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彦群  张文 《中学教育》2020,17(1):69-78
教科书为什么而编,为谁而编,编些什么,不仅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教科书知识的背后存在着教学面向的考虑。教科书的知识是基于教学面向的再加工,是为了传播知识,指引课堂教学而编。基于教学面向的审视,教科书应力图呈现教学性、引导性的知识,并指向、规训学生的未来发展。教科书知识必须考虑教学需要,引发对于教科书应然教学面向的思考。要达到教科书的应然教学面向,急需解决几个问题,即教科书知识如何塑造学生的批判意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如何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引导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设计依然是基于教科书的,为了深度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完成从基于教科书的教学设计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转型。这就需要教师厘清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化处理,并形成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这种教学设计转型需要一系列保障条件,包括教师在观念上的认同和在能力上的提升,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以及教材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教科书是教师与学生活动的主要媒介,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理教科书内容发展分析既能够了解现行教科书的编写,又可以深刻把握教科书编写的历程,对教师领会教学理念、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撰写教学设计非常有帮助;阐述基于教科书内容发展分析的教学设计思想及教学设计过程;并对实验课案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教科书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是连接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的桥梁,教科书编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程理念的落实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教科书情境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学科知识进行情境化加工来实现教科书编写意图。教科书情境设计在促成学科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支持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呈现、引导学科实践的教学变革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基于新课标的教科书情境设计通过选择统摄性强的情境主题、设置开放性的情境任务、呈现学科性和实践性兼具的情境活动来实现新的课程理念与目标。  相似文献   

5.
王润 《教育科学》2022,(3):53-59
根据数字教科书与技术的融合程度,将数字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基于数字教科书产生、应用与演进所涉及的相关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数字教科书发展的影响程度可以看出,技术演进是数字教科书发展趋势的应然标尺;教学需求是数字教科书科学定位的核心依据;自身发展规律是数字教科书命运走向的关键指南。据此,提出未来数字教科书建设的行动逻辑:明确数字教科书建设的技术标准;界定数字教科书的功能边界,基于教学需求有选择地使用数字教科书;以教科书立场引领数字教科书建设,完善数字教科书内容选择与设计。  相似文献   

6.
教科书不过是教学的一个凭借,教师准确定位地方思想政治课程的功能价值,正确把握这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从教学设计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对教科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做必要的再加工、  相似文献   

7.
通过Z省11个地市的398名中职语文教师在物理属性、结构属性、内容属性和习题属性等四个维度满意水平的调查发现,教师对于目前使用的《语文》教科书总体满意水平较为积极,对于3个版本教科书在各个维度以及总体满意水平略有差异,教师对B版的满意水平最低,A与C版满意水平较为相近。教师的年龄、职称和周教学时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A版教科书的满意水平。教师对教科书的满意水平一方面反应了其对教科书编写质量的反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对教科书的解读能力。教师应灵活地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从理解大纲,理解教材和理解学生三个角度,提高对教科书解读和使用能力,发挥教科书的对话功用,实现教科书的合理使用,最终提升教科书的育人效用。  相似文献   

8.
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是指在基础教育课程深化改革的进程之中,依据一定标准和手段,对教科书是否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以及教科书与价值主体的观念、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的契合程度所作的一种价值判断。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指向对象的适切性,包括学生、教师、社会三类价值主体。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教科书适切性评价对于推动教科书高质量发展、深化完善教科书评价、促进课堂教学品质优化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视角对教科书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教科书呈现的具体内容在促进学生认识发展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教科书在渗透教学理念、呈现教学思路和过程等方面,是否关注并落实了教学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视角看教科书的编写,教科书的结构框架、呈现方式以及教学特征应起到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个案研究,教师教学反思基本而实用的普适方法有两种,即在预设与生成的冲突中反思,以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教科书重组中反思,以提高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水平,实现课程实施的高质量。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教师只有牢记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才有可能精彩生成;对于后者,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批判意识(特别是教科书评判能力),同时,往往需要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的同步支持。  相似文献   

