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由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及人类自身的生产三个部分组成。本文以精神生产为主轴,通过对精神生产的概念和基本特点、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精神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的关系,以及精神生产在社会生产系统中的地位和意义的探讨,说明精神生产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置精神生产于恰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既然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就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科学地回答又是什么力量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生、发展的。文章从以下四个层次论证了人类及其社会的消费需求,尤其是生活消费需求是社会生产力发生、发展的永恒内在动力。第一,人类对食物的保障性基本生存需求,成为社会生产力产生的第一内动力;第二,人类对生活消费资料需求量的增长及其结构的多样性始终是社会生产力中剩余劳动产品产生并可持续性增长的不竭内生动力;第三,人类为了生产多样的生活消费资料,必须进行多样的生产消费,因此从源头上说,生活消费是生产消费的原始内在动力;第四,必须从社会生产力产生、发展的源头上倡导并致力于清洁的生活消费,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既然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就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科学地回答又是什么力量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生、发展的.文章从以下四个层次论证了人类及其社会的消费需求,尤其是生活消费需求是社会生产力发生、发展的永恒内在动力.第一,人类对食物的保障性基本生存需求,成为社会生产力产生的第一内动力;第二,人类对生活消费资料需求量的增长及其结构的多样性始终是社会生产力中剩余劳动产品产生并可持续性增长的不竭内生动力;第三,人类为了生产多样的生活消费资料,必须进行多样的生产消费,因此从源头上说,生活消费是生产消费的原始内在动力;第四,必须从社会生产力产生、发展的源头上倡导并致力于清洁的生活消费,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教学通常被理解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师生双方的事。透视教和学与社会的内在联系则可发现,教学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下,在一定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为着特定的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而进行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和发展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认识和人类发展活动;教和学的关系本质上是人类发展和个体发展、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关系。深刻把握教学的社会本质,对端正教改方向和正确开展教学,对促进国家、民族、人类和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生产发展的和谐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全面提高社会生产力,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人类永远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和生殖条件。它跟人类发生密切的关系,并由它派生出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就是“人们在自己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①本文试图从土地制度入手,探索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7.
按社会发展理论的一般观点,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社会形态,应最有条件首先实现社会制度的突破。事实上,历次社会交替往往都是首先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这并不违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为只有那些已经具备向新的社会形态过渡条件的经济相对落后国家才有可能实现社会形态的交替,其中基本的首要的条件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形态的变更首先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这是人类社会交替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8.
生产过剩形成的经济危机伴随着资本主义历史的全过程,消费刺激经济只是鼓励人类暴殄天物,疯狂攫取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环境灾难,可资本主义经济从来也没有走出危机、萧条、复苏、膨胀、再危机的魔圈。失业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生产出现过剩,人类步入阶级社会,精神生产开始同物质生产分工。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升,精神生产者数量逐步增加。在生产力水平极高的现阶段,错误地鼓励高消费和超前消费来求得生产和需求的平衡无异于缘木求鱼。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以及服务业之间的用人比例才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常识里讲.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劳动者,即人的因素。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无论是在哪种社会形态中.只有当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才能充分挖掘出人的巨大潜能,从而推动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以及全面进步。否则的话,其后果就大大相反。当前,  相似文献   

10.
在明清时期,受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江南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动.反映在民间信仰上,各种违反国家礼制的现象不断出现,成为考察江南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问题的重要视角.考察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现象,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1.从城隍信仰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江南社会经济结构的变更导致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动,才造成了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的相应变更;2.从解钱粮习俗与一镇多城隍现象,则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社会交往整合发生变化的两个层面,即城乡之间和市镇内部.总体而言,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与江南社会在互动中发生着变迁.这种变迁的推动力是江南社会经济的变迁,其方向则是以一种曲折、变异的形式改变着传统社会的二元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1.
