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阳话属于比较典型的湘方言,是湘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区。从词类、构词法、句法、句型等方面比较详细地分析益阳方言的结构助词“的”的分布及其格式功能,可见益阳方言与北京话的语法差异。  相似文献   

2.
“不”“没”作为有标记的否定词,在临沂方言研究中,很少有人专门从否定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本文分别探讨了“不”“没”作为词缀、词根及否定词时构成的否定范畴,力求展现临沂方言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3.
益阳方言属于湘语长益片益沅小片。绝大部分的中古去声字与中古入声字在益阳方言中的调值相同,出现了“去入同调”的现象。由于目前还不能从历史演变上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益阳方言是“去声变入”还是“入声变去”,只能通过分析该方言的语言实际,充分考虑方言之间的比较以及古今音的比较等因素,将益阳方言的“去入同调”现象看作是“入声变去”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前人对现代汉语词缀“们”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并展开讨论了“们”最本质的语法意义——整体多数义,即“N们”表示的是由多数界限分明的个体组成的整体,此整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分开,并以此为依据解释了“们”前不可计量和“们”后在一定条件下可计量的原因。全面地指出了“N们”在指称方商的特点:定指为主,类指(不定指)为辅;有指(指称性用法)为主,无指(归属性用法)为辅。“N们”在指称上的特点“定指为主”和“有指为主”均是由“们”的语法意义——整体多数义决定的,即使是辅助性的类指也是由“们”的整体多数义决定的,而特殊的归属性用法中也反映了“们”的整体多数义。  相似文献   

5.
赣州城区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是一个被客家话包围的方言孤岛区。赣州城区人尤其是老一辈人,经常使用以"嘎"开头的句子,如"嘎怎么办哦?"。本文从语义、语用和语法的角度,探析"嘎"在赣州城区方言中的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6.
运用描写、分析、溯源和比较等方法,对皖北方言的物量范畴进行系统研究,指出了含“子/儿”缀的物量词具有主观性以及一些物量词具有词汇化和多义性等特点,并与西北等方言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内江方言的能性范畴由"得/不"和相关结构配合表达。这些结构颇接近形态手段,可以类推,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形态,但可以看作是一种表能性范畴的"构式",是内江方言中表能力、可能、允许等情态意义的重要语法手段。  相似文献   

8.
从词性、成分、句类几个角度分析莆仙方言中"有"和"无"的用法,将一些特殊用法取之与普通话和其他闽方言进行比较,可加深对莆仙方言中这类句式的认识,帮助方言区的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芮城方言“可”的用法进行了考察,并与普通话的“可”进行分析比较,芮城方言“可”能够用作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和独立词,有些用法尽管与普通话的“可”相似,但具体到某些句子和短语时又有明显不同,本文对这些不同之处也作了区分,突出了芮城方言“可”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临汾方言中,家字有种种独特的用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字可作为词尾附加于人称代词、指人名词等后面构成复数形式,类似于汉语普通话中的们字,但同时又体现出与们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淮南属于北方方言中的华北方言分支淮南次方言区,是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结合地带,因此方言特征比较明显。“来”作为淮南方言中常用的动词与语气词,与普通话相比,有更为丰富的用法。本文以淮南市凤台县的语料为例来探讨“来”在淮南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2.
台州方言中“得”声音出现的频率极高,从现代汉语角度来看,它是不同的词,表现为不同的词语用法特征:有的作为词语后缀的一部分,有的构成现代汉语的双音形式,有的与其它动词、名词组合,表示一种复合意义。  相似文献   

13.
皖北方言的"很+VP","VP"的范围远比普通话要大,动作动词可以自由地受"很"修饰。导致差异的主因在于皖北方言"很+VP"中的"很"有不同来源,修饰动作动词的"很"源于元代虚化的"狠",与普通话用法相同的"很"是明清以来程度副词"很"的历史延续。历时考察表明,"很"与"狠"的分工基本形成,但是原始意义的"滞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现代汉语"很+VP"中程度副词"很"的认定。  相似文献   

14.
"来~"是吴方言常见结构,北吴语桐庐方言中的"来汉""来里"可兼做动词、介词和助词。从方言内部看,两者在指示位置、表示时态意义和后接地点名词时呈对称分布;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看,两者与动词的搭配情况与现代汉语的"在"和"着"有所不同。对该结构的特征归纳与语感调查,将在应用层面有助于《桐庐方言志》(1992)的讨论与修订。  相似文献   

15.
《湘南学院学报》2018,(3):69-73
郴州方言的得有些义项和用法是普通话所没有的:语气词得类似于普通话语气词嘛;副词得主要表强调,相当于普通话的都才,还可以在分句中起连接作用;助词得表达先时、歇后、暂时、条件等意义,在普通话中没有相对应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华娇 《文教资料》2011,(8):20-21
湖北通山方言中"得"的用法复杂多变:做助词时可以用于能愿动词、行为动词之后帮助表达多种含义;做介词时用于引进动作的对象;做动词时表示"知道"、"有"的含义;用于固定结构"好不得了"中。本文对这几种用法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广西贵港方言中的"爹"用法复杂,语法功能多样,可以充当结构助词、不定量词、指示代词、连词和疑问词。在充当指示代词表示近指时,还会发生特殊的音变现象,且语义之间存在相应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客家地区多山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客家民系经济上以农业生产为主,牛在客家地区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方言中以“牛”形成的词语很多。其中体现出来的对牛的认知,有的具有普遍性,有的具有地方性。粤语也有较多的“牛”类词语,但比客家话少很多,而且并未鲜明反映出人们对牛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等的熟悉程度,这说明广府地区,牛的重要性远远不如粤东粤中客家地区。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广府地区的农业生产较客家地区弱(耕田者较少)。  相似文献   

19.
上古末期,汉语出现与称谓有关系的词缀"阿-"。现代汉语中,一般认为只有闽粤等南方方言尚存在生成力强的词缀"阿-"。献县方言作为典型的北方方言,也具有生成力极强的词缀"阿"。献县方言的"阿"是一个默认音节,其功能是使人名简称式维持双音节的格局,这是一个产生机制与古代的"阿-"相同的新的词缀。这一现象可以用来推测汉语史上和南方方言中"阿"词缀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人称代词“人家”在关中多数方言点里构成合音字“伢”,其次还构成等合音形式;关中方言“人家”合音音节里的,声母是上古汉语“人”字声母的存留。“伢”字等在关中方言里往往用如第三人称代词并且多数用作单数;可以充当主语、定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