11.
教学性是教科书的根本属性。教科书的教学性包括可教性、易学性、增效性、合宜性等基本特质。当前关于教科书教学性的研究相对缺失,影响教科书教学性充分实现的原因包括理论工作者对教科书教学性认识的偏差、教科书的编写者对教学性的理解把握不够、教科书的审查者以思想性作为首要评判指标、教科书的选用者受行政干扰严重,需要各方相互协作才能有效实现教科书的教学性。  相似文献   

12.
王世光 《教育学报》2007,3(2):50-54
新课程社会科教科书在探究设计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教科书编写者往往简单地把探究设计理解为问题设计或者活动设计,大胆地将探究设计作为教科书的主体,却没有在教科书中适当凸显探究程序,只注重探究设计的示范性,而又忽视了探究设计的可操作性。这些失误根源于教科书编写者对社会科教学理论没有深入的研究,同时对国内外社会科课堂教学实践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一系列失误无论对教师的探究教学还是学生的探究学习都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数字教科书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数字教科书风险的形成是由主客观两方面所导致的,具体体现在学生学习层面的风险、教育教学层面的风险以及学校管理层面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本研究提出如下规避策略:设置科学的数字教科书使用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字化学习新习惯;加强培训,提升教师风险评估与防控能力并形成基于数字教...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语文教科书的教学单元设计以听说读写的知识序列安排单元程序,试图以系统化、逻辑化的方式分解、组织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了工具性,忽略了人文性,使语文教学陷入了僵化.新课程语文教科书颠覆了这种设计,取之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的"主题结构",充分体现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正确理解语文实验教科书对教学单元的重建,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找到课程实施的支点.  相似文献   

15.
从今年开始,本刊开设教学设计栏。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什么样的体例,并无规定,但是,创新一定是教学设计的特点。现在的教学还离不开教科书,但是,教学创新一定要比教科书的叙述更高!!!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教学要有一个总体意识和总体设计,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总体意识集中到一点,即是要十分明确语是基础工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个基础工具,去开发知识宝藏。总体设计是指教学方案的设计,包括对高中六册教科书的处理、教学的艺术、学习的方法、教师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达到什么水平。这些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科书不再是教条主义结论式的说教,更多地体现历史的证据意识,用史料式的陈述来引导学生得出历史结论。历史教科书内容的这一变化为历史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如果从挖掘素材设计问题的角度审视教科书,通过问题的思考互动,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人民版必修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  相似文献   

18.
囿于篇幅和教科书编写原则等限制,教科书对每一段历史的叙述与分析都很精练,因此,执教者必须对教科书进行扩容、加工,教学拓展成为备课环节的重要内容。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怎么拓展?拓展什么?本文拟就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高中物理教师使用新课程教科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研制调研工具的基础上,以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10个省份的高中物理教师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研.从教师视角,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教科书实际使用情况、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影响使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从教科书使用视角审视物理新课程的实施现状.研究发现:教学设计阶段多以教科书为主要课程资源,课堂教学中教科书各栏目多直接使用,新教科书带来的教学负担主要来源于习题训练以及对教师要求的提高;新教科书对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等具有促进作用;影响物理新课程教科书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考试评价方式、配套硬件设施等.  相似文献   

20.
沈立 《湖北教育》2013,(7):44-45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凸显出对实施有效教学,保证与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求.而实施有效教学,不仅涉及校长对教学的专业领导及教学文化的构建,而且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使用教科书的能力 全面准确理解.新课程要求教师全面准确地分析理解教材内容,对教科书内容进行首度开发.做到"三把握":把握课程标准,把握教科书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及课程目标,把握教科书的编者意图、内容结构及其隐含的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及独特的育人价值.应当说,教学目标不同,教学重点不同,对同一教材内容的解读肯定不会完全一样,但对课文的解读应该有基本统一的要求.质量较高的教学参考资料不失为一种有用的教学资源,对教学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有的教师长期依赖教学参考资料,以至自主独立理解教科书的能力逐步弱化或消失,使教学陷于表面化、概念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