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直播室     
让梨的动机语文课上,老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要学生写出孔融让梨的动机。学生的答案有四种:1.梨烂了;2.当时孔融正好牙疼;3.这样好叫拿梨的人帮他做作业;4.为了要成名。老师怅然。  相似文献   

2.
幽默     
让梨的动机某小学在上语文课时,老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要学生写出孔融让梨的动机。在交上来的答卷中,答案主要可分成四类:  相似文献   

3.
“孔融让梨”体现了“礼让”的传统美德,因此这个成语故事流传甚广。此事本无争议。可是后来不讲“礼让”的人多了起来,他们开始怀疑孔融让梨的动机,甚至还展开了一次———一直以来,“孔融让梨”的故事情节都是这样的:孔融上有哥哥,下有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孔融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称赞他。据说最先对此事提出质疑的是一位水果商。他说:“孔融让梨是不假,但我觉得另有隐情。我征战水果市场四十年,尚不知道‘让’为何物,况他四岁小儿?”于是,他提出了———“孔融让梨”…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页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就是大人吃大梨,小孩吃小梨,比如:我大要吃大梨,妹妹小,就吃小的。 (袁萍)  相似文献   

5.
教室里,播放着动画片《孔融让梨》片断。紧接着,是漫画新编《孔融让梨》,受到家长溺爱的21世纪的“孔融”由于被妈妈要求将梨让给其他小朋友吃,心存不满,将梨狠狠地甩在地上,梨顿时四分五裂……  相似文献   

6.
让梨的动机     
《高中数理化》2010,(7):114-114
某小学在上语文课时,老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要学生写出孔融让梨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教室里,播放着动画片<孔融让梨>片断.紧接着,是漫画新编<孔融让梨>,受到家长溺爱的21世纪的"孔融"由于被妈妈要求将梨让给其他小朋友吃,心存不满,将梨狠狠地甩在地上,梨顿时四分五裂…… 另一个教室里,班主任正和学生们一起欣赏<读者>杂志的卷首语--<上帝阅读着尘世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有一则小幽默,说的是台湾某幼稚园老师给孩子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要大家回答孔融为什么让梨。孩子们的答案可以分为四类:1.梨烂了。2.孔融牙疼。3.这样好叫拿大梨的帮他做事。  相似文献   

9.
“孔融让梨”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孔融4岁时,全家人吃梨,父亲让孔融先拿,孔融拿了个最小的梨,他上让哥哥,下让弟弟,父亲夸孔融  相似文献   

10.
这里有两个讲述分东西的小故事:故事一:“孔融让梨”讲述了小孔融主动将大梨让给其他小朋友,把小梨留给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阿童,请小朋友们吃梨!一一口口尸尸呱听说孔融让梨的故事吗?他把大的留给别人。__一一‘口,尸纂晤,自己拿吧!露家有读书郎—“孔融让梨”新解“孔融让梨”新解(1)@季文熙~~  相似文献   

12.
<正>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是许多中国父母拿来教育子女要懂得谦让之礼的典范。去年这个老故事在一个中国小学生那里却遭遇了"孔融让梨我不让"的风波,从那时起,我一直想知道美国孩子听了这个故事会有怎样的反应。最近,终于在一个中文学习班里见识到了。老师:关于"孔融让梨"你们怎么看?学生:爸爸的朋友为什么要给孔融家带梨?老  相似文献   

13.
寓言的马甲     
孔融让梨 东汉末年文学家孔融向哥哥让梨的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相似文献   

14.
为人师     
“孔融会拿大梨吃,因为他是哥哥……” “孔融会拿大梨吃,因为小梨吃不饱……” 可能没有人会想到,这些句子竟是我们班学生关于“孔融让梨”中“假如孔融是哥哥,他会拿什么样的梨吃”这一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让梨之难     
世事变迁,许多曾经被认为是经典的东西,现在往往遭到了颠覆,比如被认为是儿童教育经典案例的《孔融让梨》。国人善于塑造典型人物,为此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充当编辑。《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多数人知道的版本是这样的:有一天,孔融一家老小集中吃梨,孔融被授予优先选择权。  相似文献   

16.
陈康和 《师道》2012,(Z1):59
前些日子,"孔融让梨"竟成热议。让或者不让梨,若孔融九泉得知,亦难断定。何故?只因道德滑坡,世界变得离奇。让梨事小,但折射的道德问题令人忧心。  相似文献   

17.
某日,听一位小学低年级老师教《孔融让梨》.这位老师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字词句的训练之后,连设三问,实录如下.老师问:"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和谁一块吃梨?"——"和哥哥一块吃梨."又问:"孔融拿了大梨还是小梨?"——"孔融拿了一个小梨."再问:"孔融为什么吃小梨?"——"因为孔融是弟弟."这样的设问,似乎天衣无缝,然而我敢说,她的这节课失败了.显然,"弟弟"不是"应该吃小梨"的理由.小学低年级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水平低,往往不能看出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事物各部分的联系,而常以事物的偶  相似文献   

18.
8月15日 晴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今天,我和妈妈之间发生了不“让”梨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孔融让梨》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当作教育儿童知书达礼的教材。对“让梨”的教育作用我深信不疑,只是孔融的父母是否吃了梨,我却不得而知。据我所知,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大多是先夸赞他们的孩子如何的乖,如何的  相似文献   

20.
陈康和 《师道》2012,(7):59-59
前些日子,"孔融让梨"竟成热议。让或者不让梨,若孔融九泉得知,亦难断定。何故?只因道德滑坡,世界变得离奇。让梨事小,但折射的道德问题令人忧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