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建利 《新疆教育》2012,(9):101-102
目前,一些学校在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导向下,文化课教学普遍出现学生厌学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也同样出现学生厌学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初中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初中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初中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学方法感到枯燥,从而出现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初中体育课怎样才能充满乐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初中体育课,是根据初中生的生长发育规律,以身体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卫生保健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现阶段的初中生虽然特别喜欢上体育课,但是,他们主要停留在体育课没有作业,可以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老师管束少等误区,对体育课的开设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所以,许多体育课出现了放任自流、师生自娱自乐、各行其是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的规范性,同时,也容易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初中体育课的规范性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杨雪锋 《成才之路》2014,(23):44-44
正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一直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着重研究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问题,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一些体会。首先,体育课上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是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让同学们依据自己的情况来给自己制定体育课的目标,只要他们在体育课上能完成自己的目标就可以让他们在剩下的时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来锻炼身体。例如,在高一的体育课上,我给他们设定一个最低目标,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能承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需要稳定和谐的因素,大的趋势上需要和谐,小的方面到体育课,同样需要和谐因素。目前学生存在的现状是多数喜欢体育,爱玩,但是不喜欢体育课,究其原因,应该是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够规范,多数呈现"自由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符合学生的年龄,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更有甚者,有时体育课教师都不会出现,完全是学生自己的自由活动,多数不爱动的学生,便觉得无事情可做,体育课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毫无意义。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体育课上建构和谐的课堂,缓解师生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创设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学生能主动地融入体育课堂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而不是出现多数学生不愿上体育课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据问卷调查显示,由于中学生体育课的单调乏味.特别是在实习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不良现象。如。在体育课堂上,学生思想消极,有的不愿意踢足球,有的不愿意打乒乓球……而是自己站在一边或者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闲聊.长此以往形成了上体育课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针对这些现象,通过调查研究寻找教学中的新方法,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需要...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中女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不明确上体育课是自己的责任,对体育课的目标和体育课的功能不甚了解等情况,探讨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都存在着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学生厌学。从理论和实践上讲,中学生因为好动的本性本本应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然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中学生并不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课上布置的一些活动和项目也并不感兴趣。也许,学生并不是真正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和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因此,如何让体育课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王金钢 《成才之路》2014,(17):27-27
正体育课在最后结束的时候一般都有用来放松活动的时间,这部分时间容易被体育教师忽略,这也是目前体育课出现的主要的问题。体育教师在活动时间都会选择一些简单的群体活动和舞蹈,有些教师在体育课活动时间会进行器材的整理,简单地布置一些体育作业和对整节体育课进行小结。针对这种不重视体育课活动时间的现象,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是因为体育课比较自由,可以有很多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老师要求也不严格,所以学生喜欢体育课。体育课本来是为了让学生锻炼身体,同时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老师在日常教学时,应该多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既喜欢上体育课,又能实现体育课开展的目的。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在日常教学中来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种种原因,体育课的学科特点有些弱化的趋势。但是在学校体育课、运动会上我们还是能看到体育老师们的坚守。如有的老师很注重每节体育课学生的运动量,心跳脉搏的变化,力求在学生体能得到训练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更有些老师十分关注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真正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因此,本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两个视角判断,第一个视角是如何让体育老师上好体育课。第二个视角是班主任如何与自己班级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催生下,非常注重对教学方式的研究,使体育课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突显,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有所提高,更好地达到了体育课"健康第一"的目标.但是,在体育课改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一些体育教师为追求体育课的新颖性而忽视了体育课的常规内容等.在此,笔者就新课标下体育课堂的几个基本问题浅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怎样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激发学习兴趣新课程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会出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编组上课,有的按学生水平分组上体育课,有的按学生兴趣分组上体育课,有的按学生性别分组上体育课等。在分组的形式上也会出现新的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高中体育课确实很难上了,学生的体育态度分化非常严重,女生基本不喜欢上体育课,一部分男生怕流汗,而一部分男生又非常投入,对自己喜爱的项目乐此不疲。尽管开展了选项教学,但由于很多学生不愿配合和接受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体育课效果非常差。有些一线体育教师无奈地说:"现在学生喜欢的根本不是体育课,  相似文献   

14.
由于体育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多数是在运动场上或运动器械上进行,而不是在教室里坐着传授。因此,在体育课上时常会出现各种出乎意料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的出现,必然会扰乱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转移注意力,影响正常教学。但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准确把握并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就会给体育课教学锦上添花,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厚林 《教师》2011,(4):29-30
由于体育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多数是在运动场上或运动器械上进行,而不是在教室里坐着传授。因此,在体育课上时常会出现各种出乎意料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的出现,必然会扰乱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转移注意力,影响正常教学。但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准确把握并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就会给体育课教学锦上添花,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去“悟”,让学生说自己的心里话,不是人云亦云,使生活成为体育课教学的内容。目前,高职的体育课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忽略。从学生的角度看,由于摆脱了升学的压力,不会再有升学考试,对体育课自然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课中,教师应尽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积极学习,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与能力。因此体育课上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呢?我认为在体育课上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笔者发现在教学中,难免会有学生厌学的问题出现,为此不少教师心生担忧,而体育课,音乐课、微机课却被许多学生喜爱。实则不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发现学生并不是因为体育课上教的内容而喜欢体育课。学生之所以喜欢体育课,那是因为终于不用听老师的唠叨,可以自己放松一下了。另外,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学习考试的内容,缺乏其他教学内容的实践与锻炼,使体育教学不能按照教学大纲完成。那么作为体育教师,应如何教学,使学生真正喜欢体育课,并按照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呢?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女生在初中阶段已进入青春期:在生理方面.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易出现疲劳。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在心理方面,则表现为含蓄、敏感、畏难。由此引发在体育课上懒得动、怕别人嘲笑、对疲劳的耐受力差、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现象。本文就如何调动初中女生在体育课中的积极性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众所周知,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必备环节。体育课准备活动是一节体育课的开端,是心理到生理的总动员。生理上,可以在正式上课前兴奋学生的神经系统,使肌群、关节、韧带等作好承受之后的剧烈运动的准备,提升整个机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心理上,则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体育课的状态,加强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提升上课时的精神饱满度。总体而言,体育课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上有其重要作用和意义,下面笔者简要围绕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