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六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在下面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州。  相似文献   

2.
王学 《中学教育》2005,(11):60-60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重返田纳西。  相似文献   

3.
《同学少年》2008,(5):52-53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重返田纳西。  相似文献   

4.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重返田纳西。  相似文献   

5.
眼界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六公顷山林,当美国掀起淘金热潮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在这里找到金沙。他一连干了五年,结果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甚至连家底都折腾光了,最后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州。当他回到故地时,惊讶地发现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山林  相似文献   

6.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 不得不重返田纳西.  相似文献   

7.
曾听说过一个故事。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当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他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在上面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五年,不仅没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重返故乡。当他回到故  相似文献   

8.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的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在这里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州。当他回到故地时,发现那儿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是一座金矿,主人正在挖山淘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一个人一旦丢掉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有可能失去一座金矿。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  相似文献   

9.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六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九十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五年,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重返田纳西。当他又回到故地时,发现那儿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是一座金矿,新主人正在挖山炼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一个人一旦丢掉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有可能失去一座金矿。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2007,(15)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他在自己的居住地拥有一片山林。当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一大块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在这里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他不得不重返田纳西州。  相似文献   

11.
美国田纳西州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的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一空,不得已又重返田纳亚州。当他回到故地时,发现那儿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是一座金矿,主人正在挖山淘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命运就是这样的捉弄人──卖掉的竟然是金砂,买人的部挖不出金子,如果当初他能守住这片山林,也就穿住了这座金矿,可惜的是他没能…  相似文献   

12.
杜各地孔子的弟子,他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有一天,孔子根据众弟子平时的学习情况,对几个弟子进行了奖励。因为没有被奖励,杜各很生气地找到孔子,责问道:“我比他们要强胜百倍,您为什么不奖励我呢?您难道不知道,他们有的很愚蠢,有的很懒惰,有的很……”他把那几个受到奖励的同窗都贬低了一番,孔子听完,看了看杜各,说:“你跟我来。”  相似文献   

13.
低头与昂首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那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痛得他哭笑不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13,(26):60-61
情境示例 巴特利特博士是一所小型私立学校的历史教师,他学术研究的重.点是美国的民族关系和公民权利运动、几年来,他一直饶有兴趣地研究美国的劳工运动,而且他听到一些学生提到希望能上一门这方面的课程、、由于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专业知识来构建这样一门课程,巴特利特向在线的教育资源寻求帮助..在找到的材料中,他发现有一门关于劳工关系的完整课程,看起来就是他需要教的那门课的样子、这个资源是免费的,包括阅读材料、参考书目、评估办法和课题样本,而且来自一所很有威望的学校开发的课程库之中  相似文献   

15.
低头与昂首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都源于一次拜访。那是他年轻的时候,富兰克林赴一位老前辈之约,老前辈把约会的地点选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里。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他的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额头上青肿了一大块,痛得他哭笑不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田纳西州,有这样一个黑人男孩。由于父亲酗酒无度,导致父母感情不和,于是,幼时的他就变成了一个无人看管的“野孩子”。虽然他上了中学,却不学无术,整天和街面上一些小痞子胡混,甚至还差点误入了黑社会。  相似文献   

17.
学会低头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身高还矮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模样,笑笑说:“很疼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拜访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想要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闻华 《上海教育》2007,(8A):90-90
有一位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后来到美国西部,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由于人生地不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想起了大作家马克·吐温,并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学会低头     
富兰克林是美国的政治家、科学家、《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在创建美利坚合众国的过程中,曾立下了许多功绩,故有“美国人之父”之称。 有一次,富兰克林到一位前辈家拜访,当他准备从小门进入时,因为小门低了些,他的头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出来迎接的前辈告诉富兰克林:“很痛吧?可是,这就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记得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不要忘了!”此后,富兰克林牢牢记着这句话,并把“谦虚”当做一生的生  相似文献   

20.
学会低头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停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低矮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入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中。这对他后来功绩卓绝,成为一代伟人不无帮助。年轻人最容易犯的通病就是心高气盛,恃才傲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