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互动环境,这种环境是由师生双方的心理环境构成。一般来说,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活跃与沉闷、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对全国15所高校3000余名一年级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大学生感知的大学课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与其认知与情感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与其采用的学习方式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大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采用的学习方式对其认知与情感发展也具有显著的影响。据此,本研究提出,改善大学课堂学习环境是转变大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创设适宜因材施教的课堂认知环境,是攻克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顽疾的关键。适宜因材施教的数学课堂认知环境应是学生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能真实凸显学生学习差异而教师又能适时给予针对性指导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呼唤绿色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课堂内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良性循环的课堂。其生态因素包括人、物质和精神,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多向互动关系。它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充满活力,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它是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评介推论心理学者德里克·爱德华兹(英)的近著《话语与认知》.该著全面地评述了一系列语言与认知(思维)的有关研究,重点论证了主流派——认知心理学派——研究鲜有大进展的根源,并别开生面地从(语用)推论角度提出了全新的动态语言观语言是一种(人类)活动,是交际中的话语.该书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论、推论心理学、共知、(语言)范畴与隐喻、情感与故事叙述法等许多吸引人的心智专题研究.这是一部以话语为基础来探讨语言与认知的好书,值得—读.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课堂逐渐趋向于一个充满技术和更加人本化的泛在学习空间,未来课堂概念应运而生。目前对于未来课堂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未来课堂的空间设计、技术应用、特点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还缺乏与未来课堂特性相应的教与学方式及教学模式的系统研究。开展具有前瞻性的未来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推动未来课堂实践。教学设计中隐含着关于认知和学习的理论。虽然传统认知观对教师主导的,以传授客观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课堂教学设计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作为面向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实现意义理解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不再是充分的。当代认知理论研究已完成了由离身到具身的范式转型。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及认知、身体与环境交互的重要性。基于具身认知的视角,未来课堂的教学设计不再仅仅是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步骤,而是为在教学中产生更多的可能性而做好准备,其具有学习内容的情境性、学习环境的无意识性、教学目标的生成性、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以及学习活动的体验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创造适合分级教学的英语课堂环境,调查了四所大学分级教学模式下的综合英语课堂环境,并运用统计学中的T检验法,对不同英语水平、学科(文综和理工科)及性别的学习者的差异进行了研究。895名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参加了该项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不太适合分级教学的要求。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力求提高学生在分级教学模式下对课堂认知环境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8.
推论是综合或组合多样的复杂的信息,并将他们组织成一个判断的过程。社会推论是社会认知中的核心问题。由于网络的特殊性,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民在信息收集、整合、推论过程中都会出现偏差。以药家鑫事件为例,对网民在社会推论中的常见偏差,主要从网络信息的窄化、网民的从众心理、去个性化、易情绪化和刻板印象五方面进行分析,网民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应该坚持自我,应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不应该情绪化.盲目从众。  相似文献   

9.
课堂参与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课程知识学习保持持续热情的状态的体现,它以活力和专注为主要特征,是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视角,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从课程认知、教学环境、课堂互动维度,调研了解当前大学生课堂参与的基本情况,试图为学校进一步纵向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演绎推论法是源自于黑格尔的反思推论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新名词。(反思推论最早出现于黑格尔著作《逻辑学》(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出版)黑格尔在著作中论述的主要是一种逻辑方法。他把反思推论又分为全称推论、归纳推论和类比推论。此次提出的演绎推论法主要思想来自其中的归纳推理,也就是主要以普遍——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