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话语分析(CDA)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语言和社会结构是密不可分的,而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政治演说中,演说者的目的不在于向听众提供信息,而在于劝诱和对意识形态的控制,而意识形态又隐含在不同的语言手段中。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评价及词汇语法分析等三方面对政治演说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此来挖掘政治讲话背后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批评话语分析吸收了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思想,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语言与社会实践密不可分。在政治演说中,演说者不仅仅是在向听众传达信息,更多地是在劝诱,在有意对意识形态进行控制。而意识形态的表达是通过不同的语言手段得以实现的。本文运用批评话语的方法分析马英九的就职演说,透析隐藏在马英九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以及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倾向性,从而使我们提高批判意识,增强反控意识,控制不良意识对思想的侵蚀。  相似文献   

3.
论演说修辞     
语言是表达演说者思想感情的最主要手段,认识演说语言的修辞特点是掌握演说规律的重要一环,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一、明确演说的目的是动员听众按演说者所召唤的去行动。为此,首先得打动听众的心——感动他们。而要感动他们,又必须先让听众确信演说者的话是真实的,正确的。所谓真挚动人,不妨说是真挚然后才感人。要让人感到演说者的话是真实的、正确的,首先又得让听众接受演说的信息。由此可见,要听众准确地把握演说信息,演说语言就必须明白、准确、易懂  相似文献   

4.
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以美国12岁少女伊阿娜.怀克斯勒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为语料,从语篇的及物性、情态和人称代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语言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语篇中的及物性过程、情态和人称代词的选择是演说者的语言使用技巧和政治意图的强有力表现。  相似文献   

5.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是揭示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理论框架内,语言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实践,是控制的工具。不同的语言形式或用法因为被使用的语境和交际目的不同而包含不同的意识形态。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以美国第35届总统JohnKennedy的就职演说为例,从情态、人称代词、隐喻用法以及词汇选择四个方面,探索这篇演说背后的意识形态,揭示肯尼迪如何通过语言强化这些意识形态达到其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6.
一、演说传播演说传播是演说者通过话语把信息传递给听众,并使听众产生反映的言语交际过程。演说传播的实现离不开四个条件:一是信息代码具有共享性。演说者使用的语言等信息代码应该是听众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二是依赖于一定的人际关系。没有人际关系作背景,信息就不可能传播。演说者在演说过程中与听众构成何种人际关系?相吸还是相斥?这是影响演说传播的直接因素。三是传播媒介。听众是最直接的最活跃的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是跨时空的传播媒介,但最终要通过人起作用。四是传播方式。包括单式传播和根式传播。演说传播是向听众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竞标中,精彩的沟通能力成为这本书作者获胜的强大武器——因为他认识到,成败与否全在于演说。在排练中,作者发现,同伴们喜欢谈论这些材料却不乐意用演说的形式讲出来。他们是出色的演说者吗?有些是,但多数不是。那么,他们是伟大的演说者吗?不。虽然他们经验丰富而且有能力,但是他们的演说技巧不高。比如,有些人在演说时面对着他们的图表,而没有看着他们的听众;有些人则说话含糊。有一个名叫比尔的高级副总裁,在排练时居然在读自己藏在讲台下的稿子。除此之外,他们在演说时有的歪斜地靠在桌子上,有的无精打采地站立着,有的则把手放在自己的口袋里。虽然这些罪不致死,但这样显然是不得体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两篇政治演说中人称指示词的使用,揭示人称指示词在政治语篇中对构建演说者权力身份、听众/读者立场所起的作用。文章目的是探讨语言的支配力量,提高学习者对语言使用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苏彬 《文教资料》2009,(25):52-53
批评性话语分析(CDA)源于批评语言学,揭示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强调语言和语言产生的社会背景有着辫证的关系.CDA已被广泛地用于分析大众语篇,揭示语篇中所隐舍的思想或权力关系,研究语篇是如何被用来传达意识形态并通过权力关系达到相应的目的.该文章用系统功能语法分析法分析奥巴马的获胜演说,分析政治演说的演讲者是如何利用不同的语言手段达到向公众提供信息、劝诱听众、控制听众的意识形态的目的.运用批评性的分析方法对政治语篇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读者对话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范雯 《考试周刊》2011,(55):29-30
丘吉尔一生发表了许多富于技巧、打动人心的演说,《丘吉尔战时演说》是其演说辞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篇。本文以文体学知识为基础,从语句的目的、用途、结构和修辞方面,对《丘吉尔战时演说》的句法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该演说辞中,演说者大量运用陈述句、复合句和复杂句来描述事件,以达到传达演说目的、唤起听者共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曲静 《海外英语》2015,(2):70-71
作为口头表述语言,演说辞往往带有很浓厚的书面语特点。同一理论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的重要内容。该文将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根据演说辞的语言特征,运用伯克的同一理论对斯诺登在TED的演说进行修辞分析,从而领会演说者的话语意图。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口头表述语言,演说辞往往带有很浓厚的书面语特点。同一理论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的重要内容。该文将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根据演说辞的语言特征,运用伯克的同一理论对斯诺登在TED的演说进行修辞分析,从而领会演说者的话语意图。  相似文献   

