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性新闻即是报道突发性事件的新闻,它要求记者或通讯员采写的稿件以最快的速度发回编辑部,并刊登或播出,尽量缩短事件发生的时间同刊登或播出的时间差。做不到这一点,突发性新闻就失去了价值。新闻基础理论提出了五个“W”,即新闻的五个要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什么人和什么原因。既然是要素就应该每篇新闻不能缺少,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并非如此,特别是一些写得质量较高、发稿又迅速的突发性新闻,  相似文献   

2.
新闻之所以具有报道事实、传递信息的功能。跟其中包含的“五要素”分不开。这五个要素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均为“W”,新闻五要素又有“五个W”之称。一则消息能够交代清楚这五个要素,一般就能使读者明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内容。对一幅新闻照片来说,表达新闻的基本要素亦应是起码的要求。只不过图片表达新闻要素的方式是直观可观的形象,而不是由横、点、撇、捺构成的文字符号。大家知道,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无论多么高明的文字描绘的形象总是难以完全取代真形实象的。即使有人用洋洋万言的篇幅来详尽描绘某一人物的形象,而没有此人的照片作“插图”的话,此  相似文献   

3.
新闻"五个W"——是新闻所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这五大要素也必须有新内涵的新解读。基于此,对"五个W"分别进行了新的解读与新的诠释,对于新闻本体属性的重新认知,具有一定的理论思考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说新闻成为各家电视台新闻节目追捧的一种风格。"说"新闻之风的兴起,的确给电视新闻吹来一股新鲜空气。从目前各地的实践和观众反馈来看,说新闻,至少给电视新闻带来四个变化:一是使新闻节目更加亲切和贴近。主持人休闲得体的装饰、轻松随和的语调、收放自如的举止、细致多维的视角,使媒体和观众间的距离大为缩短。二是丰富了新闻播出的手段。说新闻更加突出了主持人的核心作用。通过主持人的组合串联,原本相互独立的单条消息实现了关联组接,新闻的指向性更加  相似文献   

5.
我们研究新闻规律,不能不涉及新闻的真实性问题。因为,新闻是客观事实的传播,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规律的要旨所在。事实是新闻之本源新闻传播媒介以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及自然界为自己的工作对象。所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回顾中外新闻史,据统计各种新闻定义多达200种以上。虽然关于新闻的定义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但如果审慎辨别,诸家之说一般都离不开事实。这表明新闻不能脱离事实,脱离了事实就没有新闻。再进一步就新闻与事实的相互关系来考察,两者熟先熟后?唯物主义认为,先有客观事实发生在前,乃有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6.
龙传永 《新闻窗》2012,(3):83-84
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是个大问题、老问题,也是个难解决的问题。不讲真实性的新闻不时在一些媒体报道中或多或少地暴露出来,依我之见,原因有三:一是责任心不强;二是为谋求轰动效应而炒作;三是追求上稿率。  相似文献   

7.
谈“五个W”     
新闻五要素的提法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由美联社率先提出来的。当时的电报技术还不很完善,在收发报过程中经常出故障,编辑们常为不能收到一条完整的稿件而大伤脑筋。于是,他们要求记者把讲清新闻事实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点写在第一段里。这样,即使电报在中途出了故障,只要抄到了第一段也就等于收到了一条完整的新闻,“五个W”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在实践的基础上,美联社把“五个W”又从导语推广到整条新闻的写作,于是归纳出了新闻要素的理论,明确提出新闻报道必须解答五个W的问题,以指导记者的采写活动。这一理论提出来后,很快被新…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多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在追求和受众的贴近性方面都做了较多的探索和努力,在这种改革的浪潮中,“没有距离感”的“说新闻”风靡一时。在此新闻形式的影响下,甚至许多都市报纸也开始模仿,推出了“侃”新闻版块。  相似文献   

9.
正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目前各种不真实性新闻仍不时在一些媒体报道中或多或少地暴露出来。因此,新闻的真实性其实是个难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长期的探索。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对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新闻真实性与真实感以及新闻真实性与媒体公信力等几组概念的区别及关联的辨析,使我们对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有更进一步的、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区分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原则和特性新闻是一种真实性报道。新闻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新闻所报道的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是真人  相似文献   

10.
走过阳光灿烂的季节,走过风雨雷电的原野,我军新闻事业不断书写新的历史华章,与共和国一起走进十月的辉煌。 历史站在身后,用优良的传统与宝贵的经验为我们壮行;未来站在前方。用绿色的希望与执着的信念召唤着我们奋进。昂首挺胸迈向新征程的当代中国军事新闻事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11.
石翼 《军事记者》2010,(2):65-65
五个“W”指新闻的五个要素,即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这五个“W”是怎样来的呢? 1851年关联社首次用电报发新闻稿。由于当时电讯技术很不完善.收发电报常出现故障。于是编辑部就向记者提出发稿要求:发新闻稿时一定要把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要素统统塞进第一段,这样,一旦电讯发生故障,只要第一段收到了.也算收了一篇完整的新闻稿.  相似文献   

