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重要著作,在中国的译界也经历了由否定到肯定的曲折过程.但本书一被引进到中国,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其重译本数不胜数.文章以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为切人点,从目标语读者、译者、发起人三方面分析了巫宁坤翻译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并考虑到语言限制,为巫氏译本的翻译现象提供合理解释.通过对具体译本选段的分析,概括出其语言运用精妙之处在于语言口语化、多用四字短语、以短句译长句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根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权力场域、文学场域和翻译场域处于不断循环互动中。从场域互动视角来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巫宁坤译本的产生背景可以更好的认识译本背后潜在的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译本的产生是权力场域、文学场域和翻译场域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产物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任何译者的翻译实践都是在译者惯习的支配下进行的。从译者惯习的角度解读巫宁坤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本,分析巫宁坤的译者惯习对原作选择、原作解读及翻译策略的影响,可以为客观地看待文学作品的译本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语言层面对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对比描述和评析,得出巫宁坤和姚乃强两个译者在翻译策略上的差异,并通过考察译者的不同生活背景,进一步探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为切入点,从目标语读者、译者、发起人三方面分析了巫宁坤翻译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并考虑到语言限制,为巫氏译本的翻译现象提供合理解释。通过对具体译本选段的分析,概括出其语言运用精妙之处在于语言口语化、多用四字短语、以短句译长句等。  相似文献   

6.
阐释学派乔治·斯坦纳提出的翻译四步骤(信任、入侵、吸收、补偿)理论,为中译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试图以译本《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深入探究译者如何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入侵"与"补偿"手段来左右译文的质量,以此体现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图里的翻译规范论是翻译研究学派的重要理论,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译者从译前准备到翻译活动结束一直受到源语以及译语文化规范的制约.文章从预规范、元规范以及操作规范三个方面针对林语堂翻译活动的文本选择、文化取向以及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提出林语堂的翻译活动受其教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翻译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勒弗维尔提出了翻译改写理论,他强调翻译的过程就是对原文进行改写的过程。将翻译向文化转向,他提出制约文化介译的三个要素是意识形态、社会主流的诗学和赞助人。本文旨在以翻译改写理论为视角,分析刘峰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中文译本中改写理论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翻译理论界"文化转向"的标志是伊塔马·埃文-佐哈的多元系统理论及吉恩·图里在此基础上继承并发展的翻译规范理论(包括预备规范、起始规范和操作规范)。本文以吉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观照,选取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庄》)不同时期的两个有影响力的译本(杨苡和孙致礼的译本),比较两译本在三个规范指导下各自的特点并找到译本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两个译者都遵循了各自所处时代的翻译规范理论,翻译规范理论客观地解释了不同时期的译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0.
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分别翻译的《红楼梦》可谓二十世纪中国翻译史上的两部标志性作品.文章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分析了翻译目的对《红楼梦》译者的翻译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从文化、意识形态、译本的编排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分别翻译的《红楼梦》可谓二十世纪中国翻译史上的两部标志性作品。文章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分析了翻译目的对《红楼梦》译者的翻译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从文化、意识形态、译本的编排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姚译本存在着四个方面的不足,即:理解错误,措辞不当,逻辑混乱和翻译腔严重。  相似文献   

13.
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是描述翻译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翻译规范理论在翻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翻译规范包含三个方面分别为: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本文以吉迪恩·图里的三个翻译规范对多丽丝·莱辛《野草在唱歌》的1950年和1990年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翻译规范下译者的翻译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不同,从而进一步证实图里翻译规范理论对文学译本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在图里的翻译规范论看来,翻译受三个规范的制约─预备规范、起始规范、操作规范。这三个规范分别制约着译者的译本选择、翻译策略和实际翻译中的抉择。从理雅各《论语》的英译本观之,译者英译《论语》的目的、翻译策略以及具体的翻译操作等方面都有图里的翻译规范论打下的烙印。其译本在目的语中广为流行足以说明其译作的价值。传统的翻译研究主要从文本入手,在微观的层面对译作进行解读,而图里的翻译规范论不仅包括微观层面,同时也打开了从宏观层面进行研究的视野,使翻译研究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阿Q正传》的两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依据“意识形态理论”、应用统计学方法从历时角度考察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文化语境下的译者意识形态与其翻译转换策略的关系.调查数据显示杨译本为异化本,拉译本为归化本,译者翻译策略受到各自民族、时代文化语境的制约.译者在意识形态内容方面翻译策略与总体翻译策略相一致,但自身在分布上存在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运用图里的描写翻译理论,以译入语文本为中心,分别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对『日本の思想』的两个汉译本的“起始规范”进行描写翻译研究,重建译者在翻译时的决策,以考察两个版本的译者在不同的翻译时代、不同的翻译目的下所做出的翻译决策是更注重“适当性”还是曼注重“可接受性”。经过该文的初步分析可以得知,宋吴译本译者更倾向于适应目的语语言和文化规范;区刘译本译者更倾向于忠实地遵循原语语言文化规范。  相似文献   

17.
《夏洛的网》这部作品目前有三个不同的中译本,人们对这些译本的评论莫衷一是。因此把译者主体性研究和译本的对比分析相结合,从译者的身份背景、对文学和翻译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等方面来对比三个译作,浅谈译者主体作用在文学翻译中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在译者主体性理论的关照下,比较杨宪益和戴乃迭先生的合译本与刘士聪先生的译本,深感两者从题目的翻译、意境的传达到语言魅力的再现三个方面均有巨大差异。但是两者都忠实于原文的意义和文化内涵,而各自又发挥了译者主体的作用,均称得上是难得的翻译佳品。  相似文献   

19.
以多元系统理论为指导,对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两个不同时期的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将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本和吴钧陶《爱丽斯奇境历险记》译本放在其各自产生的社会背景中去对比分析两译本产生的客观原因和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结论是,两译本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由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儿童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化多元系统的地位影响两译本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从目前文本翻译质量的角度看,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仍有一些差距,具体表现在译文的准确性、可读性和欣赏性等方面。本文以文学类文本《了不起的盖茨比》为研究对象,对比DeepL机器翻译、百度翻译与人工翻译的译本,分析机器翻译的局限性,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