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慧  周波鸿 《山东教育》2000,(28):29-29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便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  一、初读课文,激发兴趣 开课伊始,初读课文,教师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通读课文。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地球是怎样的 ?我们该怎样对待地球 ?学生在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之后,教师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并在“只有一个”下加着重号,教师设问:“为什么说只有一个 ?”“我们人类能否在其他星球上居住生活 ?”让学生初步感知地球与人类关系是何等密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  相似文献   

2.
“两面人”     
以前,我经常听大人们谈起“两面人”,可我总是弄不明白,一个人怎么会有两副面孔呢?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两面人”,这可是我亲眼所见噢!元旦那天,我在街上看到一位身材苗条的阿姨和她的儿子。她们长得漂亮,穿着也十分时髦,吸引了很多行人的目光。  相似文献   

3.
吴琳 《初中生》2006,(3):46-46
难看的面孔 林肯是美国历任总统中最有幽默感的一位。人们都知道林肯的容貌是很难看的,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一次,他和斯蒂芬&;#183;道格拉斯辩论,道格拉斯说他是两面派。林肯答道:“现在,让听众来评评看,要是我有另一副面孔的话,您认为我会戴这副这么难看的面孔吗?”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句:“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教材对“始扶床”是这样解释的:刚能扶着床走。“床”的含义在“注释”里没有具体的解释,在这里显然被认为是卧具了,即现代意义上的“床”。查阅有关资料,对此处“床”字的意义或语焉不详,或这样解释:“始扶床,是刚刚能扶床走路。由始扶床到如我长,时间只有二三年,未免太快,于理不合;但诗人写诗,似在夸张,极言光阴之快、小姑成长迅速,以表示兰芝对小姑的感情,并不是实指小姑已长大成  相似文献   

5.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面孔”是大家熟悉的词语.其内涵是丰富的。平时我们常会想到或遇到与“面孔”有关的情境,思考与“面孔”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长相     
《红领巾》2008,(9)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长相比较难看,他对此颇有自知之明。一次,一位议员当众指责他是个两面派。林肯答道:“要是我还有另外一副面孔,您认为我会戴这副吗?”  相似文献   

7.
紧扣题目理解《只有一个地球》□景泰县条山镇第二小学陈国芳《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围绕题目《只有一个地球》,一层一层揭示出“地球资源有限”,号召我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课文首先介绍宇航员遨游太空时看到的这一个美丽、...  相似文献   

8.
关于机会成本,经济学家是这样告诉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资源的有限性决定我们在做什么上必须作出选择,而选择就意味着机会成本——多年产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就必须以少生产若干单位的另一种产品为代价。只有一个亿,或搞开发、或搞环保;只有一千万,或修大楼、或修公路;只有一百万,或建学校、或建另墅;只有十万,或买几台电脑、或买一夜豪赌。两全其美固然好,但“此事古难全”。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学设计》2007,(12):51-51
January(1月)是由拉丁文Januarius演变而来的,是为了纪念罗马人崇拜的守护神杰努斯(Janus)。杰努斯有两副面孔,前面的一副面孔用于注视未来,脑后的一副面孔用于回顾过去。以两面神命名1月是人们在一年中的第一个月里回首旧岁,展望新年。  相似文献   

10.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介绍有关地球知识的说明文。我上这一课时,始终深深地注入一个“情”字,让学生跟着我的“情”而动“情”,时喜、时怨、时忧……课始,我用实物地球仪引出课题的中心词:地球。紧接着用知识小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抢答地球上有些什么。听说竞赛,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个个充满激情,短短两分钟之内学生们都积极动脑,搜索出脑中有关地球上事物的知识。乘学生们激情未消,我让他们带着问题“课文围绕地球写了什么”自由读课文。学生在饱含激情中上课,再枯燥的东西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有趣,容易吸收。文中把地球既…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疑问”。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到,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对古希腊科学家亚里斯多德“重物体比轻物体落得快”的理论提出了疑问。伽利略的“生疑”是运用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两面神”思维方法。原来,古罗马的门神,有两副表情截然不同的面孔,并且能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去观察事物,人们称之为“两面神”。  相似文献   

