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学写作训练存在以下几种较普遍的“非正常”情况:一是“虚无状态”,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也就写那么一两篇作文,教师的指导与评讲也是“粗放”式的:二是低水平重复,从高一到高三,训练的内容与教师的指导缺少合理的梯度;三是简单功利化,应试色彩浓厚,只在模式、套路、技巧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更”、“更加”和“越发”三个副词有着鲜明的使用特点。它们既有共性,又表现出很多个性,对它们的正确认识与合理解释将有助于我们的应用与教学。  相似文献   

3.
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堂教学的普遍现状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语文课堂是真正的“讲堂”,教师是真正的“讲师”。一上课,老师便拼命向学生“灌”知识,或娓娓而谈,或绘声绘色,或滔滔不绝,或慷慨激昂,直讲得口干舌燥,一堂课下来,觉得痛快淋漓、问心无愧。可课堂效果如何?学生习惯丁做一个三尺讲台下的听众,被动地接纳着老师硬“填”给他们的东西,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慢慢地丧失了“说”的欲望,久而久之,思想停滞、反应迟钝、表情呆板,以致课堂上死水一潭,激不起半点波澜……难免出现讲台上老师津津乐道、眉飞色舞,而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死气沉沉的尴尬局面。如何改这种被动局面,这是需要我们每个教师都来探讨的问题,也是语文课改的使命。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思维的源头活水,如果能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不同的眼光发现问题,运用自己的思维主动探究,那我们的课堂无疑又多了一分乐趣,多了一分活力,多了一分亮度.  相似文献   

5.
6.
作为诗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渲染"与"烘托"、"抑扬"与"对比"极易混淆,现做如下区别. 一、"渲染"与"烘托"的区别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浓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种表现手法,用在诗文创作中,也叫渲染.诗文中的渲染手法,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相似文献   

7.
待业、下岗、失业三范畴具有时代背景不同、人员身份不同、待遇保障不同、计算公式不同,但共同点都是没有就业——失业。待业、下岗二范畴均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规范的经济范畴,二者应并轨于“失业”范畴。  相似文献   

8.
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学生的现象.为了尽快遏制这种现象,<规定>不得不以法规的形式赋予班主任以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不过其方式必须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血缘作为维系人们关系的纽带作用十分强大,祖先崇拜不仅是原始社会末期祭祀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形成后的父权与君权交叉重叠的渊薮,于是事父与事君的“孝”、“忠”准则就成为了中国古代礼制的核心内容,并对后继的中国社会以强势影响。  相似文献   

10.
"某"与"某某"     
"某"是指示代词,"某某"是"某"的重叠形式,二者在句法、语义上有很大的差别.在句法上,"某"只能前置于某些词语或后置于姓氏;而"某某"除了这两种用法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中心语、同位语的前项或后项等.在语义上,"某"有时表指别,有时表称代,有时兼表指别和称代;而"某某"一般只表称代,有时还表量的加强.因此,我们认为"某某"不是"某"的构形重叠,而是构词重叠,"某某"是一个称代词.  相似文献   

11.
考试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科学合理的设计考试题的方法之一是设立试题库。建立《外科学》试题库,可以实现教考分离,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外科学》试题库具有题量多、题型广、试题客观规范、知识点全面的优点。使用《外科学》试题库可以增强保密性,防止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外科学》试题库的建设有利于依据考试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高考作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一项活动,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引发了一系列被称做"高考现象"的社会现象。"高考现象"的出现表明高考已不仅仅是教育界的事情,而且已经变成整个社会的事情。"高考现象"出现的背后有种种原因,但学历社会的现实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将"高考现象"放入学历社会的背景下考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3.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上机部分采用计算机自动评分的方式进行,评分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个考生的考试成绩。针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软件中评分程序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对参加全国计算机考试的考生在具体答题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是台湾地区依据"考招分离"原则,实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在介绍方案具体内容、考试设计以及方案的特点基础上,认为大陆地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应考虑到澄清教育目的、认清社会现实和加强大学的社会使命感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各高校在“两课”教学改革中 ,进行了以课时结构改革为突破口 ,进而带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改革的“2 1”“两课”教学改革的实践。具体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主题式讲课方式 ;在社会实践中 ,以课题研究的方式 ,来确保其实效  相似文献   

16.
罗碧珍 《高教论坛》2003,(6):59-60,71
围绕如何提高“两课”实效性,在考试方式改革中进行口试方法的改革与实验。文章具体介绍了采取口试方法的过程、措施和基本要求,以及对进一步深化“两课”考试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章提出改进“两课”教学,根本在于创新,关键在于观念更新、认识到位。对“两课”教学的认识定位要从“无所作为”转向“大有可为”;“两课”教学过程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对“两课”教师的定位要由“知识传授”转向“精神助产师”;“两课”教学考核要由“知识性”转向“素质型”。  相似文献   

18.
论高职院校"两课"考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两课”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其必要性是由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社会经济发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特点以及“两课”考试现状所决定的。高职院校“两课”考试改革的思路是:提高对考试的认识;师生共同制定评分标准;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核定成绩。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高考是为高等教育服务的,是为高等专业教育选拔有专业培养潜质的人才.现行高考制度忽略专业潜质的因素,过分强调公共课考试,不利于真正有专业潜质的人才的选拔.西方式的自主招生考试制度又不适合中国国情.于是,笔者试图提出"分专业高考制度"的构想,将高考的公共科目取消,实行分专业出题考试.这样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能够使每一个学生的专业潜质得以释放,从而促进中国高等专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工作的开展以及能源与水利学院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的推进,在课堂教学中“研”“学”“用”之间的矛盾已然成为培养专业型人才发展的阻碍。文章从课程培养目标出发,对《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进行重组,增加课内实验和上机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所学的知识点在工程上的应用有更突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