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设计意图 在参加“全国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中.一个利用旧纸箱制作的“迷宫”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敏感地意识到,这个玩具如果通过适当改造,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能够满足幼儿游戏的天性和探索的欲望。为了将这一玩具更好地运用于本班幼儿的学习中.我充分利用废旧资源,以几十个废旧小纸箱为材料,制成可组合教玩具“迷宫”。  相似文献   

2.
周玉祥 《湖南教育》2005,(16):38-39
“认识图形”为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的教学内容。本人从小就对几何很感兴趣,在上这一课时,经过了充分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部分实录如下。1郾感知“面从体来”师: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玩具(课前布置的长方体、正方体等实物),请举起其中一个玩具,向大家说说它是什么形状的,谁先来?学生说带来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师:这些玩具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说出了这些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高矮等方面的不同。师:请摸一摸这些玩具的表面,说说你在摸时的感觉。学生摸玩具,有的说冷冰冰的,有的说很光滑的,还有的说是弯的、平的……师(拿起…  相似文献   

3.
学习了电与磁的知识以后,我设计出了一个小制作——“小熊秋千”,它是一个电磁小玩具,其构造如下图所示。其中:  相似文献   

4.
现在许多儿童食品的包装袋里都装有小玩具。这些玩具小巧有趣,可是孩子们往往玩一两天就没兴趣了,不是丢弃,就是弄坏。为此,我和几个幼儿用废旧纸盒装饰了一个漂亮的“玩具箱”,并且郑重向幼儿声明:“玩具箱”的肚子里空空的,需要小朋友给他“喂食”,而食物就是小玩具;“玩具箱”里的玩具是大家的,谁都可以拿来玩,但玩好后必须放回去;大家平时要爱惜玩具,别把玩具弄丢、弄坏。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通过执教一节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物体的运动方式”后,感触颇深。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玩自己带的玩具,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然后提供带细线的小木块、乒乓球、玻璃小瓶、橡皮筋、塑料尺等几种材料,让学生自由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在放手让学生自由研究的过程中,我设计的是让学生一件件地研究,如带线的小球,可以研究摆动;乒乓球可以研究跳动和滚动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物体的运动后,我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动起来,看谁发现它们运动的方式最多?”没等我说完,学生就投入到研究之中了。…  相似文献   

6.
日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开展了小强人“淘宝乐”体验活动。各中队成立了“淘宝乐市场部”,市场虽小,岗位俱全。通过竞选产生的经理、现金会计等“工作人员”,戴着亲手设计的工作牌、头饰走上了快乐的体验岗位。队员们把课外书、学习用品或玩具集中交到“淘宝乐市场部”。小经理们利用课余时间检查质量、定价、登记造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三下实验教科书中《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的第四部分——我们的“潜艇”,引导学生用一个空饮料罐和一根带弯头的吸管做一个简易的“潜艇”,是一个不错的设计,只是实验中需要的水槽要大且用水量也大。实验教学中,我们改用小玻璃药瓶和医  相似文献   

8.
玩具商店有只小泥猴,听说幼儿园老师要上“爱护动物玩具”的课,便偷偷地溜进了幼儿园。这不,王老师正在布置明天上课的事呢!“请小朋友记住,明天从家里带一件旧的动物玩具到幼儿园来。”小朋友七嘴八舌地问:“王老师,带玩具到幼儿园来干什么呀?”王老师笑了笑说:“这是一个秘密!”“秘密?几只破玩具有什么秘密呢!”小朋友们实在不明白。第二天,王老师把小朋友带来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8月18日,第34届国际玩具及教育产品(深圳)展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自2021年初起,国内未举办过大型的专业玩具展,此次深圳玩具展的顺利开展,为厂商再次搭建起了集中曝光产品、深入交流的合作平台,也让专业采购商和玩具爱好者们了解了玩具市场的最新走势。年轻人的“情怀”与“遗憾”整个玩具展中,“小马菲莉”给高中生小云留下的印象最深。“小马菲莉”是此次深圳玩具展中热门的IP授权玩具之一,2006年原创于丹麦,  相似文献   

