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严复是近代中国教育救国论的先驱,独特的求学背景是其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基础。其以译书为媒介倡扬教育救国的思想,以“三民”教育为救国之纲领,以学习西学、开展科学教育为救国之良方。其教育救国思想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影响至深,对当今教育改革、“科教兴国”仍不失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严复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张伯苓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作为思想启蒙者,严复对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张伯苓的“教育救国”、“西学救国”、“实业救国”、“德育为本”及“女子教育”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相伯是中国近代教育救国论先驱。他倡行的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教育救国思想,既吸收了教会大学一些人文主义教育传统,又秉承了儒家人文教育精神,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马相伯的教育救国思想与实践不仅积极回应了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主题,而且为中国近代大学史提供了一个利用教会教育资源自主创办现代大学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4.
严复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在早期现代化过程中,他从救国强国出发,提出教育救国方案,初步认识到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他的西学救国、三民说、家庭教育、实业教育、女子教育等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推进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近代三大实业家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三大实业家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初探江南大学金其桢鸦片战争尤其是中日甲午之战以后,为挽救中国危亡,在“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相继出现了一批兴办近代企业的实业家和兴办近代新式教育的教育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尤其具有特殊意义的是还涌现出...  相似文献   

6.
经亨颐是近代浙江籍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产生于对环境的体认与对自身的省思,"纯正"的人格教育和"动"的教育是其"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浙江一师、春晖中学、浙江省立四中三个教育实体机构和浙江省教育会一个教育平台的"教育救国"实践活动,经亨颐发现在"国破山河在"年代,"教育救国"的力量有限。时代变迁后,"教育救国"有了"教育强国"、"科教兴国"等新内涵。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前"教育救国"长期处于被批判地位。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教育救国"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救国"是近代知识分子对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的一种尝试,尽管它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对开启民智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当今的"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科教新国"具有借鉴意义。综述发现,对"教育救国"新材料的发掘是下一步研究的生长点,对"教育救国"相关因子的研究是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富矿。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前"教育救国"长期处于被批判地位,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教育救国"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救国"是近代知识分子对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的一种尝试,尽管它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对开启民智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当今的"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科教新国"具有借鉴意义。对"教育救国"新材料的发掘是下一步研究的生长点,对与"教育救国"相关因子的研究是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富矿。  相似文献   

9.
"五四"前陈独秀围绕落后道德必然导致社会不幸、封建伦理道德危害社会甚巨、人格堕落为国亡种灭根源、宗教难以救国等方面论证了道德救国的必要性。在具体诠释中,他主张在理论上以新道德取代旧道德、在内涵上使中国传统精华与西方近代积极学理有机结合、在人格模式上提倡中国近代健全人格,并提倡借破坏、教育、示范和近代团体等方法塑造近代新国民,实现道德救国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在日趋严重的内外危机的刺激下,许多先进的中国人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罗振玉(1866-1940)是中下层知识份子中的一员,以济世救国为己任,怀着满腔爱国热情投身到教育事业中。他提出的教育宗旨、普及教育观、建立近代学制的构想以及对近代教育改革提出的许多切实有益的建议,对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提倡平民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等.他的教育平等思想,既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积淀,又吸收了西方民主思想的精华,更来源于他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其教育平等思想的内涵丰富,涵盖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具有全民性.蔡元培的教育平等思想蕴含了现代教育思想的精髓,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的教育公平和教育普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丘逢甲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其实也是他寻找救国“伟人”的过程,他内渡后继续投身于教育是最符合他个人实际-而又体现了他具有自知之明的救国道路选择。他特别重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强调要以实学“强国”;重视以新教育振刷国民的民族精神,强调要以教育唤醒国民,培养国民伟大的民族观念,强调要以新教育达到“救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学者,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以救国为己任,通过分析当时国内国际形势,提出救国必须"新民","新民"必须新教育.他以包容的胸怀,"化合"中西文化教育凝练出他的"新民"教育宗旨,并从塑造新民的途径、新民的特性、新民的普及性以及新民的道德核心作了系统阐述.这一切"不在于它对教育有多少建树,而在于他的思想给人们留下许多思考问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严复把教育看成是救国的根本。他在正确解决了中学与西学的关系问题的基础上,从中国教育的症结入手,通过强化教育救国观念,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改进基本的教育方法,实现其教育救国的主张。严复教育救国思想有两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是严复对西方教育文化认识上存在着矛盾性,二是对教育的过分依赖,忽略了政治变革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牛金成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4):98-101,124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杰出的先驱者,也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有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他重视“实利主义教育”,积极倡导发展职业教育,主张教育救国,他秉承职业教育是一种基于就业的教育类型的本质属性理念,并在办学与课程教学方面体现其此本质属性理念.  相似文献   

16.
钟观光是我国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是教育界的老前辈。他前半生致力于普及科学,倡导国民教育,任教于各高校,培养科学人才。由于蔡元培的关系,参加中国教育会等,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后半生主要投身于近代植物学的研究。为采集植物标本,足迹遍及全国各角落,为近代植物分类学奠定基础。他发现了"钟木"、"观光木"、"普陀鹅耳枥"等珍惜物种。晚年致力于古籍中植物名称的考订。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有着我国传统教育与近代西式教育两种背景,他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终生关注。他认为教育不平等是晚清社会人权不平等的突出表现,强调受教育是国民的基本权利;主张国家推行普及、免费的基础教育;指出教育要培养现代国民,为民主社会建设服务。受教育者亦应抛弃官本位思想;他还主张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重视他们的兴趣与体悟。民主性是孙中山教育思想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卢作孚早年是位真诚的"教育救国论"者,从事教师、记者等职业推广新教育、新文化.1921~1925年初,卢作孚在西南地区进行两次新教育改革实验,两次实验都开展得风生水起,却又都因军阀混战而夭折.早期教育活动没有实现他的教育救国梦,却开创了西南民众教育之先声,也为其日后的教育活动积累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了救亡图存,使国家富强,增强抵御外海的实力,出现了诸如“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主张,其中郑观应“商战” 思想特别引人注目。在外国商品和资本不断涌入中国之时,郑观应认识到了“商战”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种种与外国势力进行“商战”的措施,建立了一个比较全面而且独具特色的发展资本主义民族经济的思想体系,代表了当时历史的发展趋势和理论认识的先进水平,其中许多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