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线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与之相对应的在线学习力成为一个热点问题。通过收集S校7位大学生的在线讲座信息、对Y校8位优秀网络教育学生进行访谈获取的资料,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指导,基于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方法,利用NVivo12.0质性分析软件构建了动机—行为—绩效的在线学习力模型,具体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学习技能、学习情绪和学习绩效5个维度。其中,学习动机由目标倾向和价值意义组成;学习投入由意识认知、行为努力和社交支撑构成;学习技能落实在学习策略、信息能力和综合能力3个方面;学习情绪具有积极心态和负面情绪2个类别;学习绩效则体现在学习业绩和学习满意度2个层面。从教育视角来看,提高在线学习力必须强化在线学习体验,加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干预,完善在线学习绩效评价等。  相似文献   

2.
3.
学习倦怠问题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既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发展,也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访谈的方式获取资料,理清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建构高职学生学习倦怠范例模式,提出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学习拖延是当前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目前对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该现象的解释仍未形成公认的理论。扎根理论为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视角。为深入探究大学生学习拖延现象,挖掘影响拖延的因素,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访谈的形式展开研究,最后建立了有关大学生学习拖延的初步的范例模式和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反复把在线教育推上了舞台,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MOOCs课程,但高辍学率、低持续性、低参与度等在线学习持续力较差现象接踵而至。研究基于扎根理论,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对42名MOOCs学习者进行深度访谈,利用NVivo12对MOOCs学习者在线学习持续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质性分析,系统地归纳了4个方面、11个维度的MOOCs学习者在线学习持续力的影响因素。文章发现MOOCs学习者自身因素是影响MOOCs学习者在线学习持续力的根本原因,课程、环境、教师等外部刺激因素通过影响MOOCs学习者在线学习的学习动机、学习投入、自我调节能力等内部机体因素,继而影响其在线学习持续力。最后,基于S-O-R范式构建了MOOCs学习者在线学习持续力的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6.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学生获得感。为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的形成机制,对45名学生开展半结构化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提取196个初始概念,形成23个子范畴和8个主范畴,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形成的两阶段模型。研究发现:资源供给、内源动机和公平感知是影响学生获得感的主要因素;资源供给是获得感形成的物质基础,内源动机有助于促进学生从资源供给中产生客观收获,公平感知有助于促进学生合理评价客观收获进而产生获得感。基于此,应从优化校园资源供给、创新教学服务体系和深化人才评价改革三方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  相似文献   

7.
学习动机理论已经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探讨学习动机理论在在线英语学习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论证了学习动机理论应用于在线英语学习的意义,提出了利用学习动机理论提高在线英语学习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索考试元担忧对高三学生影响的具体过程,即,本研究的主题是围绕着考试元担忧如何影响学生的考试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9.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质量模型对提升课程质量进而促进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基于学习者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学习体验及评价内容的编码、归纳与分析,构建包含3个层次(感知层、交互层、应用层)、4个维度(课程、教师、平台、教法)、6个范畴(内容质量、资源质量、教师素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技术平台)共23个概念的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质量模型,且模型通过信度和理论饱和度检验。研究发现,内容质量与资源质量是课程质量的基础,团队教师素质、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方法是课程质量的核心,技术平台作为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交互环境,是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面对高职生学习动机相对较弱所导致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真正发掘高职生的学习动机并加以有效激发是当前高职教育研究所面临的新的挑战。文章基于扎根理论研究的分析范式,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采用介入式观察和非结构性访谈等方式获得数据资料,进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归纳,从质性分析的角度找出了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本质因素,并提出了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近二十年来,课堂视频分析的方法在教育研究、教学实践和教师教育中得到频繁运用。学生学习历程的视频分析以学生学习历程追踪为中心,通过连续录制和微观镜头方式实现精准、真实的学习发生过程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困境和需求进行课堂变革。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12位长期采用学生学习历程视频分析的成熟型教师进行访谈,并对其常态化教研过程进行观察,发现学生学习历程视频分析可以深刻嵌入教师的日常工作和教研情境之中,基于实证,真正触动教师转换视角。教师借此深刻理解学生的困境和需求,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批判性反思,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实践型研究者,而将学生学习历程视频分析作为校本研修和区域研修的通用方法,也能有效促进教师的大规模课堂变革。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师深度学习的研究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旨在探讨高职教师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以期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每一门新课的标准都是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创新,做学习的主人。而对工程力学这一新课的学习形式,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的同时,要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工程力学学习,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运用现代的教学工具,使知识更加明细化。对在职学生的教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方法会促进学生工程力学的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吴刚 《电大教学》2014,(4):65-75
行动学习作为一种具有变革意义的学习范式.在对传统学习模式反思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替代性的学习路径。然而.当前对于行动学习的研究多侧重于操作层面或执行层面的“工具性”研究,将其看作是一种培训(学习)工具,关注其流程与操作的方法。而忽视学习活动过程的理论层面研究,尤其是缺乏基于中国国情的相关理论研究。因而。立足于中国本土企业推行的行动学习实践,采用规范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个体、团队与组织三个学习层面,建构行动学习的“连续统一体理论模型”,不仅丰富了现有学习理论的基础,也为行动学习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线学习投入对在线学习倦怠和在线学习满意有较大正向影响,在线学习倦怠对在线学习满意有较小的负向影响;学习动机和学习专注对在线学习满意有较大正向影响,学习精力对在线学习满意有很大的正向影响;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对在线学习满意有很大的负向影响,低成就感对在线学习满意有较大正向影响。基于研究结果,从课程系统性改革、强化技能训练、参与技能大赛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学生感知对分课堂教学效果的理论框架。[方法]选择全程参与《中医各家学说》对分课堂并对教学效果有真实感知的学生,以访谈、开放性问卷的形式搜集资料,采用扎根理论建构理论框架。[结果]学生感知教学效果包括自身发展和外部影响两方面,经检验理论模型饱和。[结论]该理论框架能为今后运用对分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下,在线学习已成为许多成人学习者首选的学习方式.基于在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的在线教学活动,分析了成人在线学习中进行在线辅导的意义,从实践层面上揭示目前成人在进行在线学习时所面临的障碍,并提出针对成人学生在线学习障碍提供在线辅导的一些策略,以期帮助成人学生扫除在线学习的障碍,增强其在线学习的兴趣,激发成人学生在线...  相似文献   

18.
象征性学习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学业成绩与能力的提升,但针对大学生象征性学习的形成路径尚未有学者进行深入讨论。采用扎根理论,以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对大学生象征性学习现状进行深入访谈,构建出大学生象征性学习的路径模型。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大学生象征性学习可表现为表演应付型、策略不良型、同伴影响型以及情绪衰竭型四种不同的路径。高校应根据不同的象征性学习路径,制定避免象征性学习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硕士生就业难现象是当前社会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16名硕士生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发现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人才培养方向与就业岗位需求、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的矛盾交织是硕士生就业难问题的形成机制。而这又通过就业率将就业压力转移到高校,加剧培养单位和硕士生的就业焦虑。加之硕士生社会资本的过度参与降低人力资本的效能,扰乱了就业市场,导致就业难问题的恶化。基于此,“升级产业内部结构,适应高层次人才就业需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多元发展型硕士生培养”“正视慢就业的现实,持续提供精准的服务信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减少社会资本的过度参与”等可成为破解硕士生就业难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