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落花生》是许地山散文创作中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它最初发表在《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八号上,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是岁月的流逝却始终没有磨灭这篇只有六百多字的小品散文的动人的色泽。这篇作品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的一段生活纪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开头两个小节为第一部分,其余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作者以异常凝炼的笔墨,记述了一次种植花生的活动。小时候,在母亲的启发下,几姊弟把屋后的半亩隙地辟  相似文献   

3.
人们谈及散文的选材与立意时,常爱说:“从一滴水中见到太阳的光辉。”《落花生》正是这样的“滴水之光”。凡读过这篇散文的人,多会被它的哲学意蕴所光照,从而得到人生的启迪。全文仅四、五百字,是一篇叙事性的质朴无华的散文佳作。它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开篇简略地叙述了种花生的经过: 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做花生园吧。”我们姊弟几个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相似文献   

4.
许地山(1893-1941)笔名落华生,我国现代文学史 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面具》一诗短小意深,作者有 感而发,针砭社会世态,耐人寻味。 面具是人做成的,是为了人们玩耍或做游戏或举 行宗教仪式而设计的。如诗中所举,有红的、黑的、白的、 青的、喜笑的、悲哀的,目眦怒得欲裂的等等面容。它们 有个特点,做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不管你怎么褒 奖它或是嫌弃它,它不会改变做成时的样子。作者所赞 许的,就是它的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5.
蔡桂林 《学周刊C版》2011,(12):129-129
"有意蕴"要求语言含蓄隽永,有不尽之意,无穷之味,具有内在的含义。要使语言有意蕴,可以借助含蓄隐喻使语言言近旨远,辞浅义深;可以借助想象幻觉使语言形象可感,意味深长;可以借助新颖构思使语言内涵丰厚,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导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篇比较有名的《落花生》。1922年许地山先生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他的散文名篇《落花生》。12年后,老舍也写了篇《落花生》,载入1935年1月20日的《漫画生活》(现收入《老舍文集》十四卷)。许地山是老舍最早结识的现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个鼓  相似文献   

7.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板桥历来以“三绝诗书画”著称于世,而他的散文代表作《家书》也颇受史学家的推崇。《清史列传·郑燮传》曰:“所为家书忠厚恳挚,有光禄庭诰,颜氏家训遗意。”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评价:“他的《家书》,叙述家常,无所不谈,抒情议论,脱口而出,每多独见,比之于诗,表现了更多地打破陈规定矩,自由抒写的精神。”因此,他的《家书》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部言近旨远的文学著作。  相似文献   

8.
曹靖华同志的散文《小米的回忆》,立意高远、感情笃挚、文辞质朴,就象他本人所讴歌的“小米”那样,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对人有着十分珍贵的价值,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精神生活中“难得的珍品”。曹靖华同志是一位勇于在散文园地里努力探求艺术独创性的作家。他在自己的散文集《花》的《小跋》中谈到,“每个散文家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特的、不因袭的、音乐的调子。”《小米的回忆》就是他以自己独特的调子谱写的一篇情挚意深的散文佳作。  相似文献   

9.
1982年7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廖承志同志致蒋经国先生的信。这封信情真意切,文采斐然,海内外传诵一时,反响很大。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国人民及海外侨胞日夜盼望的大事,也是全世界人民所期望和关注的。中国共产党从国家民族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前途着想,提出了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主张和一系列合情合理的具体政策。廖承志同志于1982年7月24日在蒋经国罹病时写给他的这封信,就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对待祖国统一这个问题上的情感、态度和方针。这封信无论从情感方面还是从义理方面来说,都是公私并举的:一方面畅叙旧情,充满…  相似文献   

10.
许地山的“落花生”精神河南/翁德伟许地山是一位富有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的现代作家。1893年2月出生于台湾,1941年8月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猝发而逝。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许地山写文章、开会、演讲,在示威游行中冲锋在前,不畏...  相似文献   

11.
坦率的说,《小暖》并非一篇十分出色的小说。作者白天光是个老作家,写过不少优秀的小说,但《小暖》算不上特别优秀。《小暖》不优秀,一在于故事太编造,太像小说。汪曾祺说过,他不喜欢太像小说的小说。所谓太像小  相似文献   

