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以为古今文坛,苏子之才,堪比李白,无人能及。《赤壁赋》的文风文思文采更是古今独步。借摹江、月之景,寄抒江、月之情,再寿江、月之理。情因景生,景因情合,借物喻理,境由曲现,情景交融。由叹而悲,由悟而喜。苏子之思,尽显其中。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苏子瞻风雪贬黄州》、《苏子瞻醉写赤壁赋》和《花间四友东坡梦》等的内在精神旨是一致的,即都是借“苏轼贬黄州”之故实进行生发,来曲折反映元代士人的落魄困窘和剧作家的愤世之情。  相似文献   

3.
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伽修行者……(林语堂评苏轼)。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至黄州,做团练副使。其间,他数游赤壁,之后写下了这篇《赤壁赋》。文章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借赤壁之景,抒乐观之情,以水、月为喻,言人生之理,景、情、理融合一体,可谓文采灿烂,字字珠玑。  相似文献   

4.
作为晚明时期一部重要的文言笔记小说集,《情史》之所以择取古今情事之美者并评辑刊行,既与冯梦龙对宋明以来情、理关系的哲学思考密切相关,也与其无情化有,私情化公的情之规正目的紧密相连。简而言之,《情史》二十四卷作品中,既有对情本体地位的演绎,也有对情为理之维认识论的阐释,复有对情之内在品性的呈现及以之对情的规正。这二十四卷作品的合力,即是对冯梦龙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创作目的的共同承当。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其感伤诗的代表作。它借琵琶女的沦落身世,抒发了诗人的愤慨和幽怨之情。对此,古今学者言之甚明。如洪迈曰:“乐天之意,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爱新觉罗·弘历等则言:《琵琶行》“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靳极苍教授也认为,《琵琶行》的主题,是“借写琵琶女不幸遭遇和不平之愤抒写自己忠而被的悲愤”。  相似文献   

6.
<正>“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行走于大地,流连于山水,徜徉于名胜,借物抒怀,借景抒情,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美文。下面,让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古文赏读【甲】江、沱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楗水,而阔沟以酾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以富饶。今成都二水,此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  相似文献   

7.
以情悟道守理衷情--《红楼梦》主旨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情悟道,守理衷情”原出自甲戌本《胭脂斋重评石头记》第五回警幻仙姑之口。《红楼梦》的主旨乃“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作者旨在借石头“历经离合悲欢”的情感历程,展示“炎凉世态”,表达自己“无才补天”(即不得其位)却又不甘寂寞的“志于道”者的伟大情怀,这就是“以情悟道”;“守理衷情”则是作家对自己所悟之道的直接阐释。“守理衷情”,以理范情,以情维理;理在情中,情在理中,乃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守理衷情”是对经历了宋明两代重理与重情两种极端的冲击之后的孔子儒学所做的智慧的调和。  相似文献   

8.
《赤壁赋》     
自读导言  1.理解作者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乐观的情怀。   2.体会文章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写法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4.进一步了解“赋”的有关特点。   (解说:“自读要求”要依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指导学生自读本文,基本的要求就是理解作者月夜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触景生情,联想古今人事,借题发挥,所抒发的内心感慨。   景、情、理的水乳交融和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是本文的显著特点,要指导学生将此作为学习的侧重点,弄清文章“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  相似文献   

9.
《春江花月夜》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写春江月夜美景,写宇宙与人生之哲理,写普通人世间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编织了一幅完美的画卷。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诗词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史诗。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化做诗的情韵,把诗情、哲理、斗志组成完美的统一体奉献给人们。毛泽东诗词的情、理、志的高度完美统一性决定了我们可以借诗之情创设课堂情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月亮以其皎洁、明亮、辉映大地、光耀古今的特色,成为历代诗人歌咏的对象,因此,古代的咏月诗中积淀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用明月的皎洁、美好来抒发内心的欢乐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潜用明月的光亮、亲和表达艰辛劳动中的欢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以儿童的稚气想像写出了明月的瑰丽、神奇。“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普照大地的月光配以悠扬宛转的笛声,表达了对江南水乡月夜景色的无限向往之情。古诗写月常以水作映衬而倍增其明丽、光华。“春江潮水…  相似文献   

12.
散文的教学内容应紧紧抓住"情"和"我"。教学散文,就要深究"我"之"情",怎样统摄人、事、景、理。也就是说,散文教学,不应只把目光放在事如何之奇,景如何之妙上,而应去深究人、事、景、理之后的"情",深究"情"之投射如何使人、事、景、理变形、纯化、美化。  相似文献   

13.
叶燮《原诗》之理论体系,绝非仅体现于其创作论一端,而是以“胸襟”为桉心,统摄了创作论与诗歌发展观两个主要部分。大致为:以盛衰正变、“变能启盛”明“胸襟”之用,以“才、胆、识、力”充之,继而以此“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理、事、情”。使之“发宣昭著”,最后存之于“自然之法”。“胸襟”既是扫除“古今盛衰正变之肤说”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创作中表现“不可明言之理、事、情”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14.
古代诗人中最擅长借月抒怀的当属李白,他笔下的月融汇了诗人的许多情感因素。李白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投入“月”中,借月来抒发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悲苦,并把自己的理想也寄托给明月。  相似文献   

15.
苏子由《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清河张君即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偓佺,元丰六年谪谴来黄,遂与坡公相识而得以交游,六月营新居于江山,且于其庐之西南筑亭,苏子名之曰“快哉”,并作水调歌头词以赠怀民.其词曰:  相似文献   

16.
论诗理     
本论述了诗理的特殊性,诗主情,不以理性,但诗中亦有理,为含情之理,有象之理,其理活而不死,歧而不一。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改进。为了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采取主客结合、时政结合、教管结合、理情结合以及古今结合的教育方法来完成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赤壁赋是苏轼夜游赤壁,抒发人生感慨的千古美文,文章融情、景、理于一体,既充满着诗情画意,又蕴含着人生哲理。其中包含有诸多写作素材,深入挖掘之,可以梳理出景中之情,情中之理,理中之趣。  相似文献   

19.
世人都喜欢含蓄之美。所以古往今来,好文章皆是如此──借物以抒情,即事以明理;情不显出,理不直指。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如果只是匆匆浏览,当然无法真正了解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在《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将情、思、理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诗中的反差、矛盾,直接抒发心远之情;同时,诗人情动于中,在意脉转折中融入南山之景,借客观之景抒主观之情,其隐逸之坚定、心远之情感、悠然之境界自然呈现出来。从这首诗中亦可窥见诗人融合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隐逸思想。在情思结合的基础上,诗人还将其升华到哲理的层面,探讨了“言”“意”之关系,展现了追求自由本真状态之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