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6.
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的职务科技成果的混合所有制探索及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实践表明,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最有效手段,它解决了职务科技成果市场化定价问题,解决了评估作价入股时股权奖励问题,解决了职务科技成果中国有部分的保值、增值问题,混合所有制会使科研方向、科研选题向市场化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7.
高校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承担了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供给职能,不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与此同时,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供给和转化活动还存在"大而不优、多而不强"的现象,高价值成果的供给和转化能力仍显不足。为此,文章基于高校技术交易数据,围绕科技成果供给和转化的总量、质量和构成,采用对比分析和空间可视化技术,讨论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供给和转化量质齐升,但高价值成果仍待继续发力;高校科技成果供给和转化非均衡状态下,区域战略的协同成效开始显现;高校仍需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推高校科技成果供给和转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制造业的高度聚集和高端化发展趋势,为高校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既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提供了高效运作的舞台。本文以滨海新区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当前天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传统模式,在此基础上找出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和瓶颈,提出类“硅谷”——滨海产业带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并对其可行性和操作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10.
11.
构建科学高效的应用型技术成果评价机制对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市场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国应用型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已经严重制约应用型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加快构建科学完善和高效的应用型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成为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人员必须高度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科技成果评估体系是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手段,科学的科技成果评估体系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的实施效率和转化应用。本文以金普新区为范本,从科技成果评估的角度入手,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金普新区科技发展状况,拟建立一个操作性强、价值高的科技成果评估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搭建的基础上,设置各指标间的相对权重,设计科技成果评估的计分方法,以期对金普新区应用类科技成果进行有效评估,并同时为建立金普新区应用类成果评估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130-132
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是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热门话题。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不符合当前法律规定,从调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的角度来说也不具有必要性;该方案提出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合情理,从实际操作层面也不利于甚至阻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政策的适宜与改革的稳健。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形成了各高校的鲜明的特色,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但通过对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研究发现,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层次较低、对高校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河南省应积极组织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到高校成果转化中来,鼓励高校教师面向社会需求积极推广科研成果,并进一步维护职务科技成果权益,提高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科技成果评价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通过科技成果奖励中的一些弊端,结合在SCI上发表学术论的评价争论,对我国科技成果评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目的是要引起科技界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并进行认真思考与研究,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成果的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专利转化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专利质量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基于对我国高校专利质量的实证分析和考察,进一步剖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困境,在现有制度政策的基础上,从专利质量的角度入手探求解决方案和优化路径,围绕研发投入从政府导向、平台搭建、权益分配、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改善专利质量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达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18.
高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发展高校的科技产业则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校办科技产业长期落后的高校,就不可能在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 目前,全国高校每年的科研课题是7.5万项左右,获得鉴定的科研成果达8千项。但是科研成果的最终作用,在于应用于生产过程,即渗透到实物生产的诸要素中去,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而目前高校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和商品化的却不到10%,在工业高度发展,高校集中的上海市,1990年高校科研成果的转让在卖方技术市场中的比例也只占了10.62%。如何把大量的高校科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