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丁巧英 《新教师》2019,(8):56-5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课堂应该建构“读”“练”并重并适当朝向“运用”的课程态势,努力做到言意兼得。但综观我们的阅读教学,很多的“读练”结合都存在着乱而无序、浅显单调、使用泛滥、高耗低效等现象。我们知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入,练是读和悟的融会贯通,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水乳交融,是技能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版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之后,语用关照下的语文教学观已被教师们普遍接受,并掀起了研究与实践的热潮。因此,阅读教学怎样转身,已成为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标的这一新精神,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分量的阅读教学,应该摒弃纯粹的内容理解和感情体会,做到利用课文在语言运用上最具特色的地方,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习这个阶段的学生应该学习也能够学习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从而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对于这些例子,我们要有一双慧眼,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明确界定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堂尤其是阅读教学,"语文味"越来越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强调表达形式的运用,让文本的语言艺术得以升值,让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锤炼。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理解不到位,操作有偏差,教学时片面地往"语用"上靠,追求单纯的"语用"效益,甚至走进了"语用"教学的误区。对此,要细加思量和辨析,纠偏去  相似文献   

6.
“语用能力”即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更是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如何实现这一核心目标,如何完成这一“独当之任”,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举三反一”进行语用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举三反一”的“一”指的是地道规范的言语范式,“三”是围绕“一”进行的多项读写训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运用掌握“一”。  相似文献   

7.
"语用"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亮点之一,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用好教材,正视学情,直面文本,奏响"语用",习得语言呢?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第二,这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语文课必须是通过语言的训练和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而思想感情的体会是附着在语言学习上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文课程性质”中这样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到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于是,各种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论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理论家在谈论“语用”,教学一线的教师在实践“语用”。如果以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来论证和实践,值得提倡,但如果只是“跟风”怕落后,就会走向语言文字运用的另一个极端——重视“语用”,忽视“内容”。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一个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教师能将阅读教学和习作练笔巧妙地结合起来,那么学生的语用能力何愁无法提高?如何巧妙地把写作训练融入阅读教学,落实语言实践,成为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帆 《教学月刊》2014,(11):42-44
一、"语用型"教学实施的难点 随着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在"课程性质"中更是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全面互动的对话关系。《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语用”经验的生长之道。通过生本对话,学生的“语用”经验得到了个性化的生长;通过师本对话,学生的“语用”经验在教师的引领下生长;通过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定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那么,语文课堂上如何做才能落实“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根本大计”呢?本文以苏教版第十一册《姥姥的剪纸》为例,谈一谈我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王月仙 《广西教育》2014,(22):70-71
从五个方面,对高中语文课堂"五步教学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在于词语.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指出:“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作为语言材料的词语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呢?笔者透过几则教学案例,管窥几个语用视野下词语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连词"不管"的形成是其长期语法化的结果,它先由偏正结构语法化为动词,再进一步语法化为连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管"的语用特点,并进而指出连词"不管"与"不论"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李树根 《考试周刊》2012,(31):57-58
有效教学就是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作者在数学教学研究实践中切身感受到有效教学的五种至关重要的策略:数学生活化、情境直观化、知识动态化、思维多样化、评价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五化法构建英语生活化课堂的主题,论述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下历史问题探究教学要求教材内容问题化、问题设计最优化、探究氛围和谐化、探究过程科学化、探究结论开放化。要避免五个误区: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进行问题探究、把问题探究作为目的、轻视教师的作用、重形式轻主体思维、对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随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终于”经历了由跨层结构“动+介”到副词的词汇化过程。先秦时期,“终于”连用的情况就已经出现;两汉时期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从隋唐五代一直到清朝,作副词的用法也基本成熟;现代汉语里,彻底完成其词汇化过程。其词汇化的主要动因是句法环境的改变和语义虚化。副词“终于”主要表示预期结果的实现或未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