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恼包村为例,从乡村治理、乡村文化、乡村文明三个方面提出了充分挖掘当地乡贤资源,积极孵化本土乡贤组织,力求将"三治融合"深度结合,有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探索社会治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与效应更加关乎当地经济的永续发展,关系到国家边疆的稳定团结。本文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个案研究,在介绍该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民族地区生态文化的研究可划分为五类研究取向:整体化研究取向(取向一)、维持进取取向(取向二)、现代化模式取向(取向三)、附属范畴取向(取向四)、风险性取向(取向五)。五种取向均关注到生态文化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问卷法对秦巴山区五个县的“生态贫民”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生态贫民”对国家生态保护政策的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生态贫民”关于国家生态保护政策对环境改善作用的认可度相对较高,而对政策致贫及“反贫困”成效的认可度则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影响其对生态保护政策认同度的最主要原因,而国家生态保护政策直接造成了当地农民的贫困.因此政府应加强相关方面的管理,从“生态贫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环保”与“温饱”的结合,促进“反贫困”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主要途径和手段,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对于优化乡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实现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整理方法,对内蒙古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治理的典型地区——五原县案例进行深刻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土地综合整治是内蒙古实现乡村治理与振兴的最有效的途径;五原县土地综合整治实践经验值得推广与复制;国家政策、地方政府有效管理是推动乡村治理的基石;龙头企业和村民共同形成的产农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是实现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6.
7.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能否实现文化产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对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十三五”以来锡林郭勒盟以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指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对下一步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财政补助期、财政补助递增期、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时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确保该项政策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应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施行改革开放政策已近40年,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都获得长足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时期。值得注意的是:民族地区部分农村却逐渐出现衰败现象,阻滞了新常态时期民族地区各领域的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农村复兴的根基是土地,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是实现民族地区农村复兴最为关键的举措。目前,我国学界对广西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状况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对广西部分农村地区展开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阐释了经济新常态下广西农村土地流转的阶段、诱发因素、方式与特征、参与主体等,并对土地流转进程的发展趋向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俊  李执勇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2):164-166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只有通过深化改革,通过社会各界的长期共同努力,才能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对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由于基础教育薄弱,初、高中升学率不高,职业教育面临丰富的生源,但却存在招生困难,生源不足的尴尬局面。如何吸引两后生进八职业学校,学到一技之长后走上工作岗位,更容易地维持生计,是当前值得探讨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姜佳家 《科教文汇》2012,(14):205-206
贫困问题始终是困扰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消除贫困是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贫困不仅表现在贫困地区低收入和低生活水平,还表现在贫困地区社会文化的全面落后状态。本论文探讨民族地区贫困农村的成因以及反贫困策略,通过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以及农村社会工作的介入,旨在改善民族地区贫困农村的落后状态,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文化的有形载体,从其诞生时就承载了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学界也从不同的视角对清真寺的功能进行了探讨。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改革的深入,西北农村民族社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清真寺作为甘青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农村穆斯林活动的中心和凝聚点,在村域视野下,其社会功能的体现与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应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关注贫困问题的旅游产业价值链研究及实践为我国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治理视角.针对民族地区旅游业优势明显但农村贫困程度深、旅游产业价值链非本地化与分配功能失衡、社会型旅游企业成长缓慢的现状问题,在明确旅游扶贫产业价值链治理的主体、内容和目标基础上,提出了致力于旅游产业价值链外延变优和运行效率变高的横向治理...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特色科技资源丰富,风力发电、太阳能、稀土等是开发的主要领域,具有3种开发特征,即将特色科技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与关注民生相结合,以及和区域协调与合作相结合。建议建立专项基金为民族地区特色科技资源开发提供持续性资金保障,突破区域限制,全方面引导优势资源向特色科技资源开发聚集,并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和人才培养,加大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目前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进展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从民族地区高校的视角,围绕区域特色和重点工程的开展,阐述建立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的探索和实施,以期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甘肃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受到经济基础薄弱、生态脆弱和农牧民文化素质较低等多重约束,其特色农牧业创新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依据当地制度、资源和文化环境实际,从农牧业资源创新、农牧业技术创新、农牧业经营创新、农牧业环境创新四个方面,对甘肃民族地区农牧业创新发展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为甘肃少数民族特色农牧业发展壮大、民族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会展业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指出内蒙古积极发展会展经济是符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有益尝试,有利于内蒙古地区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内蒙古逐步改变资源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必将为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提高民族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战略意义;构建了民族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IPO模型,提出了构建相关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最后,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对其2000-2009年间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寻找了影响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原因,认为:为提高民族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今后的民族科技工作应该建立和完善其科技投入体制,同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