10.
本课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自然》第七册“热学单元”的内容而设计的。教材中“热学单元”涉及到的内容有:液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及测量物体温度等部分组成,其核心内容是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及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是“热学单元”中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虽然没有明确地讲解牛顿第三定律,但书上却提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是说,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学生对这一句话很难理解,较难从生活实际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若用小皮球(充气不太足)按以下方法进行演示则很能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我有目的选做游戏,学习有关字母。如教 i q x e t 和 m 时,我先用竹片制成两个门洞(形状像字母 m),在门的后面放几把椅子,椅子上面各放反映拼音字母的物体,如玩具“鸡”、“鹅”、“小红旗”等,再把小朋友的眼睛蒙上,做摸得准的游戏。首先要摸进门,再摸门后椅上的物体。摸到哪样物体,教认哪个字母。运用这种游戏法教学,幼儿认得快、记得牢、学得轻松。当场检查,全班幼儿都会认读。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老师今天将认识的物体拼成了一个小机器人,(出示机器人)你们能从机器人身上找出今天学的这些物体吗? 生1:机器人的胳膊是圆柱体。生2:机器人的腿是长方体。  相似文献   

14.
对于自制玩具,我的理解是:从确定做什么,到选材料、定计划、尝试制作,不断调整,最后形成一个与最初想法较一致的“玩具”,这个过程本来就是“玩”,而且是一个创造性地“玩”的过程。因此,应该邀请幼儿参与玩具的制作,然后利用自制的玩具进行各种游戏活动,自己改变、创造玩法,把“自制”作为鼓励幼儿动脑、动手、积极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张俊 《教书育人》2005,(11):46-46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一节四年级科学课《物体的运动方式》,感触颇深。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玩自己带的玩具,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然后提供带细线小木块、乒乓球、玻璃小瓶、橡皮筋、塑料尺等几种材料,让学生自由研究运动物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1.备课这节课的容量较大,所以教学更要强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析教材后,我认为要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关键在于“悬浮”.“悬浮”是个引人入胜、颇有趣味的现象,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浮沉条件的起点.只要把处于“悬浮”状态的物体的受力情况搞清,讲透,那么物体上浮和下沉的条件便很容易接受.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来研究问题,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我设计了六个实验.并以此作为这节课点拨思维.学习知识的基础,这6个实验是: ①学生小实验.请学生在课前每人设计一个“使物体停留在液体中”的小实验。  相似文献   

17.
意外的收获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一节四年级科学课《物体的运动方式》(苏教版)感触颇深。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玩自己带的玩具,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然后提供带细线小木块、乒乓球、玻璃小瓶、橡皮筋、塑料尺等几种材料,让学生自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 (必修 )教材第一册“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章节中 ,都讲到了匀变速直线运动 .教材中有一个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分组实验和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 ,实验中通过重力作用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牵动纸带记录下物体相等时间内运动的点迹 .实验过程中 ,实验者必须兼顾下落物体和纸带的运动情况 ,一般由两人配合操作完成 ,因此实验现象并不明显 ,过程难于控制 ,常常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提高实验演示的效果 ,更好地控制实验过程 ,笔者在开放实验教学活动模式中 ,与学生们一起合作 ,设计实验改变玩具电机的转速…  相似文献   

19.
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的平面图形。孩子从小就喜欢玩一些与圆有关的玩具,如球、圆柱型的积木、圆盘型的小轮子等等。上幼儿园以后,老师教幼儿认识的第一个几何图形就是圆。那么怎样把幼儿平时接触的与圆有关的物品、玩具从圆的角度概括起来,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什么是圆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在引导幼儿认知事物时,既要注意到讲解适合动儿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认知事物的积极性和兴趣,又要注意到讲解的科学性。认识圆的过程也应是这样。在幼儿园认识圆的教学中,老师往往是指着一些与圆形相似的物体说:“圆是圆圆的,没有边、没有角的。”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一节四年级科学课《物体的运动方式》,感触颇深。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玩自己带的玩具,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然后提供带细线的小木块、乒乓球、玻璃小瓶、橡皮筋、塑料尺等几种材料,让学生自由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在放手让学生自由研究的环节中,我设计的是让学生一样一样地来研究,如带线的小球,可以研究摆动;乒乓球可以研究跳动和滚动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物体的运动后,我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想一想,怎样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