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宋地方社会中祭祀先代帝王的风习既与朝廷礼制不同,也明显区别于其他民间神祠信仰。祭祀对象与祠庙地点都不受国家礼典限制,特定地域内的信仰风习以先代帝王的生平事迹为依托。只有国家礼典之外的先代帝王祠庙才会得到赐额、封号,这是因为朝廷祭祀先代帝王的动机与封赐不同,两者关注的“功德”也有实质区别。基层民众祭祀先代帝王祠庙的活动富有功利性,地方官在到任告祭与祈祭禳灾时则会将先代帝王的生平事迹与现实需求相关联,用理性逻辑包装功利的祭祀动机。  相似文献   

2.
符号图语,又被称为"巴蜀符号",是巴蜀地区具有特色的文化现象。宣汉罗家坝遗址出土青铜器上铸有大量的符号图语,为巴文化符号图语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考古学资料。本文以宣汉罗家坝遗址所见的符号图语为基础,探讨其所表征的内在意义,认为手"心"纹之"心"所表征的并非是心脏,而是代表巴人图腾——蛇,该"蛇"形符号也是"巴"字的原形;虎纹符号反映了巴人崇虎的文化习俗;罗家坝遗址和云阳李家坝遗址的凤鸟纹的形象应是文献所载的"比翼鸟",是巴地特有的纹饰;祈禳摆手舞图语和巴人印章,是罗家遗址巴人独具特色的符号标志。  相似文献   

3.
冯娅 《世界文化》2012,(11):46-48
霍乱来袭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瘟疫、战争和饥荒就一直是人类的大敌。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和中世纪,当人们眼看着瘟疫吞噬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而束手无策时,只有将瘟疫看做是上帝给予人类的惩罚。在14世纪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瘟疫——黑死病爆发期间,这种天谴说催生鞭笞派,人们纷纷用鞭子抽打自己来减轻罪过以期驱逐瘟疫。  相似文献   

4.
正一天师祖庭龙虎山郑国铨龙虎山与道教的缘分可谓深矣,一提起这座名山,就不由得想起张天师。游览这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使人回归到美丽而清新的大自然,又似乎进入了古老的历史氛围,真切地体验到这土生土长的道教的特色。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  相似文献   

5.
牛永利  李明 《寻根》2021,(2):113-119
清代以来,豫西北地区济源、沁阳一带流传着一种具有巫觋色彩的民间信仰"花堂道"。其组织由几个人为核心成员,但整个组织较为松散。他们在禳灾祈福时,依据自己整理的科仪经书,举行一定的仪式。随着群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以及社会福利的普及,“花堂道”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能独立承担禳灾祈福仪式的传人越来越少,仅仅在某些习俗中存有一些影子。  相似文献   

6.
张晶晶 《寻根》2009,(4):19-25
祈谷礼为中国古代国家重大祭礼之一,《礼记·祭统》中讲:“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左传·成公十三年》中亦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军事被视为阶级社会中之头等大事,而祭祀行为甚至被置于军事之前,足以显示其受重视之程度。郊祀祭天大典被列为国家大祀,春祭以祈农事的祈谷礼亦是祭天大典中的一项重要祭礼。  相似文献   

7.
祥物略说     
陶思炎 《寻根》2000,(1):69-73
祥物,又称“吉物”、“吉祥物”,系由原始崇拜物、巫具、宗教法具等而衍生出的福善、嘉瑞的象征物品,它借取自然物、人工物及其他化形态,遵循物物、物事、物人相感的原始逻辑,在礼俗应用中表达着明确而强烈的祈福禳凶的功利追求。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的两种《西游实卷》考辨陈毓罴一新发现的两种(西游宝卷),全名称是(佛门取经道场·科书卷)(以下简称(取经道场》)及(佛门西游慈悲宝卷道场》(以下简称(西游道场》,见王照远著(桂西民间秘密宗教)所收录的(魔公教经卷)①。它们是为了超度亡灵、祈福禳...  相似文献   

9.
"祠沙"和"放彩船"是北宋及元明时期一度盛传的两种禳灾祭海活动,素为南方沿海民众所信奉和传承.这两种仪式都是通过将特制小船漂流入海的方式来表达核心理念:祭祀海神,祈求佑护和禳灾却害,从而实现人船平安的美好愿望.本文着眼于传世文献,对"祠沙"、"放彩船"的历史渊源及传承地域等情况作了梳理和分析,并指出明清以降闽台地区流行的王蘸("请相出海")仪式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典名著《水讲传》开卷第一回,用全部篇幅绘声绘色、唯妙唯肖描绘的中国道教名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郊,离市中心不足20公里。被誉为“华夏仙都”的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级重点名胜风景区。史书记载:东汉中叶的“入太学,博通五经”的巴郡江洲令张陵,因不满朝政腐败,又无力拯救苦难黎民,便辞官归道,追寻托梦成仙之路。他云游四海,历尽艰辛,最终选定在丹崖似火、碧水湛蓝,翘首远眺若仙境,沉思品味胜画屏的龙虎山炼丹创道、祈祷民安。其后裔世代承袭张天师法号传道兴教,至今已延至第63代。1900多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