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教师德行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重新审视教师德行,明确教师德行缺失对于师生关系造成的影响,让教师成为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在师生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教师德行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重新审视教师德行,明确教师德行缺失对于师生关系造成的影响,让教师成为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在师生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德行养成,必须解决理论研究如何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道德认知如何转化为道德行为,也就是"知"如何转化为"行"的问题。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德行养成的关键时期,以德育教育制度和校园管理制度建设导引大学生的德行养成。  相似文献   

4.
田达  郑仕玲 《文教资料》2010,(19):109-110
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认为闵子骞德行中包含以下积极内容:第一,仁孝、忠义、正直、宽容、感恩,以及着眼大局的和合意识;第二,忠义正直;第三,守礼、尊师、重俭和讷言敏行,以及诚实重信的操守。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的社会大环境、应试教育模式和接受西方开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响下,孩子就像生活在一个大染缸里一样,很容易就沾染上某些不良习气。加上城乡教育存在差距,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步尤其重要,很多家长却一筹莫展,无技可支,只有加强引导,从德行抓起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对“德行有用”内涵及其与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关系解析的基础上,从“德行有用”的视角分析了研究生学术制度的缺陷以及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三不足”状况,并提出依据“德行有用”原则完善研究生学术制度和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以儒释道三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的意义上,应是以德行教育为核心的人文教育。目前的教育过程和体系中,因缺失了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教育的本真理念和德行实践,导致受教育者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弊端和偏差。梳理儒家本真意义上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的德行教育框架和内容体系,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做人做事态度与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初中思政课实施德行教学,需结合教学情境、设置课堂活动、联系多彩生活、渗透传统文化、开展课外活动、借助教师德行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这样才能打造关注德行的幸福生长课堂,才能实现学生的幸福生长。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每个家庭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可是如此受重视的学生并不是素质越来越高,反而是越来越不好教育,越来越不好管理了.他们的身上出现了许多令人痛心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这些年过于重视升学率,忽视德行教育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一直在大张旗鼓地扬善,但是人的德行却越来越差,为什么?因为我们忽视了心灵教育。这是一位学生给母亲的电话:学生:我没钱了,马上给我寄钱。  相似文献   

11.
德行成本:学校德育低效问题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施道德行为需要付出德行成本。而德行成本过高是我国学校德育低效的原因之一。研究德行成本并对过高的德行成本进行补偿是搞好学校德育的基础,也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效果和摆脱当前学校德有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引领学生构建幸福生活。所谓有福者必有德,因此德行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为了构建学生的幸福人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学生德行的养成。与说教式、灌输式的道德教育相比,作为道德行为者(moral agent)的教师之行为举止(teacher’s manner)更能有效地培养并影响学生的道德德行。教师行为举止所揭示的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直接的道德影响,是学生获得德行的主要途径。借助亚里士多德对善、幸福与德行的观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然"所展现的行为举止包括温和、勇敢、正义、友爱等。  相似文献   

13.
唐勇 《中国德育》2007,2(2):52-55,69
大学生道德教育应该从德性培养着眼,从德行塑造入手才可能具有实效性。培养大学生德性,塑造大学生德行要想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效果,需要将学科知识教学还原为文化教育,营造一个具有历史连贯性的校园文化环境,设计有序的校园活动,注重大学生德性形成的经验性学习。  相似文献   

14.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经典启蒙读本,其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的德育思想及教育理念,非常适合当前学校的德育实践,能够对学生良好德行的形成发挥导向性作用。通过学习践行《弟子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使其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德行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本着重探讨大学生的德行能力结构,大学生德行能力现状以及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德育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大学生德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高校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本质体现。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从做中学、学中做,体验生活,领悟人生。根据德行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运用恰当的方法开展德行教育:知行统一的方法;学思并重的方法;省察克己的方法;慎独自律的方法;积善成德的方法。通过学习,每一个人都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生理念,做一个身心灵和谐的人,为创建和谐家园、和谐团体、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做贡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德行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本文着重探讨大学生的德行能力结构 ,大学生德行能力现状以及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者的德育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要求教育工作者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塑造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要对青年学生的品德进行塑造和历练,通过榜样人物德行光辉的内涵解析、价值判断和方向引领,深层次挖掘和提炼榜样人物的德行价值精髓,对接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在确立德行目标、提升精神境界、锻造恒心毅力、涵育责任担当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探索学科育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儒学经典中蕴藏着深厚的关于德性德行培养的思想资源。基于新时期大学德育的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以儒学德育资源为核心的德性德行教育,对于落实国家教育战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开展儒学经典教育,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发挥教师垂范作用、知行并重。  相似文献   

20.
德性与德行是一种互动共生的辩证关系。立德的关键在于德性涵养与德行践履,其着力点可以是:强化教育引导,唤醒内在善心,自我涵养德性;强化实践养成,培养良好习惯,自觉践履德行;强化制度保障,法治德治结合,促进互动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