需要是人的本质属性。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的形成,促进人类社会发展。需要是迫使人去从事一切生产活动的原初动因,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人的需要才能够得到实现和满足,同时使人的内在本质力量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从来就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有机统一,社会生产方式也是物质生产方 式与精神方式的有机统一。同理,作为反映社会生产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也是对社会物 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概括。人类社会就是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相互 作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及其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结构的变化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近代以来,人类历史上的科技革命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经历了机械化时代、电气化时代、自动化时代,一直到今天的信息化时代。随着生产力形态的变化,人类社会的结构状态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以高科技和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科技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革命性变化,其过程和结果也前所未有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深刻地改变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正在催生着新的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一、信息化的生产方式奠定了新的社会结构的经济基础在社会生产的发展中,以信息化为内在特征的生产方式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生产过程的信息化,表现在生产设备的更新,人的劳动技能的转变,人的素质的提高,生产结构与管理方式的改革,市场运作和资本投入的变化等方面。这些相互联系的方面都通过信息化过程联结为一个相互依存和相互过渡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系统,它表征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生产方式信息化是当代社会生产力系统演进的基本走向,它是信息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结果。电脑、现代通讯设备的普及和相关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人类推进了网络和信息的时代。互联网不仅是交互通讯、信息传播和电子商务的工具,而且是全球化交往的信息平台。社会...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贯彻经济常识始终的一条主线;而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分工、生产专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把握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我们教学经济常识的一个“支点”,这对于我们准确理解经济常识的相关理论问题和正确认识我国当前  相似文献   

15.
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保护好生态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良好的生态基础作为生产力条件,生产或劳动就不能持续地发展。“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保护生态基础不等于不生产或零增长,否则,人类社会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有句著名的格言:不再是“摆脱劳动”而是“解放劳动”,实现“稳态增长”。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充分认识到,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收入分配以及社会现代化等固然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它们最终只属于工具性范畴,而人的发展和人类福利才是目的。其次,树立人类代际公平的观念。从自然资源的客观有限性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类代际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的发展要以人类代际公平为原则,把发展建立在尊重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的基础上,自觉屏弃传统的发展观念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给子孙留下蓝天绿水青山,留下发展和繁衍的空间。再次,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发展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发展循环经济,使用智能技术、软技术等将“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的单向式开环式线型流程改变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的闭环式流程,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以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从而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人的社会角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以一定的角色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人的多重的、变动的社会角色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也是人的权利和义务及其变化的基础.文章在讨论作为个人先在规定性的社会性的基础上,着重讨论现代人的社会角色的结构及其复杂性、社会角色的价值意蕴,强调承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对于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是必要和重要的,而且一般地说,承当的社会角色越多,越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越有助于人的幸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变化和发展导致了人们道德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从熟人道德关系为主向生人道德关系为主发展、从直接道德关系为主向间接道德关系为主发展、从固定道德关系为主向变动道德关系为主发展、虚拟道德从宗教的人神关系为主向网络的人人关系为主发展,就是其中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把握这些变化发展,对于学科理论研究和人们社会实践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交换生存特征的活动延伸必然是交换活动,交换活动的社会联系必然是社会交换关系,社会交换关系即社会的本质。社会交换关系是交换范围与交换秩序的有机统一。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交换范围的扩大与交换秩序的滞后,表现为社会的基本矛盾。历史就是社会交换关系的逻辑发展史,即在选择能力必然发展的直接推动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规定下,交换范围日益扩大与交换秩序不断规范、跟进的历史。商品交换是人类交换本质和社会交换关系本质的基本体现,商品交换中的一切龌龊,都不是商品或商品交换本身的问题,而是交换秩序滞后的问题。社会科学,实质就是关于社会交换秩序的学说,它通过研究和探讨,不断规范社会交换秩序,适应交换范围的扩大,适应选择能力的发展,化解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分析,着重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协同共进的关系。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保障;另一方面只有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再生产不仅仅包括物质生产领域,而且包括精神生产领域和服务生产领域,揭示社会再生产中三大生产领域的数量关系,对科学认识社会再生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