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雨 《河南教育》2009,(5):44-45
金庸小说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才进入大陆的,所以大陆的金庸小说研究起步较晚,但大陆研究界的开阔视野和丰富人才资源使其后来者居上,到今天已成为金庸小说研究不可移易的重镇。自1985年张放在《克山师专学报》上发表《金庸武侠小说初探》以来,中国内地的金庸研究已经有24年的历史了。在这24年中,金庸研究不断深入,《通俗文学评论》从1993年第3期开始设立《金学经纬》专栏,  相似文献   

2.
李红 《考试周刊》2012,(87):18-21
本文主要考察金庸的中篇小说《白马啸西风》(以下简称《白马》)。通过对《白马》版本的比较研究,以精英文学的若干标准,厘清“五四”新文学对《白马》的影响,并把《白马》置于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总体进程中加以考察,同时解析金庸创作《白马》前后的处境,从而展示出《白马》在金庸小说从商品味走向书卷气这一嬗变过程中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3.
最近,王朔发表了《我看金庸》一文,对金庸的作品颇有异议。这一下无疑在文坛内外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激起极大的反响。本期“文学视点”栏特摘编王朔的文章和金庸先生的复函,以及金庸研究专家陈墨先生的文章。下一期本栏将推出金庸为本刊的题词和一组中学生谈金庸的文章,标题为《说不尽的金庸》,欢迎广大中学生来稿。  相似文献   

4.
理解金庸小说《鹿鼎记》,小说故事的历史背景和金庸本人的历史观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康熙帝为切入点,可以看到金庸对满汉文化融合的态度;而从天地会入手,则可据此分析金庸的历史观;上述两个角度在韦小宝那里形成了一个结点,从而使得《鹿鼎记》成为金庸小说中一部非常特别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原文欣赏】重要的是金庸能否进课本■傅国涌继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片断入选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读本之后,他的《雪山飞狐》最近又进入了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同时,包括鲁迅、朱自清的一些作品在内,开始在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淡出。这一变化再次引发有关"金庸能否入教材"的争论,甚至有人担忧"金庸要取代鲁迅"。说实在的,即使金庸的作品正经八百地进  相似文献   

6.
作者深情回顾了从80年代初第一次读到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到后来有缘与金庸先生相见,几度当面采访,为金庸先生写下多篇报道在《中国青年报》上刊发的经历,展现了作者对金庸先生作品及其个人喜爱、了解、认识的过程,并以自作的一阕词表达了对金庸先生仙逝的深深怀念。  相似文献   

7.
苦学、勤奋的金庸尽管金庸家世显赫,但是他的成功却来自于自身的刻苦奋斗。金庸中学毕业之后就离开了家乡,曾寄居在一个同学家中,生活相当清苦。随后,金庸进入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就读。当影响深远的《大公报》在全国范围内招聘记者时,金庸凭着其卓越的才华在3000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报社录取。后  相似文献   

8.
我看王朔     
王朔 ,何许人也 ?前不久 ?在《读者》上看到这么一篇文章《我看金庸》 ,正是王朔的杰作。这小子也太狠毒 ,尽用一些尖酸刻薄的话套在金庸先生身上 ,直骂得金庸先生一佛出世 ,二佛升天。似乎这世上有王朔就不能有金庸 ,即使有 ,也不能成为作家 ;即便成为作家 ,也不能写出洋洋洒洒的武侠小说来 ;即使有武侠小说诞生 ,也不能写出十四  相似文献   

9.
金庸小说——在传统文学与新文学的交汇点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这绝非过誉之词.金庸小说的读者层面之广,覆盖面之大,确实令人咂嘴.《金庸传》中有一段评论的话,是对金庸小说的最高称赏:“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两位作家的作品,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真正做到了写尽中国人的人生:一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另一便是金庸的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10.
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是可以从多方面来审视的,文章仅从其小说之一《天龙八部》来对金庸作品进行透视。  相似文献   

11.
金庸三题     
2013年,改编自金庸同名武侠小说的新版电视剧《笑傲江湖》和《天龙八部》开播,人们已说不清这是第几次翻拍了。而这年,距金庸宣布封笔已有40余载。  相似文献   

