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孤独的意义     
天已黑漆漆的了孤独的我抱着一颗孤独的心望着自己孤独的影子踱上了这条孤独的街独自体味着这孤独的滋味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孤独的意义没有鸟,树很孤独没有树,鸟又很孤独没有雪,冬天很孤独没有冬天,雪又很孤独没有朋友,我很孤独没有我,朋友,你是否孤独指导老师:李群芳孤独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作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相似文献   

3.
吸毒者孤独感与自尊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背景资料问卷、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和自尊量表,以293例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探究吸毒者孤独感水平和自尊水平。结果表明:(1)不同吸毒次数者在感情孤独上没有显著差异,在社会孤独上差异显著;(2)婚姻与年龄、月收入分别在吸毒者的感情孤独和社会孤独上差异显著,工作的满意度影响感情孤独和社会孤独;(3)吸毒者的自尊水平比正常人群明显偏低;(4)吸毒者的自尊水平与社会孤独显著性相关,与感情孤独相关不显著,感情孤独与社会孤独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欲辩已忘言     
水不孤独山孤独,所以水把山围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家不孤独人孤独,所以人在天涯哭。一只大雁寻找一万只大雁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对生命孤独意识的书写:个体的孤独和集体无意识的孤独。童年独特的生活经历为其奠定了孤独的基调,上海孤岛的生存环境则为其提供了生长的土壤,知识分子“精神救赎”的忧患意识让她承担起探索走出孤独困境的责任。她希望以孤独为基石,悟解孤独,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孤独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孤独(节选)     
<正>孤独若不是由于内向,便往往是由于卓绝。太美丽的人感情容易孤独,太优秀的人心灵容易孤独,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因为他们都难以找到合适的伙伴。太阳是孤独的,月亮是孤独的,星星却难以数计。人都难以忍受长期的孤独。意志薄弱的人为了摆脱孤独,便去寻找安慰和刺激;意志坚强的人便去追寻充实和超脱。他们的出发点一样,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前者因为孤独而沉沦,后者因为孤独而升华。有一种人宁愿孤独也不愿无聊,因为孤独对他来说只是寂寞。有一种人宁愿无聊也不愿孤  相似文献   

7.
新语丝     
《新读写》2011,(10):16-16
草原知道离群羔羊的孤独;沙漠知道迷途行者酌孤独;大海知道漂泊水手的孤独;谁,谁知道我的孤独?  相似文献   

8.
"孤独"始终是女性文学不变的底色。庐隐、萧红和张爱玲更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书写孤独的典范,她们分别从时代的孤独、无家的孤独以及生命的孤独三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中挥之不去的孤独心绪和体验。  相似文献   

9.
论《神史》中的孤独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史>中的孤独是一种真正的孤独,一个文本的孤独、一个村落的孤独、一个不只是为自己思考的人的孤独,而这个思想者孙天主(孙世祥,因为<神史>几乎就是自传)的孤独正是<神史>中真正的震撼力所在.这种孤独是一种悲哀,一种对现行社会的反讽.  相似文献   

10.
孤独乃人类的伙伴,生活只不过是孤独海洋中的一个岛屿。且体味:老处女的落寞心境,天涯倦客的离乡背井,位高权重者的“高处不胜寒”,“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之感。孤独是人生旅途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拥有孤独和享受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大凡思想感情深沉者才享有真正的孤独。  相似文献   

11.
“荒原狼”是孤独者的文化心理,孤独是自然本性在异己环境中的失落,乡愁就是摆脱孤独的追寻。荒原狼是孤独者的悲剧,这种孤独之美已经成为20世纪文学艺术的美学本质。  相似文献   

12.
马艳 《华章》2011,(30)
雨果笔下的吉利亚特是一个孤独的人.作者通过刻画他心灵的孤独、在孤岛上的孤独、爱情的孤独以及他面对这些孤独时所作出的反应,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个饱满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邓国琴 《文教资料》2008,(19):20-23
孤独是卡夫卡的一种生存姿态或生活方式.也是他对抗社会的武器.他的孤独是灵魂深处的孤独,是一种真正内心的孤独.孤独意识浸润着卡夫卡的整个世界,在家庭里、在社会上、在生活中,孤独无时无刻不在缠绕着他,几乎成了他生命的唯一,而他也在写作中,尽情地释放着他的孤独.  相似文献   

14.
“故都”——“孤独”。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借故都之秋景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本文从演绎生命的孤独、追寻艺术的孤独、叩问政治的孤独来一窥郁达夫之“孤独”的秋。  相似文献   

15.
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孤独"是小说的主题之一,也是小说惟一的主人公"。孤独"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孤独,而且是整个拉丁美洲乃至全世界人类的孤独。这也是一部描写死亡的佳作,"死亡"也是小说的重大主题之一。死亡的气息贯穿全书,在对死亡的叙述中透露出对死亡的哲思。死亡是这个家族不可改变的命运,孤独是这个家族始终不变的情感。孤独与死亡是紧密相连的,孤独必然导致死亡,孤独的过程就是死亡的过程",孤独即死亡"。  相似文献   

16.
艾沫沫突然觉得自己好孤独,是的,就是孤独,那种没有真心朋友的孤独。  相似文献   

17.
孤独是拉美文学中一个挥之不去的主题。这孤独有什么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 ?拉美作家怎样解读孤独 ,又以怎样的方式表现孤独 ,使得拉美文学以锐不可当之势跃居世界文坛的前沿 ?有必要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挖掘拉丁美洲孤独的根源 ,探讨拉美文学与孤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积极性孤独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术研究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孤独的消极方面,忽视了其更为重要的积极意义。然而孤独是必需的,其积极意义表现在创造思维的绝对条件是孤独;孤独是自主性的表现;孤独是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我们应将孤独化为助力,帮助人们在事业、生活等方面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马尔克斯于1967年写出了《百年孤独》,并因此于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本人也就不再孤独了——或者说,也无法再孤独了。他打破的不仅是个人的孤独、他的祖国哥伦比亚的孤独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孤独,而且还打破了世界的孤独。人类集体的孤独感,造就出勇于反抗孤独的作家——他们在孤独的挤压下,成为一股与孤独敌对(而不是妥协)的势力。马尔克斯更是其中旗帜鲜明的一个挑战者:“面对压迫、掠夺和孤单,我们的回答是生活。无论是洪水还是瘟疫,无论是饥饿还是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20.
《百年孤独》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孤独为主体,反映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百年兴衰中蕴含的孤独,影射着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背后的孤独,隐喻了全世界每一个民族在独立的过程中都要经历的孤独,更展现了超越时代与民族、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所带来的形形色色的孤独,甚而我们可以从中透视自己内心深处贯通宇宙人生的相同的孤独。马尔克斯笔下的“孤独”究竟是何内涵?从“爱”出发,我们也许可以真正窥得“孤独”的奥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