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说要有效这里的“论说”是对证明和反驳的统称。证明是以若干判断为根据来断定另一个判断的真实性。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叫论题,用来作为断定的根据的判断叫论据,从论据到论题的推演叫论证。例如,以“一切科学都是有用的”和“逻辑学是科学”为根据,断定“逻辑学是有用的”是真实的,就是一个证明。“逻辑学是有用的”是论题,“一切科学都是有用的”和“逻辑学是科学”是论据,由这两个论据推出论题(其推理形式是三段论),就是论证。应该指出,断定一个判断为真,不等于该判断确实是真的,也不等于一个真判  相似文献   

2.
编辑在处理书稿时,除了要注意书稿中的字词错误、数字和标点错误、政治性错误、知识性错误、语法错误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编辑认真对待,那就是书稿中存在的逻辑错误.逻辑错误由于其致错的原因深、分析探讨时需要结合的内容广、隐秘性强等特点,不易被发现和修改,因此很容易成为书稿中难以治疗的"顽疾".笔者总结了九种类型的逻辑错误,希望对编辑同人辨别并治疗这些"顽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书稿的编辑加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本书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与编辑加工的水平有关。书稿的编辑加工要求编辑帮助作者尽力做到文章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论据充分、标题凝练,纠正语法修辞、谴词用句、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本文在笔者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总结了编辑加工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论文与文后参考文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美珍 《编辑学报》1996,8(1):55-56
一篇在理论上和学术上具有重大价值的科学论文,不可能没有学术价值足够高的文后参考文献。因为好的科学论文的论点、论题、论据、论证都必须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没有权威性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论文不能算作科学论文。一篇好的科学论文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般书稿,都是就一个论题,首尾一气呵成的。即使分章分节,也不过是为了眉目清楚,脉络分明。章节与章节之间,也是互相衔接而非各自独立的。然而,有些书稿却不是这样的。这些特殊书稿,就是所谓:汇编书稿。汇编书稿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首尾一气呵成,而是由若干本来各自独立的文章汇编而成书的。这是汇编书稿的一个根本特点。从汇编书稿的作者来看,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书稿中各篇文章,都是同一个作者的,可以称之为个人集。另一种是书稿中各篇文章,是许多作者的,可以称之为多人集。从汇编书稿的体裁来看,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书稿中各篇文章是同一体裁的,可以称之为同体裁集。一种是书稿中各篇文  相似文献   

6.
科技书稿中容易出现的政治类知识性错误例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类书稿一般为自然科学学术专著或教材,主要阐述科技成果和传授科技知识,一般不直接阐述政治理论观点,故而出现政治类知识性错误的概率比较低.但在一些具体观点、国家和地区有关数据的引用、地图边界、地理经纬度、国家名称使用等方面可能会出现错误的使用,从而造成政治类知识性错误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科学论文与文后参考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论文与文后参考文献张美珍一篇在理论上和学术上具有重大价值的科学论文,不可能没有学术价值足够高的文后参考文献。因为好的科学论文的论点、论题、论据、论证都必须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没有权威性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论文不能算作科学论文。一篇好的科学论文应该具有...  相似文献   

8.
从事医药书稿编辑工作的同志都知道 ,在医药书稿中最忌出现药物剂型、规格、给药方法、剂量等方面的错误 ,因这种错误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十分严重的 ,对出版社来讲 ,轻则声誉遭受损失 ,重则引起法律纠纷。事实上 ,绝大多数从事医药书稿写作的作者和医学编辑大都能意识到确保药物知识内容准确的重要性 ,但药物的种类繁多 ,新药品种大量出现 ,许多药物的用法也经常会有一些变化 ,很少有人能掌握全部药物的用法 ,给作者写作和编辑审稿都会带来许多客观上的困难 ,许多编辑也因此降低了自己的责任心 ,一味只对作者强调文责自负 ,把药物知识方面出现…  相似文献   

9.
在报刊政论的写作中,驳论是指用充分确凿的论据驳倒对方的错误论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的论证形式。它可以分别从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三个方面入手。其主要技法是:反驳论点。这种方法是指用确凿的事实或透辟的分析直接反驳敌论。1、直驳论点针锋相对,短兵相接。最适用于反驳那些错误显而易见或容易正面组织论据进行批驳的敌论。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毛泽东就使用直驳论点的技法驳斥了艾奇逊的反动论点:中国发生革命的原因是人口过剩,饭不够吃。文章说: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吗?古今中外有过很多…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发现许多书稿(包括回忆录、论文、专著等)在提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些阶段的人与事时,习惯使用"错误路线"、"路线错误"、"两条路线"、"路线斗争"等词语。同时,在对一些书稿进行二审中,也常发现不少责编对这些提法未做必要的技术处理。在图书质检审读时,同样发现这类提法屡见  相似文献   

