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的新闻媒体应以正面报道为主,始终高扬时代的主旋律———对这一点,新闻界的同仁们早已有共识,并一直在努力实践着。近几年来,随着正面报道的日益被重视,许多编辑、记者在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切感受到了正面报道的“君家妇难为”;似乎总有人爱跟正面报道过不去,不管你报道什么,也不管你如何报道,他总能挑出“毛病”来。比如,你报道某个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有人便会说:“这应是最起码的要求,也值得报道?”你报道某个先进人物为顾“大家”而舍“小家”,又有人会说“舍小家也是失职,为何还要提倡?”你报道某地方领导为兑现拖欠教师…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既有表扬也有批评,批评应有分寸,表扬亦应有尺度,然而在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业余作者中,在对两者事实“度”的把握上存在着两种不同倾向:对批评稿件谨小慎微,审了又审,核了再核,唯恐出现闪失招惹是非、贪上新闻官司;对表扬稿件则比  相似文献   

3.
在办公室里,适当的幽默是必要的,不仅可以活跃办公室的气氛,还能彰显你的人格魅力,增加你的人气,但是在办公室这个无风还起三尺浪的地方,一定要注意开玩笑的艺术,哪怕是最轻松的玩笑话,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否则得不偿失。不要开上司玩笑上司永远是上司,不要期望在工作岗位上能  相似文献   

4.
正面报道与报道正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这个标题,不是玩文字游戏,也不是绕口令,从事新闻工作的人,现在对什么是正面报道真是越来越迷惑了。有时候我们报纸一篇批评性报道刚出去,相关部门单位的同志便来电要求:“以正面报道为主啊,少搞负面报道!”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正越来越为广大观众所关注。主持人的才艺如何,直接影响到节目的质量和效果。大概是因为主持人这  相似文献   

6.
汪波 《传媒观察》2006,(2):33-34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这两个互为相对的孪生词语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管理、采编从业人员和理论研究都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术语了。如果追问一下人们挂在嘴边的“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到底是指什么时,其大部分概述可能就是:“正面报道”就是“报道正面”,就是指报道“好人好事”;“负面报道”就是“报道负面”,就是指报道“坏人坏事”。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新闻管理部门在监督新闻媒体工作时可以简单地统计出,每月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为百分之多少,“负面报道”又为百分之多少。一些西方人士也据此引发出中国的新闻界只准报道“正面——好的”消息,不准报道“负面——坏的”消息的议论。  相似文献   

7.
正面报道与正面效果新闻应该是有“眼睛”的,否则就不存在我们常说的敏锐与不敏锐了。于是,怎样寻找与发现生活,就成了新闻理论与实践永久性探讨的问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求光明。”诗人可以睁一眼闭一眼,用灵感的“眼睛”去寻求生活;作为记者,感性与理性两只“眼睛”都要睁得大大的。新闻是撰稿人脑、手的副产品,所以,新闻的真实首先依赖于新闻撰稿人的真实。如果一个人虚伪地面对生活事实,通过文字所反映出来的事实也会是虚伪的。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把正面报道与反面报道(即那些揭露性、揭示性的报道)相对应,认为,正面的就是表扬的,反面的就是批评的。其实,对正面报道不应理解得这样窄,正面报道主要是指一种基调,一种报道的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9.
避免正面报道的负面效应.看似老话题,其实不然。这里综述当前较为突出的八个方面,供大家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0.
以正面报道为主,是我们媒体宣传的基本原则。但是,有些正面报道存在“忽悠”读者的现象,影响了正面报道的声誉和传播效果。“忽悠”,就是用溢美之词、夸大之语、虚伪之言,使人在亦醉亦晕中上当,达到骗人的目的。“忽悠”,是绚丽的肥皂泡:“忽悠”,是裹着糖衣的毒药。“忽悠”的本质是售假,“忽悠”的目的是骗人。把“忽悠”用之于报道。则是美化行为、拔高经验、夸大成果。因其裹着丽衣、拌着蜜语,所以听起来悦耳,看起来艳丽,品起来香甜。待到发觉上当时,已经中毒不浅了。  相似文献   

11.
党和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历来提倡以正面报道为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工作,主流总是好的。因此,我们党报人的新闻报道工作也必然是以正面报道为主,力求把社会上、人民中正面的事实充分挖掘、反映出来,使人民受到鼓舞和教育。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有不少读者向我们反映: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常态的社会中。只有尊重媒介。使其发挥客观、公正、平衡地传递信息的功能,才能达到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正面报道为主一直是我国新闻宣传事业遵守的准则之一。在强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今天,正面报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直接关系着舆论引导效果的好坏。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正面报道手法不论是新闻性还是宣传效果都大打折扣,对观众的影响力日益下降。当前在进行正面报道过程中,打破传统桎梏,降低高高在上的视角,敢于逆向思维,学会“旁敲侧击”,不失为一条提高正面报道宣传效果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14.
前段时间,南方都市报记者得到一份大亚湾区政府印发的内部文件,大致内容是,为了鼓励媒体记者、全区通讯员对大亚湾区建设的成绩成就的正面报道,设立奖金重奖媒体记者和通讯员.其中,中央级媒体每篇报道最高奖1万元,而市级媒体最低可得100元.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多年来一直从事电视评论的报道工作,所以经常触及批评性报道,源于实践的体会和认识,搞好批评报道,一定要从建设性的心态出发,创意与操作既是疾恶如仇,又是与人为善的;既是对人的,更是对事;既是有典型性的,又是有普遍意义的。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一直把“反面问题正面做”,作为批评报道所追求的目标,使舆论监督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努力提高正面报道水平□俞永朝讲究宣传艺术,提高正面报道水平,是当前县市报进一步落实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我们浙江上虞报实际,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三点:抓住“兴奋点”正面报道,作为实现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载体,要达到应有的宣传效...  相似文献   

18.
1月2日,武汉某报及全国其他地方一些媒体先后10多次转载了一篇题为《孝子借款5万为母亲摆寿宴》,从内容上看,报道宣扬的是一种中华美德。但是仔细揣摩不难发现,这篇报道的宣传基调有问题,它所引起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城市日报、晚报大行其道和都市类报纸的兴起,全国的省委机关报面临的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普遍出现了广告、发行下滑的局面.广东的报纸竞争尤为激烈.在广州地区就有5家日报、6家综合性报纸在竞争,读者的选择余地很大.<南方日报>营销方面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相似文献   

20.
正面报道谨防负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志军 《视听界》2007,(3):87-88
一、维护竞和政府的形象 一家晚报刊登了一篇报道,讲述湖南娄底矿难中的一个故事:救援队在煤井最深处找到的最后一具尸体是一名女矿工,她“身子斜倚在矿井壁上,乌黑的脸反射着煤光,一只手捏着鼻子,另一只手五指紧攥,斜搭在湿润的井壁上。那里,依稀可见手指抓出的几个字:儿子,读书……”文章还详尽介绍了这位48岁的女矿工为了培养两个孩子读书,连续13年弓着脊梁爬行在不见天日的煤井深处,干的是井下最累最苦危险,从没有女人干过的活——“背拖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