13.
演说是演说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针对某一问题,面对听从发表意见和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其行为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为了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优秀的演说辞必须娴熟地运用修辞手段.英语民族特别喜欢在其演说辞中使用隐喻(metaphor)修辞格,因为使用隐喻,可以更形象、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增强演说辞的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促使听从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Halliday的人际功能语法和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为依托,从语气、情态及评价系统三方面对《开讲啦》的经典演说辞进行人际意义分析,探求演说者是如何潜意识地运用语言手段达到演说目的的。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一个用于人类交际的、具有任意性的语音符号系统.对于语言的研究可以从结构入手描述其内部结构成分关系,也可以从其交际功能的角度探讨语言结构与其功能实现的关系.而批判话语分析则认为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而且是社会实践的手段.Fairclough 提出话语三维概念: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批判话语分析重视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探讨语言结构及其意义表达与其社会实践功能的关系,分析话语在社会意义上的建构性.文章采用Halliday提出的概念如及物性、情态等分析和论证批判话语分析理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而揭示语言的社会性和本质,对外语教学、语言功能性研究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批评话语分析(CDA)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语言和社会结构是密不可分的,而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通过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评价、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邱吉尔的《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此来挖掘这篇政治讲话背后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政治演说是演说者根据国内外政治情况,阐明自己政治立场和观点的讲话。美国总统的政治演讲词历来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在美国特殊的历史时期上任,其胜选演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奥巴马胜选演说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奥巴马胜选演说词的修辞特征,从而揭示不同的修辞手段在演说词中的语言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张先涛 《语文知识》2003,(11):21-23
《在林肯纪念堂前的演说》一文,是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8月2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对参加全国性和平进军的25万群众所作的一篇演说。在这篇被誉为“经典之作”的著名演说中,演说者的雄辩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演说的感召力和鼓动性像“反叛的飓风”“撼动”了“国家的根基”(引号内系演说中词语),由此所点燃的全国  相似文献   

19.
一、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语言大多有一定的词汇、结构及规则,即“词汇和语法规则”。不同的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甚至大相径庭。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即是如此。但是,如果我们仅从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差异这一角度来从事英语教学,就无法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英语的实质,从而很难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这是因为,词汇和语法结构只是语言的外部显性特征,是语言的形式,而语法的内容实质在于它是人类社会文化、思想情感等意识形态的载体。“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具有社会性,它从各个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于:1.关于意识形态的存在问题: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没有历史”,且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而存在;而阿尔都塞则认为意识形态尽管没有历史(指的是意识形态一般,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具体形式),但却永恒存在,而且意识形态是作为一种社会结构而存在;2.关于意识形态的意义或功能问题:马克思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扮演的是“阶级社会的维护意识”,在全部人类历史中,则承担着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角色;阿尔都塞则认为,意识形态以其“物质性”特征发挥着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作用,而在全部人类社会历史中,意识形态则承担着主体建构者的角色,即意识形态的功能,就是将“个体召唤为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