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精神”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广为关注的论题。学者们对于人文精神存在三类不同理解方式:或者从西方思想中的“人文主义”来界定它的内涵;或者把人文精神归结为中国古代的人文传统;或者立足于人类来理解。文章认为,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应当以中文语境的意义为基础,综合把握西方文化中的基本观点,立足于个人与人类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正>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国内外经济理论界长期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在探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时常出现三种提法,即计划和市场、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以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由于存在上述情况,因此使人们对计划和市场的含义很难把握和理解,而搞清二者的含义,是我们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对此,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点明了计划和市场问题的实质,为我们研究二者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家政府与市场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即使同一个国家,其不同时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不断变化。最初,西方实行自由市场经济,30年代大危机后,政府出面干预经济,以后的市场又暴露出更多的问题,迫使西方国家再一次调整市场机制,可以说,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一直在调整,至今已没有单纯的市场经济,都是计划与市场结合和公私混合的“混合经济”,只是取决于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法经济学基础有两种潮流。其主流经过了三个阶段两次变化。“主流”将市场失败理论作为支点,把市场缺陷作为问题而遮蔽了真正的“中国问题”。试图摆脱困境的“支流”却进一步误导人们要不断向西方学习和创新。执着地寻求西方经济学为理论支援且对中国现实问题不太关注乃是因为学者们受着“现代化框架”的支配。确立坚实的中国经济法经济学理论基础,只能以“当下中国问题”为依据,以古今中外经济理论为资源并实现其与中国现实的契合。  相似文献   

5.
颜处有义     
不同颜色在不同语言中表达的方式并不一样。在中国代表一种意义,在西方又表示一种含义,甚至对“颜色”的含义理解恰恰相反。请看:  相似文献   

6.
对于“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以人为本” ,是既相对于“神”又相对于“物”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社会价值的根本和衡量一切问题的根本。对于“以民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以民为本” ,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民为本” ,是既把人民群众视为手段 ,更把人民群众视为目的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相似文献   

7.
宪法与宪政,于中国而言,是“一字之差,百年之别”。中国有宪法已将近百年,时至今日中国宪政才刚刚踏上希望之路。甚至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没有宪政。为什么宪政的幼苗在中国大地的成长如此艰难,甚至不如某些后发的中小国家?本文拟对当前中国宪政建设的困境及当前中国宪政建设的路径进行简要的思考和分析。1宪法与宪政宪政(constitutionalism)通常也称为“立宪政治”或“民主政治”。它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和政治形态,在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就已出现,最初的含义是以宪法来控制国家权力行使的一套制度设计,规范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1]我国学者上官丕亮认为:“宪政是以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为基本内容,并体现法治精神的宪法在国家的实际生活中充分实施所形成的现实的民主政治体制。”[2]美国学者丹莱夫认为:“宪政意指法律化的政治秩序,即限制和钳制政治权力的公共规则和制度。宪政的出现与约束国家和官员相关。”[3]日本宪法学者阿部照哉认为:“宪政是依据宪法而进行政治的原理。”[4]可见,在宪法学的研究中,宪政的概念基本上是与宪法密切相关的。一方面,宪法是宪政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宪法就无所谓宪政。有的学者把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比作建筑物的设计图样和建筑...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思想,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当今世界上,不仅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调节,而且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调节,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出现了同一种计划调节手段的经济现象,期间必然包含着共同的基础。这种共同的基础是什么?有的学者提出了生产社会化决定计划调节存在的观点。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们所创立的新哲学为“新唯物主义”或“现代唯物主义”,亦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后来人们又把它归结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样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唯物主义”这一中心词的那些不同的限定词的含义以及其间的关系?“新的”或“现代的”作为一种时间上的划分,自无理解上的问题。问题在于“实践的”与“辩证的”、“历史的”诸词的含义以及其间的关系。这一问题,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热烈的争论。争论中,一些人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另一些人则坚持传统  相似文献   