12.
一、语言的批判与发现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美〕艾兹拉·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当我们逐字逐句阅读庞德的这首诗,这些极其普通的文字符号就在我们的面前展开了一个语言序列——面孔是什么?为什么是“湿漉漉的”?“面孔”与“花瓣”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在心中产生无数的疑问,并且可以给这些疑问以无穷的答案。在这里,语言被推到了前  相似文献   

13.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其教学目标为: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理的写作方法。扣住题眼,导入新课学生齐读课文标题后,教师在“只有”一词下加上着重号,并问学生:标题中的“只有”一词说明什么?(“只有”说明地球是独一无二的。)层层剖析,步步深化教师先出示彩色地球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课文是怎样描述地球概貌的?请结合第一自然段中的具体词句加以分析。(文章运用“晶莹透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等词语表现出地球的美好、可爱。同时,作者还把地球比作“人…  相似文献   

14.
听一节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学习的课文是《只有一个地球》。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报刊、图书、互联网)收集到许多材料,包括资源状况、其他星球特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在课堂里展示并交流着。之后,学生动情地朗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可是,有一个学生持有异议,认为“人类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并且“有根有据”地拿出他收集到的材料。老师肯定了这位学生敢于坚持己见,并说…  相似文献   

15.
●谈永康一《只有一个地球》(人教版第十册)是一篇说明文,自然要对地球的情况作一番准确形象的说明和介绍;但它又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不同在作者带着浓浓的感情在说明,在介绍。这一点从课文的题目就可以感知了:文章明明在写地球的外观、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破坏以及地球是目前适合人类居住的惟一星球,为什么不直接把题目取做“地球”呢?因为作者不只是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综观全文,“爱”字贯穿始终,作者的“爱地球”,不是唱高调,也不是写赞美诗,更多的是以一种忧患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与其说…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教师适度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求知,逐步走向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之路。这是教育最美好的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位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我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再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完后,我告诉学生:老师要提出一个问题,请你猜是什么问题呢。这下孩子们的兴趣来了,读书的积极性高了。接下来争先恐后地发言:“老师想问课题为什么叫《只有一个地球》?”“您会问地球上的资源为什么不会再生?”“您会问我们怎样保护地球上的有限资源?”“为什么说地球是可爱的?”等等。学生们纷纷连续提出了十…  相似文献   

17.
另一副面孔林肯是美国历任总统中最具幽默感的一个,而且有时还能自嘲。人们都知道林肯的容貌很难看,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一次,他与道格拉斯辩论,道格拉斯说他是两面派。林肯答道:“现在,请听众来评评看,要是我有另一副面孔的话,你认为我会戴这副面孔吗?”还有一次,一位外国的外交家在拜见林肯时,偶然发现他正在擦自己的皮鞋。他好奇地问道:“总统先生,你自己擦自己的皮鞋?”林肯幽默地答道:“是的。怎么,你自己擦谁的皮鞋?”自嘲解窘境里根总统访问加拿大,在一座城市发表演说。在演说过程中,有一群举行反美示威的人不时打断他的演说,明显地…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与“养成”,自当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只有明晰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与能力要求,我们的培训、教研,乃至教师的自主学习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实现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旧金山、洛杉矶、拉斯维加斯来到西雅图。也许是人名和地名相谐吧 ,当地友人极推崇西雅图的名言 :“地球正年轻 ,人类岂能衰老?”朋友说 ,人类只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之子 ,才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青春。是的 ,我们的先人老子讲过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 ,因为人生活在地球上 ,不能违反地球运转、存在的客观规律。地以天为法则 ,因为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星球 ,不能违反太阳系的运行规律。天以道为法则 ,因为天体运行是有严密的科学规律的 ,这一规律就是先贤所说的“道”。道 ,绝不能违反客观规律 ,因为…  相似文献   

20.
鲁迅写过一篇杂文,题目叫作“人生识字胡涂始”。在此文中,鲁迅释题说:“中国的成语只有‘人生识字忧患始’,这一句是我翻造的。”被鲁迅称作的“翻造”,修饰格中则所谓“仿词”,又作“仿拟”、“仿化”、“仿用”,就是在固有的词或句的比照下,更换其中的某个词或词素,临时仿造出来的新的词或句子的一种修饰方法。 鲁迅先生对仿词的运用别出心裁,有其鲜明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