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第六章、第七章是教材的第四部分 ,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品德教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及如何组织品德教育过程 ;二、课堂纪律教育 ;三、常用的品德教育方法 ;四、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研究特征、准则、研究设计及研究方法。这部分教材着重强调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的观点 ;揭示了理论来源于实践 ,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出当前学校品德教育工作要科学化 ,要结合儿童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部规律 ,对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作科学的分析 ;总结了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特质最容易、最重要的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小学生品德心理、品德行为习惯的修复会非常困难甚至不可逆转。由此从分析小学生品德结构各组成部分发展的关键期、研究小学生品德心理活动整体运行的关键期入手,进而探究关键期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措施,引导小学生抽象思维,促进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激发道德行为动机,培养道德意志力,促进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以情促知,以意调行,促进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品德评价的核心是育人,是教师根据一定的德育要求和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是融知、情、意、行为一体的师生间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信任和充满信心的有效交往过程。教师是品德教育的指导者、组织者,除平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品德教育外,还应利用品德评价这一手段,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品德进行矫正,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和谐、健康发展。山东省滕州市柴胡店镇中心小学自2004年开始参与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农村小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小学德育的开展主要就是对小学生具备的心理品质及品德素质进行培养,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工作的重要负责人,其通常对小学生的品德养成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对小学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开展品德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究,以促使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以及良好的品德教育,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内容。德育教师作为德育的核心,要发挥好自身在班级管理和德育中的作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小学生思想、行为、品德和素质的全面良好发展,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小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文章立足于小学德育教师角度,针对性讨论了提升德育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我认为要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就要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通过在课堂学习中、日常生活中、社会活动中的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7.
在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小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中受到品德教育。教师可通过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对品德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通过品德教学,可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此,本文主要探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转变为注重学生品德教育与社会教学。由此可看,品德教育和社会学科亦然成了目前教学中最重要的学科,要让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就必须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如何激发小学生对学习品德教育和社会教学的兴趣,成了目前相关工作者最想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主要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以便为我国的小学品德教育和社会教学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对小学生品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更加重视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为培育新世纪创新人才打下基础。教师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品德塑造方面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小学品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对品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现阶段,很多学校和家长对小学的品德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这门课程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由于我国长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全面,其理解力不足,想象力也还未得到充分激发,价值观、人生观尚处于初步建立的阶段。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立,为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平台,该课程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真情实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让学生自主感悟人生道理,同时让学生形成"知与行"和谐的生活模式,不但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及综合素质,还可以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能够达到思想品德课堂教育的教学目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涵养和境界,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11.
认识和掌握学生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究品德的心理实质、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以寻求品德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指出: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要结合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及社会技能为教学目标。从小学阶段学生道德和品质发展的特点来看,品德与社会课在小学阶段的开设,是对小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生活的良好培养。教师将以新课标为大背景,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思考如何提高这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儿童品德主要是指儿童教育的品德素质,包含勇敢、坚强等方面,在幼儿初期展开品德教育,是教师根据儿童品德教育的要求和内容,对儿童施加正确的影响,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未来形成良好的品德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把握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而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主要有:第一,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宗旨。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就必须学会尊重培养对象,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必须回归儿童生活。首先,品德教育要从生活中来,淡化教育痕迹;其次,品德教育必须到生活中去,重视生活实践。第三,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把握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而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主要有:第一,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宗旨。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就必须学会尊重培养对象,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必须回归儿童生活。首先,品德教育要从生活中来,淡化教育痕迹;其次,品德教育必须到生活中去,重视生活实践。第三,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小 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小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性质”是全书的概论部分 ,主要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1.讲述品德的概念及相关的内容、相互间的关系 ;2.揭示了《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这门学科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3.介绍近代品德发展的相关理论 ;4.论述儿童品德的发生过程和儿童品德的年龄特征 ;5.结合时代的特点及教育改革的需要着重阐述了研究品德形成与发展的意义。从全章涉及的内容来看 ,不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较广的知识性 ,还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指导性等特点。因此 ,教师通过学习领会本章内容 ,掌握品德…  相似文献   

17.
张莹 《教师》2011,(11):9-9
小学生品德评价的核心是育人,是教师根据一定的德育要求和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是融知、情、意、行为一体的师生间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信任和充满信心的有效交往过程。教师是品德教育的指导者、组织者,除平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品德教育外,  相似文献   

18.
儿童品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其实效性备受关注。笔者从分析品德的本质、结构及形成的心理机制入手,剖析儿童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儿童品德教育要有实效性必须重视培养儿童形成负责、诚实、善良等良好品德,而且要丰富儿童的道德体验,并在品德教育中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使儿童注重自我品德的修养。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是人生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如何利用《汉语》教材资源,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呢?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一书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研究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及其阶段性,揭示作为心理现象的品德在其发展中对人脑活动的规律、心理发展的依赖关系,研究儿童品德心理结构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它着重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去探讨社会道德现象与个体品德发展的辩证关系,阐明某些具体的道德教育途径和措施的心理前提。在编写时着重突出思想性、知识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五个特点,便于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获取良好的教育效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