看下去了。那些字,连蒙带猜还是读不顺溜,渐渐地败了我读书的兴致。父亲还有读书时留下的一本《文学》,里面有许多好看的文章,吸引我常带在身边反复读,也算是给少年的我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相似文献   

17.
那年我考取杭州一所大学,父亲带我去学校报到,办完手续天就黑了,父亲想坐夜间的火车回家。我没让父亲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父亲为了我读书,没日没夜地忙碌着,现在出来了,他怎么也应该玩两天。经不住我左劝右劝,父亲依了我,但他只同意在杭州玩一天。这晚父亲得住旅馆了,父亲把我安置好,就走了,跟我说他去找旅馆住。但我在父亲走了后,一直觉得父亲不会去住旅馆。我们家很穷,我读书的钱,有一半是借的。父亲平时很节俭,从不乱用一分钱,他怎么可能花钱去住旅馆呢?  相似文献   

18.
约翰·道尔顿1766年9月6日出生在英格兰北部的一个穷乡僻壤。父亲是个织布工人,母亲是个家庭妇女、他6岁时在村里办的小学读书。在学习中.道尔顿有一股可贵的韧劲、每当遇到难题时,他总是坚持要把难题解出.为此当同学们都放学回家了.他却常常端坐在教室里埋头解题。道尔顿则读完小学.就因家境贫困而辍学。但是他酷爱读书,在干农活的空隙,还坚持自学、他12岁时当上了村子里的教师.15岁时开始在离家不远的一所学校里当助理教师.后来当了校长、在这所学校里.他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发愤读书.并结识了盲人学者约翰·果夫(JohnGough…  相似文献   

19.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年的雪纷纷扬扬满世界飘,如鸡毛、如灰粒、如纷飞的情感。厚厚的雪铺了一地。早晨起来,父亲推开家门,寒冷的风让他打了个寒颤。白茫茫的雪花映着他的脸。他站在门口想了一会儿,对已洗漱好了的我说:走吧。他的话中夹杂着雪的味道,但传进屋里就让腾腾的热气融化了。我们踏上一望无垠的雪地。那年我十岁,是上初中的年龄了。村子太小,不设初中,孩子们小学毕业后,要想上初中,就得去离家很远的地方。父亲说:你要读书,我要让你读书。父亲说得很坚决。村里的许多孩子们小学毕业或没有毕业就不再上学了,他们会牵着自家的牲口去…  相似文献   

20.
说起我对语文的喜爱,还要追忆到我的童年时代。那时我的两位"老师"深深影响了我。一位是我的父亲,他没什么文化,但他喜欢有文化的人。他特别关心我的学习,天天督促我读书,而且见书就帮我收集起来,书多了就索性把家里那老式碗柜改造成我的书柜。印象最深的是,读五年级的时候,父亲要我拟春联、写春联。我对父亲说:"对子在街上一块钱一副,又省钱又省事,现在还有几个人写对子贴的呀?"父亲脸一沉:"家里有读书人,对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