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任务型案例包括课堂上真实发生的事件,包括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动.三个维度:看得见的数学过程、使用现实的情境和一系列任务的自然连接.  相似文献   

2.
深度的学习来自认知的不适。在课堂学习中,当学生遭遇认知遇阻、认知冲突与认知失衡时便会形成认知不适,这种认知不适是由学习任务的挑战性引发的。本案例意图通过挑战性的数学学习任务引发学生认知不适,从而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使学习真正发生并走向深入,实现深度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3.
本案例是笔者在五年级开展的一次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例,45名学生全部参加了这一活动。活动内容是:一根30厘米长的绳子,从任何两个地方剪断或折叠,看它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活动时间两课时,过程分为“数学探究”和“数学交流”两个阶段。本案例从学生的数学探究和数学交流两个方面对活动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两个案例对比数学课堂活动中学生自主参与的设计,说明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是建构学生主动参与的数学开放课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数学建模中的合作学习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两个方面。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包括情感的合作、认知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建模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建模任务。其意义在于:促使建模任务顺利完成,实现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数学建模中有效地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明确的任务,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指明了方向,为学习过程增添了动力。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设计具有合理性和挑战性的任务。任务驱动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研学动力,让学生触摸数学知识核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丰盈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文章从任务驱动学习的价值、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三个维度,探究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基于此,文章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基本探究方向,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从小组合作成员分配、责任机制、探究任务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旨在启发一线教育者。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与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与任务去学习,激起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同时,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9.
探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具有使用科学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等基本特征.从探究任务和目标要具有实效性、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转换的有效性两个方面,探讨了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两个方面的做法和案例,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做了一些简要阐述,有不足之处敬请同行及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