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流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明确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加入WTO之后将更加开放,为我国建设一流大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而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是高等教育界无法回避的责任。它不但会促进和加速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且将丰富和充实中国的高等教育理论。为此,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和政策研究室于2003年3月29-30日在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一流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十几所重点大学的校长、著名教育学者、教育部有关司局的领导等6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由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云南民族大学、昭通学院联合主办的"当代文学与昭通"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6月27日至30日在云南省昭通市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澳门大学及山东大学等高校和《文学评论》、《文艺争鸣》、《民族文学研究》等文学期刊的60多位专家学者、编辑及部分昭通作家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昭通作家作品进行了多元剖析,也对昭通文学现象所关涉的文学教育理念、地域文学生态和昭通文学创作前进的方向等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文学评论》编辑部与新疆大学于 2 0 0 2年 8月下旬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联合举办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近 70人参会。会议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话题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近年来 ,全国有关现代文学研究的会开得不少 ,但以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为专题而召开的学术研讨会还是第一次。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之一杨义先生在开幕词中指出 ,本次会议是从文学史和学术史的高度 ,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 ,是在 …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11月 9日至 10日 ,全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讨会暨全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会高校分会成立大会在山西财经大学举行。来自国家统计局、山西省统计局和全国 2 3所高校的领导、专家、知名教授共计 5 8人出席了会议。按照会议议程 ,与会代表围绕 2 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发展和在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与会代表同意成立全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会高校分会。全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会高校分会筹备会议由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司长许宪春博士主持 ,山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王茂林…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格尔茨认为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法律与文化密切相关。主张对法律应从文化阐释的多元视角来理解,这是对以往关于法律知识是统一性的一元论观念的否定。关注和重视法律多元的问题,这对于外发型的中国的法治现代化启示意义非凡,有助于我们摆脱对法律狭隘的形式主义的理解,在建构中国法治过程中,应当持辩证否定的态度做好本土法律资源的继承和西方法律制度的引进,避免西方中心主义。实现法律的“地方性知识”和“普适性知识”最佳契合,使我国的法治建设更加科学和理性。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目前对“中国当代文学与道家文化”问题有所关注,但研究上却存在很多不足,如在问题领域、研究思路、作家作品范围上都很狭窄,理论资源、研究方法也很贫乏。导致这种状况有社会思潮、研究兴趣、问题难度和认识偏差等四个方面的原因。本人认为,为了最终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时代难题,我们不应忽视对“中国当代文学与道家文化”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千叶正士的《法律多元——从日本法律文化迈向一般理论》被译成中文后,与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在中国彼此呼应,以至于关于地方性知识和法律多元的概念在学术论著中成为时髦的术语,形成话语的几何数级繁殖。因此,有必要对于学术界这种理论话语的偏颇进行反思,从法人类学角度揭示费肯杰教授的推参阐述方法的精髓所在,以期表达一种另类的声音而避免陷入井蛙之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研讨了新时期和新世纪文学的命名、当代各体文学、当代文学与文化、当代文学与性别、当代地域文学与底层文学等问题,促进了学术界对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文化现象的总体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安徽省文化建设的需要,有力推动安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由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阜阳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创新兴皖与建设文化强省”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4日在阜阳成功召开。此次研讨会是以“创新兴皖:观念·体制·路径”为主题的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四个分会场之一,来自省内高校、研究机构、党政机关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共收到学术论文近80篇,涉及文学、艺术、语言、宗教、经济、社会、历史等领域。会议围绕“创新兴皖与建设文化强省”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就当前的安徽省文化产业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素 《文教资料》2008,(33):71-73
在新世纪,文学批评期刊正面临严峻的危机和挑战.如何进行文学批评期刊自身建设是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与会专家认为编辑要坚定办刊理念和提升办刊水平,而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更要从文学批评的本身寻找切入点,并把对文艺批评的研究发展扩大到整个当代文学上.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16日—20日,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联合主办了在南京召开的“新时期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香港教育学院、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及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台中教育大学的中国语文教育专家,与来自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1月23日至24日,“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海口隆重举行,会议由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省重点学科和《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海南省作家协会协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针对文化研究日益活跃的趋势,在“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这个议题下,会议就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以及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出路等问题,秉着学术平等、多元兼容、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了热烈、深入的研讨。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童光政教授致开幕词,《文学评论》编辑部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董之林先生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王晓明教授就会议的缘起与议题的确定经过作了热情的讲话。下面是研讨会发言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地方性知识”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生成的知识,产生后会借助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发展成为“普遍性知识”.为使“天人感应”理论成为普遍性知识,董仲舒一方面通过神化皇权获得汉武帝的支持,另一方面使儒家借助阐释灾异得以参与政事,从而获得儒儒者的支持.并吸纳时人普遍了解的科技成果,使“天人感应”理论获得更多社会大众的认可与接受.因此,“天人感应”理论不仅具有“地方性知识”的特征,而且从地方性知识发展成为了普遍性知识.  相似文献   

16.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联合主办、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4月24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60多所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开拓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新路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于今年4月9日在安徽芜湖主办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讨会”。全国各重点高校、科研单位2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最激烈、最集中的论题是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关于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现状杨匡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概括了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面临的前沿话题:1.20世纪中国文学的分期问题;2.“大中国文学”或称中国现当代文学版图(两岸四地);3.现代…  相似文献   

18.
新疆师范大学召开的现代文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增强了推动新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研讨会目的在于厘清现代文化的理论内涵,指导现代文化的理论实践,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并为加快新疆科学跨越、实现长治久安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地方性知识与知识进步的两个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性知识(local knawledge)是与普遍性知识(universal knowledge)相对应的学术概念,它不是狭义地指某个地城或某种具有地方特征的知识,而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和价值取向。在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中,人们领悟到,从地方性知识向普遍性知识的进化是知识的进步,同样,从(貌似)普遍性的知识向更高层次地方性知识的进化也是知识的进步,这两种进步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方性知识是地方课程开发的知识论前提,澄清其能指与所指有利于地方课程价值的充分实现并提高课程开发主体的内在积极性,变依托外部行政指令的外推式开发为依托开发主体内在驱力的自组织开发.目前,地方课程开发主体对地方性知识之认识存在多向度上的误读:第一,囿于偏狭的“地理空间”理解其适用地域;第二,理解其形态与价值上的形而上学倾向;第三,地方性知识主体被窄化为纯地理空间意义上的“地方人”.基于此,地方性知识的应有之义在于:地方性知识是超越具体知识形态的知识观念,是包融知识价值立场、知识具体形态在内的多层次结构体并与普遍性知识具有通约性.在深化地方课程开发过程中,地方性知识的选择应当充分基于地方性知识的实质并扎根于地方生活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