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石经的刻工、校勘及功用看,蜀石经可谓儒家石经的绝响。蜀石经能在五代离乱之际产生,自有其原因可寻:蜀地重文兴教是其产生的远因,五代乱世推崇儒学特别是前后蜀君王兴学重教是其产生的近因,毋昭裔本人所具有的非常之才际遇孟昶的大力支持则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四川方言是西南官话的代表.由于历代移民,尤其是明末清初"奉旨填川"的影响,现代四川方言与明代以前的蜀方言、中上古时期的蜀语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文献出发,对前人所用的"蜀语"、"蜀方言"进行了梳理,提出"蜀语"有蜀人语言、蜀人俗语和方言学著作<蜀语>等含义;而<蜀语>一书又有唐李商隐在明李实之前."蜀方言"一词较为后起.  相似文献   

3.
五代时期,前后蜀词坛创作兴盛,词人们效法温庭筠,其审美理想趋于一致,从而产生了中国词史上第一个文学流派——花间派,形成了代表前后蜀词风的“花间范式”,对后世词的创作影响深远。既使“词为艳科”、“以婉约为宗”、“诗庄词媚”的词学传统由此确立,导致“本色当行”的婉约词成为千年词坛的主流;同时经过前后蜀词人对多种题材及风格的大胆探索和尝试,也有效开启了千年词坛风格流派多样化的端倪。  相似文献   

4.
宋代蜀商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从他们的种类、活动、资本流向以及作用等方面可以看出,宋代蜀商促进了四川以及其它地区经济发展,加强了四川与外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宋王朝边防的巩固,在货币史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卢延让、冯涓、张道古、欧阳彬、僧可朋、王仁裕是前后蜀时期的重要作家。对他们的生平事迹进行研究考证,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对于前后蜀文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蜀鸡     
  相似文献   

7.
来敏《本蜀论》,成书于三国蜀汉,是巴蜀地区最早的地方志书之一,由于年代久远,此书早已亡佚.但此书对于研究古蜀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即对《本蜀论》的作者情况和亡佚时代等进行探究,并通过比较《蜀王本纪》等书,说明古蜀传说在记述上的变化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在对李平和法正等人的违法事件处理上使用了双重标准。对刘焉父子统治蜀地时期的司法等问题评估不实。在经济上没有反映出诸葛亮把蜀国治理得好,他严法的目的是收税。由于他提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观念,使蜀地人民负荷超重,纵向看大大超过刘焉父子统治时期,横向看也超出了魏国和吴国。因此,诸葛亮治蜀不但没能使经济好转,反而加重蜀国人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在对李平和法正等人的违法事件处理上使用了双重标准。对刘焉父子统治蜀地时期的司法等问题评估不实。在经济上没有反映出诸葛亮把蜀国治理得好,他严法的目的是收税。由于他提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观念,使蜀地人民负荷超重,纵向看大大超过刘焉父子统治时期,横向看也超出了魏国和吴国。因此,诸葛亮治蜀不但没能使经济好转,反而加重蜀国人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10.
杜甫去蜀前后,具有三对既矛盾又相联的心态;一是暂酬知已与辞幕归隐;二是东游荆楚与北返故园;三是飘泊无定与随遇而安。了解诗人去蜀前后的复杂心态,有助于研究诗人晚年的思想、生活及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在西南民族地区发起了边疆服务运动,广泛开展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计改良和传教为主的各类服务工作,其中在川西羌族地区开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该地一定范围内的民众接触或接受了具有近代内涵的新式教育,对该地社会文化生活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罗辉先生的《四维吟稿》是近年来诗坛出现的一部独特著作。其作品包含以下三个鲜明的风格:一是创作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生活;二是作品内涵生动深刻,用典灵活;三是作品既凸显出传统的儒家情怀,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西部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馆藏优势,本文阐述西部开发中发挥图书馆服务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川西高原氐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这无论在文献还是考古资料中都有据可证。氐、羌同源异流,原居西北甘青高原,后分化为两族。西羌分布极其广阔,除黄河上游甘青地区而外,还南及岷山之域。从考古学并结合历史文献考察,岷江上游石棺葬应是氐人的文化遗存,雅砻江、金沙江和大渡河流域的石棺葬,则应是羌人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5.
越中是唐诗之路的心脏地带,自魏晋以来,达官贵人和文士雅客多隐居于此,中国的山水文学和山水诗就诞生在越中。大唐时代文士雅客纷至沓来,使昔日魏晋风流得以再现,其结果即是形成了今人所称的唐诗之路。从唐人诗文所载来看,他们大多是步魏晋人士的足迹来此访胜探幽的。可以说,魏晋风流在越中的活动是唐诗之路的先导。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从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演进幅面加以审度,还是就地域文学的审美价值构建体系进行探析,作为地域范畴的“当代西蜀文学”都无疑是当代四川文学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文学部落,并日益为文学界所瞩目。但作为一种更多地富于了地城文化价值意义的文学形态,它又有着属于自身的发展历史、演进律则、美学象仪和特出的个性内质。本文正是通过实证方法对它在地域文化内蕴、历史演进成因、现实发展态势以及成就与地位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当代性特质进行深入分析和理性探究,力图揭示它作为地域文学形态在边缘文化语境中的当代意义和审美价值。并以此召唤对地域文学存在价值给予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西部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入手,找出了西部地区图书馆现存的问题,指出了西部图书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魏源作为睁眼看世界、引领中国近代化潮流的先行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没有摆脱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旧模式,但他的以“经世致用”为核心内容的文化思想,为后来的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道教,在公元4~5世纪左右,完成了由原始信仰向具备理论化的教义及严密组织结构的宗教的转化。并设立了用以集聚信徒、传达教义的场所,建立了专门供养道教诸神的享堂,开始塑造自身的偶像崇拜系统。早期道教造像,沿用了一部分传统神话信仰中的形象,又借用了外来的佛教形象。从魏晋到南北朝时期,逐步完成了从早期的佛道同龛、形象混杂到具有明确所指、形象序列明确、特征基本明晰的道教造像的形成过程,从而确立了自己的美术传统。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省为例,运用各类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数据对人口老龄化进行研究,探讨了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现状:老年人口数量大、比重高、增长快,人口老龄化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老龄政策体系不完善、效力低下、制度滞后;分析了相应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影响社会生产的快速增长、分配的均衡性与消费市场结构;进而提出了应对的主要措施:适当调整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探索弹性退休制度,建立梯度养老保险制度;家庭、社会养老联手共进,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养老保障体系;倡导积极老龄化,开发老年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