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教育是普通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力图修正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强调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力求找回历史教育失落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文化认同教育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需要,是使高中生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尽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文化认同教育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但效果却不佳。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运用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物质实体和精神意识两个载体,在教学目标制订、课堂导入、课程讲授、课后作业、第二课堂中加强学生文化认同教育,提升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从而使其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科是一门蕴含着丰富人文思想的课程,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历史课程中一些爱国主义内容,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把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出来。此外,教师要借助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同时要把历史和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发展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新课标的这一表述把人文精神教育提升为高中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应把握课改机遇,突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整合教学资源,挖掘教材中人文内涵,注重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周小燕 《科幻画报》2022,(8):175-176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和神圣使命之一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并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认同感。笔者从深挖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资源、比较中外异同和突出中华地位、凸显学生主体和营造和谐氛围、创新教学方式和升华民族情感、整合教学资源和扩展教学空间等五个方面对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文化自信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何琦  陆志毅 《考试周刊》2015,(6):116-117
2003年开始的高中新课程改革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从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者的视角分析了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背景下,买方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面向市场的压力加大。中国经济逐渐告别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时期进入中速时代,企业水涨船高的自然优势也逐渐消失。因此,通过管理创新取得新的竞争优势,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业务流程再造是管理创新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一些案例,就如何加强历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从挖掘人文教育素材丰富人文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三个方面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10.
东亚文化立根于数千年前,兴盛于隋唐时期,裂变于明治维新之后,它是多元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人类未来发展和复兴的潜在规则和重要价值,同时又带有浓厚的封建特性。这些特性使得东亚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正负两面效应,这种效应也深入细致地体现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伴随着社会前进的脚步对这一文化背景中的教育进行再造是实现东亚振兴的必要条件;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正确认识这一文化是正确地对教育进行再造的前提。东亚文化中的现实个体不可能跃过,但需要用更为宽广的视野来再造这种教育,再造这种文化,才有可能为东亚乃至全人类寻觅到更加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余志兵 《广西教育》2014,(34):105-105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本、生活和实践中的人文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提升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发展,教学已不再局限于仅仅传授学生书本知识,而是将人文关怀教育也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进行,让学生能懂得尊重和宽容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人文精神,所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也应该注重人文关怀这一元素,真正发挥其育人的效果。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人文关怀教育的基础当今的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为了让学生除了能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能具备人文精神和道德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发展瓶颈,而民营企业文化再造是维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简要论述了民营企业实施企业文化再造的原因、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家和国所表现出来的热爱之情。本文着眼于当前我国所处的扩大开放的历史形势,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就高中历史中的"家国情怀"教育谈两点必要性和可以采用的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文化的挑战被视为全球化的最大挑战。我国传统文化的转型与再造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贾平凹在小说《高老庄》里批判了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必须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方能实现。贾平凹对文化融合及渐进转型的思考不是向后转的对传统妥协的“中庸”。他的探索,或许并非完美,但深刻尖锐,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熊皓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294+306-294,306
从帕尔莫文化语言学视角重新审视诗歌的不可译性,意象再造是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高中历史作为文科性的一门学科,更应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纯的技师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了。现在教育重点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应该注重文化的培养,把"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实,为国家培养可在之才。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并在教材方面也融合了人文方面的内容。基于这个角度,高中历史教师应根据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通过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借助校本课程和利用社会资源等途径,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理念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恰当制定教学目标,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充分发挥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文章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学校文化与学校课程之间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统一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对立却能起到阻碍作用。通过再造学校课程的方式可以缓解两者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让两者在动态中取得平衡,最终实现两者的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