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储能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作用,研究国内外关于储能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应用,提出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储能的应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是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离不开储能、尤其是具有中长期储能特征的氢储能的发展。氢能综合利用站包括电解水制氢、氢储能、以及氢燃料电池发电,是新型电力系统下重要的灵活性电力负荷和储能资源。但目前适用于氢能综合利用站(以下简称为:氢能电站)发展的商业模式还不够清晰,其经济效益问题阻碍了氢能电站的推广。本文首先从氢能综合利用的发展现状入手,基于氢能电站各设备模块实际的运行特点,以及氢能电站中各设备的投资及运维成本构建了技术经济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能源价格、各设备运行效率等参数模拟氢能电站运行情况,分析了“氢储能套利”、“可再生能源制氢+氢储能套利”、“可再生能源制氢+氢储能套利+售氢”、“氢储能套利+调频”、“氢储能套利+调频+售氢”五种模式下氢能电站的经济效益,探究了适合氢能电站发展更加可行的商业模式;最后,提出了促进氢能电站发展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提出,传统能源系统本质上的缺陷如各能源间协调性及其建设性质等问题可得到有效的解决。而储能作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效果分析和投资决策是支撑能源互联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对储能电站选择的合理建设投资决策进行深入研究。首先,运用文献阅读与专家讨论方法,建立储能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考虑标准值的模糊性和评价环境的不确定性,建立一个高效的储能运行效果评价模型,并对能源互联网中的潜在储能设备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面向互联网的储能建设决策。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9,(10)
储能在发电、电网和用户侧得到了广泛应用,用户侧储能的应用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户电费。目前,我国针对用户侧储能的政策及价格机制尚未明确,本文梳理了美国加州储能相关政策,以为我国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毛云峰  刘妮 《科技风》2024,(11):136-138
国际能源战略转型之际,储能技术将成为未来能源革新的重要支持,储能产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当前,全球各主要国家正逐步加强储能学科建设,提高储能人才培养,制定和优化国家储能战略,以抢占能源战略高地。而大力推进产教融合,通过转变观念、健全制度、推进转化,对于储能相关专业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我国储能技术的升级和产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上海理工大学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优势学科,通过构建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增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尤其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实现校企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储能专业教学质量和储能技术发展水平。本文从储能产业发展、国际竞争、储能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讨论了储能专业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并从联合建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国家与省市研发项目联合申请等角度讨论了提高产教融合的具体举措,上述讨论可为服务储能产业的专业人才培养和实现储能技术突破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问题主要涉及能源和电源结构、储能技术发展方向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3个方面。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文章对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源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合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及发展需求,提出了重点发展物理储能特别是地下储能工程以满足电网规模化储能需求的观点和思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广域虚拟电厂(即源侧电网)和构造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锂的作用神通广大锂在生活中用途很多,可谓是“神通广大”。2017年以后,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方面有很大的增长。航空航天领域也开始使用碳酸锂。在储能方面,利用储能技术可以助力太阳能、风电等削峰填谷,实现节能减排。锂电池单位占比小又轻,是一种理想的储能工具,今后要发展氢能源,也要考虑用锂电池来做储能工具。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4月,可再生能源打破了加利福尼亚州主电网的纪录,提供的电力足以满足94.5%的需求,这一时刻被誉为低碳化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我们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然而,可再生能源带来的波动式电力需用一种廉价且长时(数小时甚至数天)的储能电池保存,以备日后使用。新型的铁基电池有望胜任这一任务。总部位于俄勒冈州的ESS公司,其电池可实现4至12小时的储能,并在2021年推出了其第一个电网规模的项目。  相似文献   

9.