12.
金庸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走进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田。有人说:“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只能用魔力和神力来形容。金庸在文学史上创造了许多奇迹:在20世纪中国作家排行榜上,有几位文学博士把他列在第四位,他是第一个使武侠小说创作脱离俗套与窠臼的文学大师;他第一次树立了文人办报的新形象,是当代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一介书生,南下香港,白手起家,名动天下。“南来白手少年行,立业香江乐太平”,这是金庸的自我写照。金庸急流勇退金庸说他初写武侠小说,一为交差,二则是因为好玩。1972年,《明报》刊完《鹿鼎记》后他宣布封笔。时年他才48岁,正值写作的“青春”,对金庸突然止住如江河  相似文献   

13.
最近,王朔发表了《我看金庸》一文,对金庸的作品颇有异议。这一下无疑在文坛内外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激起极大的反响。本期特摘编王朔的文章及金庸的回应。欢迎来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金庸1956年创作了武侠小说《碧血剑》,1975年又对此作品进行了认真严肃的修订,旧版与修订版在开篇、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的诸多差异,体现了金庸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境界、思想情感和艺术趣味,版本变迁的背后也打上了金庸写作技巧、政治观念、审美原则发展变化的烙印。通过比较《碧血剑》的旧版与修订版,可以探究金庸历时性的创作心理、思想状态以及深层的修订动因。  相似文献   

15.
金庸,姓查,名良镛(y4ng),浙江海宁县人。金庸的家世显赫,但是他的成功,却和他的家世无关,完全是靠他自身的才能、学识、苦学、勤奋得来的。金庸在少年时期,在家乡附近就读。中学毕业之后,适逢乱世,是日寇侵华的年代,金庸就在这时候离开了家乡,远走他乡。据他自己的忆述,在离开家乡之后,曾在湖南西部住过一段时间,寄居在一个有钱同学的家中,这一段青年时期的生活,当然相当清苦。再以后,金庸进入国立政治大学就读,读的是外文系。金庸在政治大学未毕业,就去《大公报》当了一名记者。当年,《大公报》是中国最有地位的一份报纸,影响深远。当时《…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名教授、名现代学研究家严家炎所《金庸小说论稿》中的《论金庸小说的情节艺术》一,对金庸小说的“情节艺术”作了细致而精当的分析,对中学生怎样写好作很有启发。原很长,这里只是其要点发表.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金庸走了,永远的告别。金庸的武侠小说首篇为《书剑恩仇录》,但陈家洛等只是一干脸谱化、概念化的人物,至《射雕英雄传》问世,诸英雄豪杰曲折的人生历程、复杂的人物个性得以凸显。由此开始,《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等联袂而至,个性各异的英雄人物逐一登场。郭靖是金庸着墨最多的一位,也是最为出彩的一位,  相似文献   

18.
《金庸群侠传》把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14部小说中一些脍炙人口的片段,如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冰火岛、英雄大会等融合在一起,改编成了一款角色扮演游戏。每个玩过《金庸群侠传》的玩家都会称之为“经典”,所以你一定要玩一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金庸研究论著目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说明一、郭沫若《管子集校》叙录说:“古籍整理工作骤视之,实属冗赘,然欲研究中国古史,非先事资料的整理,即无从下手。”而王国维在撰写他那本薄薄的《宋元戏曲史》之前,已经编就了考证精详的六卷《曲录》。资料乃学术之基础,本目录的编纂,旨在提供一份基本的论著目录,为方兴未艾的金庸研究聊尽绵薄之力。二、本目录收集范围是从1985年至1999年在中国大陆发表的金庸研究论著。在金庸研究的相关学科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新武侠小说及通俗文学研究中,多有论及金庸,选录其中列有关于金庸之专章或专节的篇什。三、本目…  相似文献   

20.
朱东辉 《双语学习》2007,(6M):119-119
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是可以从多方面来审视的,文章仅从其小说之一《天龙八部》来对金庸作品进行透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