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抗战时期《岭南农刊》的办刊历程及其在华南农业教育中的贡献,调查了其创刊以来刊物的出版情况、办刊风格和部分论文研究内容的特征.结果显示,《岭南农刊》在艰苦的抗战时期,仍坚持出版了3卷共10期,在农业和农村改良、学术记载和大众传播、宣传抗战和服务地方等方面对华南地区高等教育和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理学开山祖周敦颐曾到岭南任职。他在岭南期间 ,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深受岭南人民的尊敬。他的理学思想也在岭南学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岭南文化研究是以岭南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底蕴的现代学理意义上的地域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岭南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有一些时期对岭南文化特征的形成起了关键性作用;这些时期是岭南文化源远流长的支点,应是岭南文化研究的重点.因此,对有关岭南的历史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从中寻绎岭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支点,为岭南文化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并形成"岭南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交通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隋唐以前,随着中原势力南下和国家统一,南北交通线开辟并逐步完善,交通运输能力得到提高.大量中原人口南迁,促进了岭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概述岭南地区主要商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当地的社会生产实际,分析区域内商品贸易发展的情况,认为其发展程度是有限的,整体水平不高.同时,对中原经岭南地区和海路进行的"朝贡"贸易和海外贸易也作了探讨.最后提出,在灵渠失修、梅岭通道尚未开凿之前,地处岭南中部的"潇贺古道",承担了南北货物长途贩运和人员流动的重任,在沟通中原、岭南和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关于"岭南学"建设的讨论受到广东一些学者的关注和推动,如果从岭南学的客体--"岭南文化"的近代演进角度来考察,对此讨论可能会有助益.  相似文献   

6.
在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怎样开发地域文化是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分析写作文体中的散文写作我们会发现一些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写作缺失个性、写作技能不足、写作内容空洞。分析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写作资源的开发,以杨石、杜埃的散文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写作主题和素材的选择都带有明显的岭南特色。在50到60年代初,岭南的广东的作家群将南方地域的景色和民俗人情结合起来,他们的创作曾活跃一时,有"岭南散文"的说法,其中包括秦牧、陈残云、林遐、杨石、杜埃等作家,岭南地区特有的文化风情和地域景象成为了这批作家笔下的描写内容和对象。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 《喜迎新年》是在我园"幼儿岭南本土文化教育课程"的课题研究背景下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之一.我们以孩子们最喜欢的节庆活动"过春节、迎新年"作为贯穿整个主题活动的线索,结合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感知觉逐渐完善,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的年龄特点,把岭南民间迎新习俗融入到"过春节、迎新年"这一传统节庆活动中,让孩子们在富有岭南本土民间特色的逛花市、做年糕、炸油角和蛋散、吃年夜饭等活动中,了解与过春节有关的传统习俗,体味过年的乐趣,感受岭南本土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积极情感,并获得身心健康愉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潇贺古道"是秦汉王朝为加强对岭南的军事政治控制和基于大一统的目的而修筑、开通的;由潇水--新道--临水(贺江)构成.秦至唐朝前期,这里是中原进入岭南最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也是"海陆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之一.历朝统治集团,通过密置行政区、修筑城池、派重兵驻守等手段,以确保这一交通线的畅通.它的开辟,对于开发岭南地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潇贺古道"是沟通中原、岭南和东南亚地区的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秦汉时期,在政府政策的干预下,中原移民南迁至贺江流域,增加了那里的人口和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和耕作技术,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闽中地区与黔中、岭南地区一样,属于南选常制区。只是由于闽中南选的实施进程时断时续,与黔中、岭南等典型南选常制区有很大不同,这使得《新唐书》等典籍误以其为南选权置区。闽中南选的实施进程之所以时断时续,是因为唐中央曾对漳州的政区归属进行多次调整。当唐中央将漳州划属闽中时,闽中地区是南选实施区。但当漳州被划属岭南时,闽中地区便不再是南选实施区。因唐代的漳州曾在归属闽中、归属岭南间反复变动,闽中地区也在南选实施区与非南选实施区之间不断切换。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1月,惠州学院与《学术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了2012"岭南建筑学派与岭南建筑创新"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对岭南建筑学派建筑理论和岭南建筑创新,特别是对"两观三性"、"文化地域性格"、"文化现实主义"等理论成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岭南方言是岭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岭南文化研究的勃兴,岭南方言的调查研究也引起有关各方的关注.这一态势充分反映了岭南方言的强大生命力,也说明"岭南文化历史底蕴的探寻和确认,既是对岭南历史传统的一种回顾、一种体认、一种激活,也是使岭南文化这一概念获得学理价  相似文献   

13.
岭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各种水陆生物栖息繁殖的良好生长条件。因此,岭南人所食之物纷繁多样,尤其喜欢"野味",这给许多外省人造成了岭南人无所不吃的印象,但甚少人了解这种习惯背后的溯源和文化。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岭南饮食文化业与古时候的遗风已大有区别。本文通过史料的搜集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探讨了岭南人爱吃"山珍海味"背后的原因,也揭示了外省对岭南饮食文化的误区所在。旨在让更多读者了解岭南人"敢吃"的文化原因和岭南人饮食上的今夕变化。  相似文献   

14.
郭岸 《广东教育》2003,(11):60-60
王璜生先生曾指出,岭南画派的“艺术革命”精神,标示着广东美术界具有的挑战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精神指向。季羡林先生也曾说,“在近代中国,在各方面真具有创新精神者,实以粤人能领袖群伦”,并对岭南画派推崇备至。我觉得,作为一个画派的存在,应该看其在特定时代的题材选择,以及从中透露出的时代气息。正是这个意义上,岭南画派的消亡和后岭南画派的崛起都是历史的必然。单从技法分画派,从长久的历史时段来看是站不住脚的。岭南画派强调写生。而南齐谢赫六法中,早已有了“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的说法。“二高一陈”都曾赴日习画,也同时加入同盟…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个性化的校园文化,塑造独特的校园形象,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和亮点.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充分利用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我校近年来通过开展"依托岭南水乡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研究,建设了具有岭南水乡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冼夫人生于岭南俚族,她亲身经历了梁、陈和隋朝,其间多次帮助朝廷平定叛乱、安定岭南.她一生中,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尊称为"圣母".  相似文献   

17.
在唐代之前,岭南有不少"高"字作词首和含有"凉(梁)"字的地名,如"高凉"和"陆梁"等,这类地名,许多专家学者曾作过考证和分析。文章从古越语的角度,以"高凉(梁)""陆梁"为例子,分析这些地名的含义,指出"高凉(梁)"是黄壮和白壮族人的含义,对研究岭南文化语言和历史具有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儒学在岭南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从儒学岭南化到岭南化儒学的发展过程.陈白沙通过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宣传儒家经典等方式,建立江门学派,构建“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白沙心学思想体系,从而促进了儒学岭南化向岭南化儒学的转变,江门成为岭南儒学的重镇.白沙心学开启了明代心学的源头,成为岭南化儒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范谊 《教学与管理》2015,(3):101-103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华南地区"三省一市一区"的五地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从编写风格设定、栏目设置、示范方法选择、操作步骤表达、实践活动设计等五方面总结出华南地区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编写形式的特点。华南地区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在编写形式上处于互相学习、逐步达成共识的阶段,但在操作步骤表达上存在共同的"重图轻文"问题,文章结合研究者的思考,提出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教材编写形式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宋湘在继承清初岭南雄健诗风的同时,大胆创新,自成风格,启蒙了后继"诗界革命"诸人。作为从清初"岭南三诗人"到晚清"诗界革命"的过渡者,宋湘在思想情操、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