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铭明 《山东教育》2005,(28):50-50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押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染的一座桥梁。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  相似文献   

3.
付强 《中小学电教》2003,(11):58-59
3.用想象完善意境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称它为“人类一切可能中的女皇陛下”。想象能够突破学生直接经验和感受的局限,赋予形象以更大的内在概括性和外在完整性。陆机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说,刘勰的“神思”说,都是讲想象的,一致强调审美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想象就像一把金钥匙,它能够开启一切艺术殿堂的大门。  相似文献   

4.
论音乐表象     
音乐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诞生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它研究人在音乐艺术括动中的感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及认知过程.其中表象在音乐认知过程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它是音乐认知活动中概像推理、意象思维的接心基础.深广丰富的音乐表象资源乃是催发音乐自由想象、直觉灵感和哲理洞察力的决定性心理与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5.
法国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别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类认识世界有两种形式:即科学的认识和借助于艺术的认识。”作为艺术的音乐,其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对比等,实质上是人的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声音形象。但这种形象又必须和人的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密切联系,才能产生音乐的审美效果。所以音乐教学对儿童进行审美情  相似文献   

6.
音乐审美的心理过程,大致是感知觉整体把握音乐的"形象"后,记忆和联想深化音乐所形成的表象,想象创造出新的表象,它们结合在一起使人们把对音乐本身的理解上升到美学的高度,进而使美感得到升华,最终完成陶冶人们情感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含,达到审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含,达到审美的目的。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接受语言能力弱,感受音乐能力不强,给唱歌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在逐步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歌曲中词与曲的联系,做好抽象感受与形象感受之间的过渡,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以音乐艺术为载体,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自主体验音乐形象、感悟音乐语汇、拓展音乐想象、激发音乐再创造的一种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强调“学科综合”,音乐与美术被形象地称为“姊妹艺术”,而两者之间也的确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音乐是一种非语义性的听觉艺术,是一种非具象性的艺术形式.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绘画的元素,就把这样的艺术形式转变得更为形象、生动,使学生更好理解.但绘画的元素只能是一种辅助的工具,要巧用、善用,要跟音乐的各个元素有效地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审美体验.”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主体对事物能否满足事物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而音乐是被世人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的定位是:“音乐课程是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新理念的提出突出并强化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核心。  相似文献   

12.
一、审美想象的本质及其与诗歌释义的关系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作家所谈的想象,都是审美想象。关于审美想象,一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在西方,影响较大的,有下列几种说法:“记忆”说。亚里斯多德写道:“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审美想象的。维柯的思路与亚氏基本一致:“想象不过是扩大的或复合的记忆。”“感觉”说。汤密达诺说:“想象是一种心理功能,它象纯洁而经琢磨的水晶,照映出感觉所获得的具体事物的形象。”霍布斯说:“想象’无非是‘正在衰退的感觉’。”“形象表达”说。伏法纳尔格说:“凭形象的方式来  相似文献   

13.
李漫 《早期教育》2007,(12):47-47
想象情境,指的是能激发幼儿想象的热情,留给幼儿自由想象空间的教学情境。歌德说过:“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应尽可能地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察和欣赏。”音乐是用声音来塑造形象的艺术,但在音乐形象体系中并不存在音乐形象与现实形象的对应关系。因此,只有通过艺术想象,音乐所包容的内涵才能在音乐形象的世界里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4.
余怡 《陕西教育科研》2004,(4):42-43,51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中,进一步强调“审美型”教学。本文围绕一年级学生,从“着眼于学生的审美心理,逐渐形成他们正确的审美观点”,“构建教学过程中的环境意识、创造意识和审美意识,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多给学生审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王朝闻《美学概论》中有这样的说法:“想象是一种在观念形态上再造或创造现实的表象和形象的心理能力。”也就是说,在文学鉴赏活动中,读者通过想象,“再造”或“创造”新的形象,使原作的境界于欣赏者心灵中幻化出全新的境界来。而后,缘“境”生“意”,领会作品的深层意味,升华作品的审美情趣。其中,诗词因其语言的简炼性、意蕴的浓缩性而拥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应把握契机,激发学生的想象热情,让他们在诗意的探寻与解读中获得“二度创造”的美感体验和艺术享受。一、再造意象探寻诗人心境诗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主要来自那些流动于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6.
歌曲最主要的是音乐感知,而音乐是一种听觉表象活动,哥词则是为歌曲音乐服务,对的想象起还原作用,它不可能独立存在。歌词和读同属抒情,但前者本质上是“俗”是大众化,后者则是“雅”;好歌词未必是好诗,好诗也未必是好歌词。歌词的一大功能是情绪宣泄,其审美追求是多元的,普通人的心态情绪的抒写不能一律视为“私语化”。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的普通教育正积极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传轨,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中作为普通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教学既是审美教育,又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学科,这是因为作为审美教育的形象思维在音乐学科中的应用相当广泛。例如:倾听音乐、欣赏歌曲、视谱、奏乐以及舞蹈、作曲等,都是一个审美的享受及富有很强想象力的过程。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呢? 第一、音乐想象思维法。“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形象”来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目的。例如:在初中课  相似文献   

18.
音乐审美是人们的一种情绪活动,人们从音乐中体验到具体的情感内容,对情感内容的理解带有主观性。但是,音乐审美价值具有客观性,它的客观性在纵向上体现为历史文化的客观性,因为音乐作品中所体现的内容、形象都不是听众从音响中直接感知到的,它必须通过想象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9.
文学家泰戈尔把音乐比作“激动你生命的琴弦”。贝多芬又曾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音乐是以情动人,并直接触动人的灵魂深处的感染力量。音乐不仅可以作为思想的一种载体,而且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及情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体验。正如哲学家斯宾格勒所说:“音乐是唯一不需要光的艺术,它本身就是光。  相似文献   

20.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