12.
姜玲 《视听界》2001,(4):55-55
香港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首开国内“说新闻”之先河,主持人陈鲁豫以其口语化、轻松自然、娓娓道来的风格博得观众的肯定和喜爱。随后,这一崭新的播报方式也得到了众多电视同行的认可。主持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的陈晨、播报上海卫视《上海早晨》的李培红也是以“说新闻”这一方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一时间,一些省、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纷纷改头换面,以“说新闻”的方式面对观众。  相似文献   

13.
正一、准确、客观和真实的关系探讨新闻的真实性可能要从三个层次上展开:首先,是否准确;其次,是否客观;第三,是否真实。泛泛而言,这三个词汇的意思具有相似之处,但是放到新闻的制作细节上来认真衡量,就会发现其实相差甚远。准确记录是古今中外的媒体对记者的基本要求。美国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沃尔特·李普曼曾经说:"只要有了良好的记录手段,现代新闻报道就可以极为准确。"1从笔记本、录音机到今天的高清摄像机,技术的进步让人们对  相似文献   

14.
文学失却了轰动效应,新闻亦颇多默默无闻,这在今天似乎已为人们所习见、所熟知。此本不足为怪。甚至每年的优秀小说评奖、好新闻评选几乎也成了一种“自娱”,除文坛“坛内”和新闻“界内”人士之外,知道者竟然不多。不管你是幸灾乐祸还是满腹悲哀,这都是一个不容改变的事实。然而,新闻传播媒介覆盖面毕竟是巨大的,之所以常常显得默默无闻,也许正是由于它变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构成物,而不是“异己”。但是,如果正是基于此种“默  相似文献   

15.
陈艳辉 《新闻前哨》2010,(11):43-46
“新闻真实性”是中国新闻学理论界一直讨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但自上世纪初至今,学者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始终缺乏明晰表述。本文拟通过文献分析对“新闻真实性”的研究进行梳理.同时比较西方国家在新闻“真实性”上的践行,及达成的共识和较为成熟的规范,并由此提出对“新闻真实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17.
美国与他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历来是新闻媒体注的焦点和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美国媒介在战争新闻报道方面的立场片面性、以及美国媒介屈从于本国政府而阐述的观点而大多是在反映华盛顿和五角大楼所倾向的看法,一直受到学者的批评和指责。近年来由具有国际战事记者背景的英国学者率先发起的"和平新闻"报道思路,倡议新闻学教育在课堂上向未来的记者传授如何试图做到与"战争新闻"大相径庭的"和平新闻"报道,在国外新闻传播教育界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气候",但目前似乎尚未引起国内有关学者的注意。本文拟在梳理美国媒体于近年来的战争新闻报道现状的同时,也试图对"和平新闻"这个新生理论及其职业实践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与他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历来是新闻媒体注的焦点和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美国媒介在战争新闻报道方面的立场片面性、以及美国媒介屈从于本国政府而阐述的观点而大多是在反映华盛顿和五角大楼所倾向的看法,一直受到学者的批评和指责.近年来由具有国际战事记者背景的英国学者率先发起的“和平新闻”报道思路,倡议新闻学教育在课堂上向未来的记者传授如何试图做到与“战争新闻”大相径庭的“和平新闻”报道,在国外新闻传播教育界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气候”,但目前似乎尚未引起国内有关学者的注意.本文拟在梳理美国媒体于近年来的战争新闻报道现状的同时,也试图对“和平新闻”这个新生理论及其职业实践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凡做新闻工作的同志,只要一提起新闻的写作,都会很自然地想到它有五个“W”。有人把这五个“W”比作人的五官一样,缺少了一样就会不成为新闻。长期以来,它一直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所遵循的一条原则。因而,人们在撰写新闻稿件的时候,往往在导语中交代时间和地点,背景中交代人物、叙述事情,结尾中阐明为什么。久而久之,使  相似文献   

20.
新闻真实性的“表述”中国水运报云南记者站副站长梁洪新闻是否真实、准确,最终要通过完成的报道显示出来。在写作这个主要的“后期制作”阶段中,一着不慎,会导致全盘皆输。在现代新闻写作中,一篇堪称“准确”、“真实”的报道应具备哪些特征,如何通过写作来表现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