10.
学者们对“Civil Society”的翻译不尽相同,主要有“市民社会”、“公民社会”、“民间社会”和“文明社会”等。“二分”论者主张将洛克和黑格尔的两种不同的架构理论进行调和,实现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良性互动;“三分”论者主张“国家-市场(企业)-市民社会”的“金三角律动”。如何实现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陛互动,学者们提出了三种模式。学术界对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11.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在中西方有着不同的理解,中国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表达主要源于三种思路,即:“大会计观”、“大财务论”和“财务会计并行观”。它将财务与会计关系看成是会计包括财务甚至可以代替财务的关系,在学科上也没有一个客观的界限,在工作上也混淆不清。而西方国家基本上认为财务与会计是两门学科,各自有其不同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工作中,也各具职能。因此,本文拟就中西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差异及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项涉及到各行各业综合发展的战略体系,我们必须从国家长远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出发,以开放的思路来制定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13.
一、市场经济的界定市场经济这一概念,首先是西方国家提出并在西方经济学著作中流行起来的,它通常在以下两个涵义上被使用。 (一)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许多西方学者都把市场经济直接等同于资本主义,认为它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权威性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给“资本主义”这个条目下定义时就说,资本主义“亦称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大多为私人所有,主要是通过市场的作用来指导生产和分配收入的。”《现代日本经济事典》也把市场经济看作是  相似文献   

14.
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应从狭义的角度研究化问题,把化理解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论述了中国传统化和现代西方化与社会主义新化的关系,说明了在当代中国如何把握先进化的前进方面问题,认为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讲话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借鉴一些西方国家的大学教育体系,建立起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体系。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写道:“今日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洋移植而来。”[1]在从西方留学归来、创立现代中国大学体系的先贤们眼里,西洋大学制度不仅是同源的,而且具有通例。蔡元培长校北大时,制定的办学方针是:“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西方的大学有哪些通例?有哪些差异?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从今日西方大学的作法看,差异之处似乎比相同的地方更多。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被认为是大学建立以来自始至终恪守的圭臬,但在不同西方国家,这两项基本学术制度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制度,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各自国家社会形态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治理特征。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rtin Trow)指出,美国大学董事会与欧洲大学行会制度之间是不同的,这是美国大学有别于欧洲大学的特征之一。[2]伯顿?克拉克(Burton Clark)在《高等教育系统》(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cademic Organiza-tions in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 )一书中,对于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做了一般性的分类,这就是他提出的由国家、市场、学术寡头三股协调力量组成的“三角形模型”,即美国以市场为特征、英国和意大利以学者寡头为特征、欧洲大陆一些国家以科层制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驻英使馆教育处就该计划实施以来在留英学者中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此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和征求了部分留英学者的意见。学者们一致认为教育部推出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创意新、机制好、层次高、力度大,把关严。是这些年来国家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比较成功的举措,确实体现了把科教兴国战略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到了实处。该计划的成功实施,对吸引和鼓励海外学子中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渠道。受聘于武汉大学的特聘教授陈政博士说:“该计划最大的成功在于它在观念和机制上的突破。其选拔办法、岗…  相似文献   

17.
用“虚拟”一词来翻译英文单词“virtual”自起用之日起就是不正确的,原因是把“virtual”错认为是假想了。只有中国(及日本)才把“virtual”译作虚拟,而在西方国家却都理解为“实际上的”、“实质上的”或“事实上的”:把“virtual”译作“虚拟”和“假想”只在力学的“虚功原理”里似很合适,但在多数其他科技领域(以及不涉及科技的一般场合),“virtual”都无“假设”或“假想”的含义。文章旨在通过解释“virtual”的确切含义,引起大家对把“viaual”滥译为“虚拟”的事实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东亚国家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东亚模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二十多年的高经济增长率,也同样成为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印度学者阿加瓦拉曾指出:"中国有时还相信西方的宣传,并将其成功归功于西方的方式。但实际上,中国有自己的道路,值得研究"。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其经济发展模式而言,有着与其他发展方式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凯洛夫为代表的传统教学论一直是中国主流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建构的基本理论框架。近年来,西方各种课程理论越来越为中国学者所理解与接受。其中,泰勒的课程理论被公认为是西方课程探究的主要范式,被誉为“西方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这两种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涉及的意识形态来源各异,肩负的教育使命亦迥异,因而对“课程”、“教学”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论诠释。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比较,藉此对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梳理、整合与重建。  相似文献   

20.
<正>大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上已经具备较为稳定的学习风格和认知风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在了解并尊重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学习风格差异的倾向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实施个性化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学习风格与个性化教学学者们对学习风格的含义持有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把学习风格视作学习者采用某一方式处理信息的习惯性倾向;还有学者认为学习风格是关于采用何种方式参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