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武佳 《出版广角》2021,(18):57-59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自然学报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调整战略,积极思考与探索如何在微信这个用户极多的平台上获得关注量,并推动平台持续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微信公众号"京师理学"的运营实践,认为新时代高校自然学报微信公众号要始终坚持为师生的科技创新、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论文发表提供优质的学术服务,把握新时代的主旋律,讲好高校科研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好期刊和高校的声音,着力打造具有一定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宇宙?地球这颗充满活力的星球从古至今发生了怎样的演化?生命是如何起源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如何形成了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智能?人类的技术手段使自身的生活和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科学》杂志编辑部策划、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凝聚着近400位中国科学家心血的《彩图科技百科全书》,以科学探索前进的视角,回答了这些问题,从而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关于自然世界和人造器物世界的长卷画面,为当代公众提供了一部百科概览式的科普解说。90年前创办《科学》杂志的我国前辈科学家主…  相似文献   

3.
科学纪录片是一种广受公众欢迎的科学传播载体。本文基于叙事学理论,以BBC史前系列科学纪录片《与恐龙同行》为研究对象,从叙事结构、听觉叙事语言、视觉叙事语言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系列使用的科学传播技巧。研究发现,《与恐龙同行》在听觉叙事和视觉叙事效果的双重作用下,从解说、音乐到自然音效,从丰富的镜头语言到电脑动画技术呈现的视觉奇观为观众逼真地重现了恐龙生活的世界。该系列纪录片主要使用了以下三种传播技巧:(1) 对内容进行简化;(2) 使用“讲故事”、戏剧化的叙事手法;(3) 使用模型、CGI等技术进行可视化。这些传播技巧的综合运用,使该系列纪录片实现了科学和大众想象的结合、科学和娱乐的结合,增强了其科学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科学纪录片是一种广受公众欢迎的科学传播载体。本文基于叙事学理论,以BBC史前系列科学纪录片《与恐龙同行》为研究对象,从叙事结构、听觉叙事语言、视觉叙事语言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系列使用的科学传播技巧。研究发现,《与恐龙同行》在听觉叙事和视觉叙事效果的双重作用下,从解说、音乐到自然音效,从丰富的镜头语言到电脑动画技术呈现的视觉奇观为观众逼真地重现了恐龙生活的世界。该系列纪录片主要使用了以下三种传播技巧:(1) 对内容进行简化;(2) 使用“讲故事”、戏剧化的叙事手法;(3) 使用模型、CGI等技术进行可视化。这些传播技巧的综合运用,使该系列纪录片实现了科学和大众想象的结合、科学和娱乐的结合,增强了其科学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科学》杂志史话(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著名的科技刊物中,《科学》(Sci-ence)无疑是出类拔萃者。一百多年来,管领风骚,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它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18.3)始终名列前5名。在世界著名的科技周刊中,其近年发表的生命科学论文被引用频繁者仅次于《自然》(Nature),约1.5:2。仅此一端,说明它在科学领域中的中流砥柱作用。1 米歇尔斯,斯卡德,霍奇斯时期(1880—1894) 《科学》现在是美国科学发展协会[The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Science(AAAS)]的会刊。1880年,纽约新闻记者群中,小有名气的约翰·米歇尔斯(John Michels)和著名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1847-1931)联手创办。同年6月3日出版第一期,周刊。爱迪生与米歇  相似文献   

6.
张新玲  朱丹 《出版广角》2017,(21):48-50
编辑出版类期刊是我国编辑出版理念传播和传承的中坚力量.文章通过调查7种编辑出版类CSSCI期刊——《编辑之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编辑》《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编辑学刊》《出版科学》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消息,统计各刊阅读量较大的微信消息及主要内容,提出提升微信消息阅读量的策略,以构建更优质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进而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国际顶级期刊的地位建立在优质内容的基础之上,不断优化内容质量控制和论文审稿的科学机制,是确保其在人类科学发展进程中主导地位的关键手段.在2014-2015年间,先是美国《科学》杂志成立数据编委会,后是英国《自然》杂志推出双盲审稿制,在论文的数据审查和质量评价上积极探索,为推进科技传播与社会进步而秉持创新理念,不断巩固自己在期刊界的领先地位,为数字化时代的全球出版和科技创新树立了科学典范.  相似文献   

