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这说明:好动是儿童的心理特征,动手操作,会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在自然常识教学中,就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自己实验,通过动手动脑,激发他们对自然学科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第十册《杠杆(一)》这课实验较少;《斜面》则是实验器材料少,一般只做演示实验。我就利用学生的学习用品、家庭的生活用品,创设条件,加强实验,让他们多动手。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让学生动手实验,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符合儿童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的好奇心理。同时,在学生参与探究事物的过程中,动手操作,锻炼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知。 在教学《毛细现象》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先准备实验材料,并  相似文献   

3.
使用实验手段进行教学是自然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主要特点之一。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由于实验比较简单,器材又多是身边易得的废品,我尝试让儿童自己搜集、制作一些实验材料,让他们动手动脑学自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中指出,“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指导儿童自己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知识和能力。”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直观印象特别深刻,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以后容易产生兴趣,从而又能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信心和勇气,所以实验教学在小学自然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安排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自然教学的质量呢?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看了这个“儿子动手造机器”后,我不由自主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儿子当年读小学时,我曾问过儿子:“你最喜欢的课程是什么?”儿子毫不犹豫地答道:“手工、美术”。长期以来,应试之风日盛一日,手工、自然、美术、劳技、音乐之类的课程几乎名存实亡,但它在孩子们的眼中却受到青睐,我相信像儿子这样的小学生不在少数。原因何在?动手操作是儿童的天性,在动手中玩耍,在玩耍中认识世界、获得乐趣,而创造也自然孕育其中了。剥夺了儿童动手的权利,势必也扼杀了儿童的创造的潜能,一个人、一个社会失去了创造力,还会有所发展吗?而如今,一张试卷定终身,…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激发儿童对自然课的兴趣,就能从小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安排一些让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让他们亲手摸一摸,动手试一试。经过儿童肉体感知的科学事物,会给他们极大的乐趣,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以第三册为例,谈谈怎样让学生“多动手”。 (1)动手记。本册中安排的观察性作业分三类:课前观察,课堂观察,课后观察,其中有一次性观察记录,有经常性的自然日记。  相似文献   

7.
所谓“独立研究”就是要让儿童对某种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自己实验、分析,然后综合、归纳、概括,以获得问题的答案。让儿童独立研究自然事物,目的在于让儿童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进行感知,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在知识获取方面,这也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经过程。 对于如何指导儿童独立研究,我曾有过模糊的认识,认为“独立研究”就是让儿童根据课文的要求,自己去观察、实验、讨论、归纳得出结果。教师只要最后统一,把正确的结论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儿童记  相似文献   

8.
“做中学”科学活动的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儿童终身的学习,更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地位是科学知识的传输者,作用就是让幼儿这个信息终端无差错的接收知识。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教学教材的指导思想是把向学生灌输知识变为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把学会知识变为会学知识,把教师一人活动变为全班学生的思维活动。儿童好奇心强,爱观察、爱实验、好动手。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学习自然的浓厚兴趣。(一)通过游戏、故事引起兴趣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活动中有意无意地领略、体会、接受一定的自然知识。例如在讲《不倒翁》一课时,先请学生猜谜语:“一个小人精神好,从早到晚不睡觉,身体虽小力量大,千人万人推不倒”。学生们会开动脑…  相似文献   

10.
《自然》“实验——研讨”式教学模式及案例□盖州市城关镇中心小学王晓艳理论依据:“实验——研讨”式教学模式符合少儿的心理特点。少儿对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好奇、好问、好动,引导他们动手操作,动手实验,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既有利于获取知识,又能维持兴趣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让儿童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儿童自己动手做实验,在教学中,这叫“放”。“放”不是漫无边际的不管,儿童的思维仍活跃在必须感知的知识圈内。在实际教学中,只有让儿童的思维在一个圈内活动,才能有效地集中儿童的注意力,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电路》这一课时是如何“放”的。1 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器材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电路》这一课时,我打破旧框框,采取学生自己先准备,教师“填空”配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形式自己搜集器材(导线、小灯泡、开关、电池),在上课…  相似文献   

12.
余爱香 《江西教育》2003,(15):28-28
《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不断充实教学设备”。随着自然教学改革的深入,动手自制自然学具显得十分必要。(一)用简易材料制作学具演示实验。如在教学《风》一课时,为了说明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现象,我事前做了一个长方形木匣(木匣的一端开一个圆形小孔  相似文献   

13.
根据自然教学大纲要求:“要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实验能力、制作、栽培等动手能力,要注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想象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根据这一要求,近年来,我在自然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步体会到,观察、实验是自然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从学生探究的角度出发,小学自然中的实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实验;第二类是让学生积累事实的实验;第三类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例如《毛细现象》、《渗透现象》等课的实验就是这三类实验的范例。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实验这一教学手段,符合儿童喜欢自己动手摆弄、尝试的心理特点,符合儿童需要经过动作思维感知建立具体形象才能进行抽象思维的认识发展规律。现代的创造教学观也认为,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比结论本身更为重要。这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实,实验的过程既是学生参与探究自然事物的过程,也是思维的外显过程。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15.
四个没想到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接触社会,接触自然;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儿童的功课排满。”因此,在自然教学中,我尝试着大胆放开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保证足够的活动空间让其自由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彩虹的秘密”一课为例,谈点个人感触。“彩虹的秘密”一课在小学自然第十册第六课。本课我是这样安排的:收集调查→课前游戏→课上交流→实验探究→课外延伸。本课教学中的“四个没想到”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一、没想到之一———…  相似文献   

16.
自然分组实验在小学低年级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概略地说,有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学习自然学科的兴趣儿童天生好玩、好奇、好动,对任何未知的东西都感到有兴趣。分组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属于儿童发挥自己“本领”的天地,可以满足他们好玩、好奇、好动的心理需要。只要  相似文献   

17.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为幼儿提供与其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适应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欲望,使幼儿不由自主地产生“玩一玩”的想法,并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激发起活动的兴趣。皮亚杰理论强调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认为动手操作是认知冲突发生的途径。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材料是幼儿操作活动的灵魂,强调为儿童提供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强调儿童的自主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儿童的自我调节。思维课程方案就采用了以材料操作为主导的游戏方式,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给出了情境、任务、玩法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摘     
儿童道德教育中的“自然法则”是一种利用儿童的日常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要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和后果之间的直接联系的道德教育方式。自然教育法则是促使儿童“道德自治”的主要途径,在儿童的道德教育中其作用是:①可以有效地避免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心理上的冲突,缓和日趋紧张的成年人同儿童之间的关系,使儿童懂得老师和父母不是自己自由的干涉者而是它的忠诚的保卫者和引导者,这样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自然亲密起来。②可以增强儿童的道德自律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儿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么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提出了构建数学课堂“研究性”教学的课题研究,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力求通过实验,把学生这一主体充分激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感到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  相似文献   

20.
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方法。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尔·培根说过:“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不能深知。”苏联数学家奥瓦涅斯·萨尔卡凡也说过:“没有实验,任何意见都是靠不住的,行不通的,因为唯有实验才是可靠的。”实验能力是自然教学中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既包括对实验仪器的使用、组装、制作等方面的动手能力,又包括实验设计、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的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不但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而且对中学数理化的学习和将来的科学研究也大有裨益。因此,在自然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培养儿童的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