基于能源区块链环境建立风储联合系统,并以其为研究对象进行风储联合系统的经济效应价值分析模型研究。首先,根据区块链条中的能源主节点建立系统运行模型,从风电输出、储能系统运行和外部电网运行三个层面分析系统运行过程。其次,考虑系统的经济性,引入储能电池损耗成本,构建经济效应价值分析模型。再次,利用BAS-PSO算法优化系统运行效果,计算系统在考虑和未考虑电池损耗成本情况下的收益和损耗成本。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验证上述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储能电池损耗对储能系统收益产生的影响,应计入经济效应考量指标;BAS-PSO算法有效优化了系统运行效益,可以实现经济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对电网的影响,介绍了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电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储能形式的不同,对当前应用广泛的储能技术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各种储能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实例;对几种主要的储能技术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各种典型储能技术的最优应用方向,以期为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5,(19)
储能电池管理系统(BMS)主要应用于微电网或者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削峰填谷的储能系统,对储能电池起到监控和管理作用,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储能系统的稳定性。文章根据储能电池的特点,设计了基于STM32F103的储能BMS。设计的储能BMS具有测量电池电压、电流和温度的功能,可以根据设置参数对单体电池进行充放电均衡。将设计的储能BMS应用于铅酸电池组,实验结果表明测量数据准确,均衡控制稳定,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储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提高常规电力系统和区域能源系统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安全、高效、低碳"的能源技术、占领能源技术制高点的"战略必争领域",储能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与智能微网领域具有重大的战略需求、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文章分析了分布式储能技术现状、技术创新及其发展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并结合分布式储能的技术与产业特点给出了发展储能技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SCI-E及SSCI数据库,检索并提取1991—2015年间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和相变储能4大技术领域的论文数据,试图整合统计分析、文本挖掘、突现检测算法和共现网络可视化方法,旨在从整体视角实现对4大储能技术领域科学研究景观的辨识及演化探析。此外,还定义了稳定系数和创新系数,以测度储能关键词共现网络的稳定性演化和创新性演化。研究发现:储能领域的研究问题是高度集中的,"飞轮"、"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相变材料"是研究热点,"压缩空气储能"、"能源存储"、"锂离子电池"、"导热性"和"热发电"是研究前沿;储能关键词共现网络扩张明显,知识结构也不断演化,储能研究仍处于创新热络期。  相似文献   

14.
周磊  王军锋  乔芬 《内江科技》2023,(12):83-84
<正>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将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双碳”目标对储能产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求产生了重大变化,所以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对于培养“高精尖缺”复合型人才和推动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双碳”目标背景并结合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探讨江苏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等内容,旨在为培养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提供有益的思考与探索,促进我国储能技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能源革命中的物理储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革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物理储能作为最重要的一种储能方式,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文章剖析了物理储能技术的重大需求,总结了国内外物理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比较了国内外物理储能技术发展水平,明确了物理储能技术发展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发展建议,旨在为我国物理储能技术和产业的研究与发展提供详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创新团队本团队是2014年度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针对我国未来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产能/储能/换能材料制备、结构与效能中的共性关键问题,主要研究在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微纳结构功能转换氧化物材料、硅镁碳基材料与共轭聚合物材料的创制理论与技术,及其新的产能/储能/换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探讨光伏价值链系统的价值增值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作用。结合储能技术与区块链技术构建能源区块链下的“光-储-用”价值链,并设计相应的能源区块链平台,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价值链价值增值效应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区块链中交易双方的互信水平,光伏发电商、储能商以及用户都将取得较高的收益并且实现价值的增值;此外,不同装机容量与发电商平台投资系数对价值链系统价值增值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最后为我国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光伏产业的发展提出大力发展“光-储-用”的光伏利用模式,推动储能行业积极参与清洁能源价值链建设,加快能源区块链建设,以及健全相应的清洁能源市场体制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储能需要的增长,全钒液流电池(VRB)作为新一代储能设备得到了飞速发展,专利申请量也逐年上升.本文通过对涉及液流电池的中国专利申请进行检索和统计,分析了国内外申请人在中国液流电池技术的专利申请情况.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欧阳明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按照能源局的规划,到2030年我国化石能源发电比例将降低至50%,而恰巧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在那时也将达到40%~50%。这意味着电动汽车发展将与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紧密交织、相辅相成。在我看来,光伏发电将成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的主要方式。未来分布式光伏将与电动汽车储能相结合,新能源汽车消耗的电力也将从火力发电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审视太阳能热力发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筑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给系统,是从现在就要开始重点研究并逐步实施的战略性问题。文章在介绍国外太阳能热力发电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基础上,对储能式太阳能热力发电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剖析,提出储能式太阳能热力发电是解决我国未来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评述了可实施的氨基热化学储能式太阳能热力发电并对其进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