8.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为履行引领科技创新发展、促进学术交流的使命和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的责任,破解困扰综合性科技期刊科普功能建设面临的困境,以《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从办刊服务定位、科普队伍创建、科普资源转化和科普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了科普功能建设的可行性路径,为综合性科技期刊有效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已经日益为大众所认识,大众传媒在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进一步发挥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功能,强化传播效果,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①农民工作为在城镇长期或短期务工的农民,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所针对的重点人群之一,是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提升较为薄弱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学院发布的第八套"科学与社会系 列报告" (年度系列)--《科学发展报告》、 《高技术发 展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已于近日出版。该 系列报告承担着向社会公众和国家决策层报告世界科学和 中国科学的发展情况、帮助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代表及政 府有关管理部门了解科学整体发展脉络和国际科技政策与 战略的使命。该系列报告不仅被各地方政府所关注,而且 也越来越多地被公众所关心。 《2005科学发展报告》评述了科学前沿与热点问题,反 映了科学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 中所起的作用,向国家提出有关中国科学发展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1.
张力文 《传媒》2022,(15):49-51
《中国国家地理》在2000年10月转型为科学传媒,采用全新的办刊理念,旨在通过激发公众对科学的热爱和思辨来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中国国家地理》内部自我裂变、驱动发展,逐步形成了三大核心理念:内容为王、垂直深耕和跨界创新。内容为王是立身之道,注重报道美、体验美、沉思美;垂直深耕是服务之本,内部孵化子刊《博物》,与中华书局合作推出《中华遗产》,影视、图书和新媒体公司纷纷加入《中国国家地理》传播系统;跨界创新是提升之策,建立三重用户体验,提供“行”“知”“悟”的实践机会。《中国国家地理》引领公众热爱科学并参与其中,每一次自我裂变都是科学传播的使命使然。  相似文献   

12.
《自然》杂志是一份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国际综合性科学周刊。文章介绍了《自然》系列杂志的组成及影响因子,《自然》的办刊宗旨、收录范围、栏目设置、编辑组成、稿件录用程序、数字出版情况等。并以此为基础,阐明《自然》是一份以最严格的标准、通俗的语言发表最高水准论文,反映科学学和科技思想的富含人文内涵的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与《朝日新闻》20世纪80年代至2018年的转基因议题报道为例,基于议程注意周期,对中日主流媒体的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报道框架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两份报纸的转基因议题报道同步进入下降期,但上升期并不同步,相较于《朝日新闻》,《人民日报》的转基因报道进入议程注意周期的时间略晚。报道框架亦存在显著差异,《朝日新闻》始终将关切包裹置于最重要的位置,而《人民日报》的报道尽管不断减少对进步包裹的使用,但进步包裹却始终是首要的框架类型。在关切包裹的运用上,《朝日新闻》将妥善管理和公众参与或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人民日报》则始终最为强调妥善管理。两份报纸都倚重政府和专家等权威信源,但倚重的专家类型有所区别。本研究从两国转基因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现实背景以及两份报纸的办报立场两个层面解释了两份报纸转基因议题报道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闻报道涉及各个科学领域,专业性很强。如果只是堆砌术语,自然可以保证报道的准确性。但读者是非专业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通俗易懂,避免枯燥乏味的行文叙述。由中国科协公布的最新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1.4%。  相似文献   

15.
艾杰 《新闻实践》2013,(11):49-51
核心阅读:本文探讨公众媒体依据科学史的内容和方式编制科普节目,达到《科普法》要求的科学传播目标,避免目前媒体普遍因为找不到恰当突破点致使科技节目陷入整体冷漠与尴尬的局面,并由此正确理解提高公民素质水平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科技人物是科技活动的主体,也是沟通整个科技界以及公众的主体。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技人生》栏目为研究样本,从选题、叙事结构、叙事语言等方面,对《科技人生》科技人物报道特色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科技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电视科普节目愈来愈多的需求。因此,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培养。电视节目更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科学水平以及公众的的科学素养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公众对科普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把科普节目做得好看,并为科学找到最适合的电视表达方式,达到广泛传播且有引领价值高度的效果,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一档高科技、高质量、高品位的科普节目,由江苏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科幻科普综艺节目《从地球出发》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王艳玲  孙瑛 《现代传播》2006,(3):145-147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随着人们精神需要的务实趋向,以往被人们所忽视的电视科技节目如雨后春笋悄然兴起,并逐渐引发了观众的兴趣和关注。诸如《科技博览》、《走近科学》、《科技苑》、《科技之光》、《时代科技》、《科学大观园》、《探索发现》、《科学历程》、《科学调查》、《科学世界》以及一些科技讲座、科学访谈等,它们以其大量珍贵、丰富的资料,融科学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并采用图文并茂这一形象、生动的形式,在向人们展示当前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科技时代的飞速发展与日新月异的同时,也有意识地熏陶和培养人们对科…  相似文献   

19.
地理杂志是介绍有关自然、历史、文化方面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件及其背景,它集科普性与观赏性于一身,始终以独立自由的科学探索精神区别于具有强烈政治意识形态倾向的报刊。本文以《中国国家地理》和美国《国家地理》这两本具代表性的地理杂志为考察对象,以2015年上半年的报道为样本,分析其传播样态和媒介品牌特征,探讨地理杂志的生态传播。  相似文献   

20.
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科学传播已成为普及科学技术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内容。科学传播对于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引导公众支持科技,参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的科学传播正面临看公众科普需求迅速变化和传播形式不断创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科学传播方式对公众的影响力和效果呈下降趋势,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势必引发科学传播方式的变革。只有及时适应公众科学技术普及需求变化,加快创新科学传播方式,才能不断提高科学传播效果,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创新科学技术与普及科学技术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