11.
论点、论据、论证是一切论说文的基本要素,也是广播评论的三要素。所谓要素,就是一个事物的基本构成条件。世间任何事物都有其构成条件,新闻消息是五个W加一个H,广播评论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一、论点  相似文献   

12.
孙琳 《采.写.编》2022,(11):113-115
图书出版中的编辑加工工作与校对工作在主体内容、工作特点、相关要求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核心区别在于:编辑加工人员应该是书稿内容相关领域的资深权威人士,只有如此才能够精准判断书稿内容是否存在常识性的逻辑错误,避免出版的书籍、刊物、论文等充斥虚假、编造的内容。校对人员对书稿内容是否科学、合理不负责任,只需以极大的耐心和兢兢业业的态度,避免校对后的书稿版本中出现错别字、病句、行文格式等错误即可。除了基础差异之外,编辑加工人员以及校对人员在具体工作期间还存在思维方面的差异,如何有效控制思维差异并在必要时进行转换同样具备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在驳论方法中,事实上只要驳倒对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任何一个要素,就能够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相对来说,在三者之中,要驳倒对方的论证过程是比较复杂和麻烦的,需要讲究一些逻辑学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把发稿以前的所有工作都看作是对书稿的制作加工过程,那么目前编辑对一般书稿这一过程的参预我们就可以姑且称之为浅参预。这所谓“浅”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参预的间接性,即编辑大多通过对书稿提出修改意见,由作者动手对书稿内容作修改;其二是介入时间晚,编辑多在书稿成形之后参预意见;其三是参预程度不深,即对书稿内容参预意见只占  相似文献   

15.
杜涛 《今传媒》2014,(6):47-49
本文按照评论主体获取论据途径的不同,把时评论据分为日常累积型论据和调查研究型论据。日常累积型论据是指评论者通过日常学习、生活的经历所积累的认识或知识;调查研究型论据是指评论者通过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与论题相关的事实和认识。这种分类方式可以促使评论者重视调查采访的作用,并以研究型思维来查找论据,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正承担社会舆论导向功能的公益广告不同于商业广告,其受众范围一般比较广,面向的是普通大众。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是否采用广大群众都喜闻乐见的内容与形式,往往直接决定了一则公益广告的成功与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公益广告的创作同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议论文写作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类似,公益广告也可由三部分组成:主题、内容和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公益广告的主题一般是确定的,所以,笔者从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测绘类图书是科技图书的一个分类,具有科技图书一般的共性,但同时也具有自己鲜明的专业特色.编辑测绘类书稿时,除了按通常的编辑规律处理问题、完成常规加工工作外,还应针对书稿涉及的内容,留意测绘类书稿中独有的、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如书稿中所配备的涉及版图、国界或省界的地图表示是否正确,测绘内容、测绘技术的阐述能否公开,测绘多坐标系的表示是否妥当,涉及地理信息软件名称的拼写是否统一等.  相似文献   

18.
书稿编辑加工是图书出版的一个关键环节,尽管编辑对书稿进行了认真修改,但在书稿印刷前的质检过程中,还是会发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时甚至是非常明显的关键性错误.笔者在出版社从事图书质检工作数年,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一些较为常见的错误,现结合自己在质检过程中的工作经验,谈谈在书稿加工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集书稿的标准编辑采集书稿的标准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根据时代的要求,做到书稿质量真善美统一。所谓“真”,自然指书稿的真实性。好的书稿绝没有不以真实为基础的。离开了真实性,哪还有善与美可言?是文学作品,必须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时代的真实性;是学术论文,则必须要有参考文献的真实性,论据资料的真实性,实验数据的真实性等等,而不能有半点马虎与杜撰。所谓“善”,带有明显的功效目的,主要指书稿的社会效应,是鉴定书稿的必然条件。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具体地说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坚定人民的社会主义信仰。我们…  相似文献   

20.
编辑的精品意识与图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编辑默默耕耘,严格要求书稿的质量,力求使书稿达到至臻至美的境界,这已成为我们后辈编辑的楷模.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竞争加剧,严谨细致的案头工作日益被忽视,出现了"有本事抓策划,案头工作没出息"的错误看法.于是,审读书稿在一些人眼里已沦落到"辅助性劳动"的地位,文字加工成为雕虫小技,面对书稿,只是批字号、字体,难以见到其在文稿上改动的墨迹,一连串的差错也应运而生,例如,把"明日黄花"错改为"昨日黄花","象"与"像"无从区分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