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心理教育刍议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网络心理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概念,是一种网络教育思想、一种网络教育原则、一种专门的网络教育活动。在网络心理教育中,网络是心理教育的工具、环境、资源、内容和系统,并呈现如下特点:教育主体非主体化,教育客体即指网络社会的“网人”(尤其是以“网络世代”为主);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全面并具有直观性、可选择性和不可控制性,其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时空趋向超时空;教育方法更具启发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网络心理教育不仅变革了心理教育的传统模式,而且开创了心理教育的现代化方式。加强网络心理教育系统建设需做好以下4方面工作:培养培训网络心育主体;建立健全网络心育系统;丰富活跃网络心育活动;大力加强网络心育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的环境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受教育者的环境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环境道德和形成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基于此,结合环境教学实践,构建了基于网络的环境教育模式——“实践—交互—参与”教学模式,从基本结构、教学评价、教学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描述。该模式的核心就是通过实践来内化受教育者的环境品质,通过网络交互来实现教师的指导,它对环境教育的实践性需求和网络教学的交互性特色进行了充分的融合。该教学模式包括“走近自然——环境认知教育”、“感受自然——态度和情感教育”、“保护自然——环境行为教育”三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的兴起给青少年带来的双重效应,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网络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遵循针对性、互动性、广泛性等原则,采用“引进来,留住它,深下去,动起来”的方法,才能真正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开辟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天地。针对如何进一步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还提出“虚”与“实”结合,“网上”和“网下”结合,提高信息时代教师的综合素质等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络教学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岩 《高教论坛》2003,(3):163-164
网络教学倡导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改变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扮演”好新的角色、发挥其“导学”作用,高校教师就要自觉地转变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跟踪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以适应网络教学环境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初中历史、地理、生物网络教学设计实践探索”是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究”的子课题,于2002年9月启动,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网络心理教育的内涵、优势与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心理教育属于现代心理教育的范畴,网络心理教育就是21世纪心理教育的“一场革命”,一种全新的心理教育范式。文章分析了网络心理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优势和可能问题。  相似文献   

7.
概念是思维的工具,对概念的厘清是理论研究最基础性的工作.网络德育作为德育理论的核心概念,在网络德育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是网络德育理论体系的支撑点,是学科中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当前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网络德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德’教育”之模糊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德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德’教育”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结合实际采用“网络教学”和“网络直播广播教学”这2种新型教学模式,归纳了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9.
网络是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武器,净化网络环境,开创“两课”教育基地,利用网络互动性的特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高校应加强网络建设,努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是驱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创新发展的重要技术因素。人工智能通过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议题设置、内容生产以及信息传播的整体性话语实践过程,能够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说理”的有效性以及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活化”渗透。然而在具体运行中,“智能依赖”、“资本僭越”以及“技术过载”又致使这一赋能过程面临诸多潜在风险。为此,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立场和视角出发,从确立价值前提、创新协作模式、打造数字平台以及推进制度供给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影响,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思想教育的不可控性、潜移默化性、自主性等特点。因此,要以“变”应对,具体要变“教学资源”为“教育资源”;变“堵”;导“结合”;变“知识传授”为“认知能力培养”;变“思想教育统一化”为“思想教育个性化”,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李季 《教育导刊》2002,(10):8-9,31
网络文化的影响给青少年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与青少年德育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面对和解决这些矛盾,开展网络教育,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建设网络道德文化,培养青少年道德自我完善能力,是“E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发展给高校“两课”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着重从教育过程的诸要素入手,分析制约“两课”教育有效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增强高校“两课”的吸引力,提高“两课”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着眼点与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本着“导”而不是“堵”的指导方针,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实践观点,作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要努力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着眼点与着力点:一是着眼于思想理论灌输,着力于推动学生党建,团建和“两课”教学进网络,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二是着眼于情感沟通,着力于推进学生辅导员工作进网络,理顺学生情绪,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三是着眼于推进宣传思想工作进网络,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形成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四是着眼于规范养成,着力于加强网络管理,努力提升学生的法纪观念和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使高校思想教育“边缘化”,其挑战包括对高校思想教育者、思想教育对象、内容和方法的挑战。对策是建立高校思想教育网络工作、网络创新、网络保障、网络功能和网络道德建设等五大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各高校都建立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但由于存在“四种不良”现象,使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进”的价值难以实现程度很低。各高校在校园网建设中存在“三个滞后”,为此,必须加强软硬件建设,全面打造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强势网。  相似文献   

17.
朱虹 《教育现代化》2006,(6):113-113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地普遍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如地处温州郊区和农村的龙湾区(户籍人口仅30万)近4年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高达3000多万元,并由教育局局长主持进行了《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与学的实践与研究》(温州市2005年基础教育课题成果一等奖)课题研究。通过“建网、建库、建队”,目前已全面实现了“校校通”、小平台进教室率达40%(其中三个乡镇已达100%),大多数学校建成了校园网,并从各自特点出发进行了“建模”的研究。该区作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先行区,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网络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许多农村地区与该区一样,正是认识到了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纷纷投入巨额资金配置现代化网络教学设备,鼓励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文理学院“在线交流”为例,阐述了“在线交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教育载体,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空间,增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文化背景下教育价值观的转变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网络文化背景下教育价值观的转变与重塑思路,即应把“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转变为“自然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把科学主义教育价值观转变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整合的教育价值观,并且在教育价值观重塑过程中要克服“教师无用论”、“知识至上”论、“技术至上”论、“学校消亡”论,以期做到认识恰切、实践避免盲目性。  相似文献   

20.
建构网络心理教育范式,既是心理教育理论建设与创新的需要,又是心理教育范式与时俱进的要求。网络心理教育范式的构建策略是:搭建网络心理教育范式的理论根基,树立现代网络心理教育的理念,建设网络心理教育世界的“科学共同体”和建设网络心理教育资源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