12.
13.
阅读课文《落花生》(第十一册)通过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借物明理,含义深刻,教学时应注意“挖深,联紧”。挖深。本文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要抓住课文中一家人议论花生的部分,引导学生边读边议,搞清“有用的人”和“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两种人?“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为什么不好?这样一步步深入理解“父亲”所说的那段话,把言中之旨挖出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的读书生涯中,真正能感动我的书,一般在两个方面,一是书的内容;二是书的作者。而在这两个方面中,真正让我感动的一般又只是一个方面。比如《红楼梦》,我读过好多遍,书里的那些人一直没有真正令我为之情感震动的,而书的作者曹氏却使我打心眼里感同身受的不得了。《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这本书则不然,它虽然从文学角度上讲,不能够算是精品,可是的的确确让我即为书的内容感动,又为书的作者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15.
《橡皮》是新小说派代表作品之一。它触及到法国政治舞台上不同势力之间的激烈斗争,在“新小说”中是少见的。《橡皮》运用了侦探小说的框架,却又不象侦探小说那样注意故事的完整与统一。它实际上是一部内涵深刻的哲理小说。作者意在表明:作家在观察和描写时,不应动真情,而刻意去表现物对人的“中立性”和“陌生性”  相似文献   

16.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家荀况,为建立巩固地主阶级专政,不仅写了大量具有强烈战斗性的政论文章,为以后韩非全面系统总结法家思想、秦始皇创建第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权,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而且还热情学习民间文学,积极运用文艺形式,来广泛宣传法家思想,他的《成相》辞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成相》曲辞原是流行于当时民间、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通俗歌谣,由于统治阶级的扼杀,劳动人民的这一创作我们见不到了,唯一流传下来的就是荀况模拟这种形式写成的《成相》篇,为我们保留了两千多年前劳动人民创造的这一文艺形式的珍贵历史资料。极端仇视劳动人民的奴隶主阶级代言人孔孟之流,出于阶级偏见,对于奴隶们制作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是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原先隐居隆中,躬耕于南阳。刘备亲往隆中,三顾草庐,向他询问平定天下之大计。诸葛亮隆中对策,议论风发,纵谈天下大势,并为刘备提出一套完整的战略策略思想。诸葛亮未出草庐,就显示出他的政治远见和杰出的军事才能。因此,他深受刘备的器重,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忠诚谨慎,不辞劳苦,征战疆场,积极帮助刘备创立蜀汉帝业,跟曹丕、孙权形成三国鼎峙的局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他受遗命辅佐后主刘禅。在诸葛亮执政期间,他实行联吴抗魏、安抚戎、羌的政策;他制定汉律,科教严明,赏罚必信;他治军,特别注重训练有严格纪律的军队。他的为人,重视身教,能严于律已,虚心纳谏,不谋求个人私产。由于上述原因,他将蜀国治理得有条有理,出现了“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的大好局面。诸葛亮不愧是个具有洽国治军杰出本领、具有  相似文献   

18.
课文《落花生》记叙的是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重点记叙了在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赞扬了花生默默奉献,不夸耀自己的品格,从而告诉人们做人应该不求虚名,乐于奉献。本文语言浅显,但寓意深刻;内容繁多,但主次分明,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和示范作用的好文章。 课文共有15个自然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我们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我们吃花生时的议论。第三段是  相似文献   

19.
《怀沙》是屈原的"绝笔",在题意和内容上学者们多乐于探究。运用文献法和诠释法解读《怀沙》,再一次从屈原的诗作中触摸他真实的感人的呼吸,拥抱他美玉的无瑕的心灵,旨在唤起人们对这位爱国诗人倾心的仰慕和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20.
<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它以其辉煌的主题思想,精美、圆熟的艺术技巧,优美典雅的独特风格和隽拔通俗的文学语言著称于世。它如同我国文坛艺苑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吸引着世世代代的观众与读者,震撼着他们的心弦。在我国,崔、张(崔莺莺、张生)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西厢记》的许多佳词丽句脍炙人口。《西厢记》它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也就是以崔、张的爱情为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