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预警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急剧加速,高校突发事件频频发生,高校对突发事件的思考和探索刻不容缓,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管理中的预警研究具有广泛且长远的意义.研究这一问题,要从预警的内涵、理念和规范出发,围绕高校学生管理的主题,重点探索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体制机制的构建以及保障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预警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急剧加速,高校突发事件频频发生,高校对突发事件的思考和探索刻不容缓,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管理中的预警研究具有广泛且长远的意义。研究这一问题,要从预警的内涵、理念和规范出发,围绕高校学生管理的主题,重点探索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体制机制的构建以及保障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高校人口密集,人群规模大,公共突发事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但当前对学生突发事件应对知识的教育和应急演练都比较缺乏,管理不完善.为此,高校要认真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应对体系,高校辅导员要当好园丁和心理咨询师.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突发事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高校必须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在校师生的安全、维护自身和谐稳定。因此,大力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的问责管理机制,加强高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对于应对突发事件、保障校园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实际出发,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核心价值在于积极预防和有序应对.要确保应急预案的制定主体专业、协作,保障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统一协调,并强化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才能实现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核心价值,真正起到预防祸患、保障师生安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高校频发各类突发事件,这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章在分析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和美国、日本高校突发事件法制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法律层面建立高校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应对处置和善后恢复机制,完善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制化的措施,切实维护校园稳定,保障高校各项职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职能的不断扩大,突发事件在高校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责机制的完善对加强高校工作人员的突发事件预警与应对责任意识,保障高校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阐述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责制的意义和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责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责机制的具体措施,以期对我国的高校安全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校危机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波  谢卫正 《文教资料》2009,(19):164-165
高校是公共突发事件的高危部门.本文对高校危机管理现状、处理原则、对策及危机管理机构的设置作了探讨,以期防患于未然,及时处理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做好高校的维稳工作.  相似文献   

9.
高校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论对学校的稳定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还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众多不稳定因素.因此,对于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应对机制研究也愈显迫切.本文从高校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特点出发,根据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就如何有效处置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内涵和自身演化规律,从机制设计的角度来分析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时既要考虑机制的目标选择,又要考虑机制的单元组成。充分考虑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的要素和环节的关联度、层次度、影响度和动态度的价值诉求,在常态管理过程中的预警预防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机制协同过程中的应急决策机制的应用与实践和公共治理中恢复评估的组织变革与创新等基础上,进行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此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新公共管理作为传统公共行政的替代模式,产生之后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成为影响巨大的理论主张。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公共管理者具有特殊意蕴,主要表现在:向谁负责、干什么、追求什么、何为我、如何做等。公共管理者之所以出现特殊意蕴,是与其指导理论新公共管理密不可分的。为了降低直至避免公共管理者的特殊意蕴对现代公共管理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管理者的作用,应该从内外两方面加强公共管理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公共管理是公共性与工艺性的有机统一,前者反映的是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差异性,而后者反映的是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相似性。公共性和工艺性对公共管理的各种主体——无论是政府还是第三部门的公益组织——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当前中国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公共性和工艺性的双重缺失,因此提高公共性和工艺性应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发展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13.
刘静 《教育教学论坛》2019,(12):201-202
本科阶段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不同于公共管理硕士案例教学,这两个阶段的学生存在知识背景、社会经验上的差异,因此,需要准确定位本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在实践中,本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案例不符合教学需要、学生参与度低、教师案例教学方法不到位以及支撑条件不足等问题,需要从发挥教师主体角色、提升学生参与度以及配套相关软硬件设施几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公共危机的多发期,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社会自治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凸显其独特的优势。但与此同时,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中还面临着多重困境: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不足、参与渠道缺失和及时性得不到有效发挥、社会公信力低等。为此,必须通过优化非政府组织的外部参与和治理环境、完善自身制度能力建设、营造良好的志愿互动氛围及民主监督环境等途径,以实现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中的有效参与和治理。  相似文献   

15.
对公共选择理论和利益分析说这两种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这两种理论的不同更多地产生于制度文化的差异,吸收这两种理论的精华是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向。从人性假设上进行比较,这两种理论实质上都不否认人有两面性,但公共选择理论在分析上直接采用经济人的分析方法显得更加现实,而利益分析说采用比较利益人的分析法就显得更为全面。在如何看待公共利益问题上,两种理论出发点不同,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其无,利益分析说认为其有,这就提供了不同的思维视角,使我们对公共利益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如何看待政府利益问题上,因为这两种理论分析的情境不同而产生了差别。吸收这两种理论的共同之处是公共管理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制度建设是推进公共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应当合理界定政府的边界,强化政府的积极作用;加强道德的力量促进公共管理,而不是单一的推进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其历史上的三次大的环保运动密不可分.首先,环保运动促使美国环境管理机构由最初单一的管理机构过渡到了由国家环保局、国家环保局下属的十大分局、州和其他地方环保机构所组成的环境管理机构体系.其次,它们推动美国的环境法律由最初的保护资源和荒野发展到保护资源、预防和治理污染的全方位的法律体系.再次,它们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00名公、私立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公、私立幼儿教师普遍认为工作繁重;工作环境满意度较为一般、对工作考评满意度较高、工作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不高、参与幼儿园管理意愿较高、对幼儿园提供进修机会较少不满、集体荣誉感普遍较高,但对领导干涉工作不满;主要的差异有:公立幼儿教师在福利待遇、人际环境、工作稳定和工作成就感等满意度方面比私立幼儿教师高;私立幼儿教师在工作环境、教师晋升、参与幼儿园管理等满意度方面比公立幼儿教师高。针对这种差异,要有效进行幼儿园管理,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的激励策略、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私立幼儿教师待遇、改革公立幼儿教师晋升制度、改善工作环境等。  相似文献   

18.
张欣 《成人教育》2011,(6):77-78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发展,机关事业单位也在从原本人们意识中的“铁饭碗”向企业化管理转变,其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通过对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所广泛采用的几种再教育形式进行利弊分析,提出适合厦门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各国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其政治统治是实现的基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们相继进行了以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主要特征的公共管理职能的改革,这场改革既反映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非常丰富的统治经验,在履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同时,对于我们在现阶段如何正确认识和发挥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公共管理研究争议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管理学发展演变过程中,不同的人对其进行研究并产生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决定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在民主与效率的倾向并影响到公共部门角色定位的逻辑,对其理论基础、发展趋势和落脚点方面的一些争议作些阐述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