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促进通过数字化协同管理提升新型研发机构的合作创新能力,从分析数字化协同管理对新型研发机构内外部合作的影响入手,结合新型研发机构数字化协同管理的模式设计,从理论上剖析数字化协同管理对于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创新的意义.研究表明:数字化协同管理可以强化新型研发机构的科研人员之间、与其他科研机构之间的链接,从而提升机构内外部的合作创新能力;可以从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维度重塑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打破各环节之间在时空上的障碍,提升技术、知识、成果等资源在创新链中的传播速率,强化机构内外部合作能力.最后为更好地利用数字化协同管理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内部外部合作水平,提出形成贯穿全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协同管理规划,加强硬件数字化改造、内部数字协作平台建设和业务流程数字化重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数字化协同管理对新型研发机构内、外部合作的影响入手,结合某新型研发机构数字化协同管理的实践,深入剖析了数字化协同管理对于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创新的意义。研究表明:数字化协同管理可以强化科研人员之间、新型研发机构与其他科研机构之间的链接,从而提升机构内、外部的合作创新能力。数字化协同管理可以从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三个维度重塑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打破各环节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提升技术、知识、成果等资源在创新链中的传播速率,强化新型研发机构内、外部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双创"活动的开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打破校企人才供需不符的瓶颈,培养专项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拟从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出发探讨"互联网+"时代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方法,以助力符合企业社会之需且具备多领域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电子商务行业打造一个基于法律保障的发展生态圈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协同创新模式下,中医药专利发展须妥善解决高校与企业专利即时转化、协同创新中心内部校企专利分配和国际竞争中专利保护等问题。拟从中医药的特殊性进行讨论,试图找到一定途径。  相似文献   

5.
蔡松林 《科教文汇》2023,(8):155-158
该文以“职教20条”为背景,首先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意义和背景,接着阐述了“岗学一体、三阶递进、协同激励”的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含义,体现在对实践教学的教学场所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激励创新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该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目标和关键问题,并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该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实施方案和方法进行了探索,最后总结和分析该模式的特色和创新点。  相似文献   

6.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由政府引导,通过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资源,实现各方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协同创新是新时代的要求,本文重点研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创新这一形式。通过国内外校企协同创新成功有效模式得出构建的条件,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校企研发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建立的以研发活动为主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现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但在中国校企研发合作的潜力仍未被开发出来,校企合作仍然困难。运用双边市场理论,以某著名研究型高校教师及其邻近的创业园区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和调研,发现校企研发合作最主要的障碍是合作者搜寻困难,找不到合适的合作者。从企业、高校和社会3个角度剖析找不到合适的校企研发合作者的原因,提出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系统,企业在校企研发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高校、政府、各种平台和中介机构协同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邹栋林 《科技风》2022,(24):160-162
协同创新中心是高职院校校企融合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文章从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心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罗克韦尔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的管理组织架构、职责和优势,以及由目标引领、资源整合共享、任务共担、利益共赢、一体推进人才培养、项目研发、专业建设和外部评价反馈等组成的罗克韦尔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长效运行机制,对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依托专利合作与转让网络构建城市群创新超网络模型(UAI-HN),并运用该模型以中原城市群先进材料产业为对象分析揭示创新簇、创新元组、主体创新协同力与空间覆盖度、城市创新协同力与载体支撑力等协同创新机制特征。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关系集中化程度较低,创新主体协同水平不均衡,自发性技术合作较为活跃;企业及所属研究平台协作能力突出,校企协同机制较为成熟,而科研院所创新支撑力不强且协作水平不高;群内城市间的创新协作分工清晰,同群外城市的创新协同度较高;以大学和以科技服务机构为中心的创新簇是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校企研发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建立的以研发活动为主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现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但在中国校企研发合作的潜力仍未被开发出来,校企合作仍然困难.运用双边市场理论,以某著名研究型高校教师及其邻近的创业园区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和调研,发现校企研发合作最主要的障碍是合作者搜寻困难,找不到合适的合作者.从企业、高校和社会3个角度剖析找不到合适的校企研发合作者的原因,提出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系统,企业在校企研发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高校、政府、各种平台和中介机构协同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智慧校园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学校校企合作在管理模式、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专业融合等方面的需求,利用云计算技术并结合协同创新理论,设计和实现了智慧校企协同创新云服务平台,建立开放共享的、可扩展的智慧校企协同创新数字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从协同创新的角度,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研究背景,探讨了协同对象、协同模式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协同对象和协同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都存在差异,在协同对象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企业和与国外机构的协同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影响;在协同模式中,技术协同、中试协同和生产协同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徐梅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275-275,278
在科学技术综合化、全球化和高速化趋势非常明显的今天,教育思想应该及时调整,教育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必须尽快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模式和方法,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大胆革新,创造经验,加强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教学中注入适应素质培养的教育内容,构建注重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为协同创新系统耗散结构的判定提供可借鉴的分析方法。首先建立协同创新系统正负熵流指标体系;随后对Brussels模型进行转译,建立协同创新系统的Brussels模型,提出协同创新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判据,并以熵值法为正负熵值的计算依据;最后以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协同创新系统正负熵流指标的基础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据此判定其是否形成耗散结构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协同创新观点出发,对高等学校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促进学科协同创新,加大校校、校所、校企协同力度,加强师生的团队协同和促进产学协同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涛  李斌 《科研管理》2020,41(9):65-76
校企协同是深化知识主体和技术主体动态对接和优势集成的有效路径,对提升技术创新效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2003—2017年校企协同的相关数据,运用校企协同SD动力学模型,剖析了校企协同的作用过程、内部机理与不同层面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校企协同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可以细化为创新资本投入、知识要素积累、人力要素培养,及科研成果转化的作用集合;第二,人力要素培养和知识要素积累的双向协同作用,对创新作用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创新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对校企协同创新绩效的推动效果,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本研究拓展了校企协同内部和外部空间的作用路径,提出了以人力资本流动为载体的知识扩散动态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7.
张震  张灵通 《科技风》2022,(17):23-25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文章以新疆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分析当前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四类问题,探讨课程体系创新、协同育人机制的深化、“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四种改革实践措施,并对路径实施进行了论述,期望通过探索与实践,培养企业需求、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组织层面的准备性因素、渗透性因素和基础性因素,以及组织间层面的制度性因素、非制度性因素和协同运筹性因素。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校企异质性组织之间的运行机制、协同模式、政策结构体系和管理体制等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校企协同创新的深化途径在于增加制度供给密度,提高文化氛围浓度和提升动力机制效度。  相似文献   

19.
陈平生 《科技通报》2019,35(9):223-227
校企协同是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度发展。本文以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校企协同的内涵和形式,其次指出了当前校企协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的角度阐述了校企协同软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校企共建软件技术人才课程体系、校企协同共同实施过程和校企双方有效协同的机制的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从协同创新的政策源起入手,以公共政策制定的渐进主义为分析视角,从经济、技术、制度等三个方面展开对中国协同创新政策方案可行性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引入美国合作研究中心政策,从资助模式、评价方法和建设规模三方面分析其借鉴意义,提出协同创新中心可采取小集体行为策略,并调整相关的运行机制、聘用机制和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