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青住院和病逝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探望和送别时动情地说,穆青同志跟人民很有感情,尤其是跟农民很有感情。他是新闻界的旗舰、楷模,是“三贴近”的典范。李瑞环同志到医院看望时说:“穆青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穆青被誉为中国新闻界的泰斗和巨星。他以他60多年的新闻实践、影响了几代人的精品佳作和感人至深的人格魅力,成为中国新闻上作学习的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11日凌晨3时20分,“穆老头”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相似文献   

4.
殷成明 《青年记者》2003,(11):18-19
2003年10月11日凌晨,82岁高龄的新华社前社长穆青同志走完了他辉煌的人生路程,与和他长期并肩战斗的同事们永别了,与万千尊敬他的青年记者们永别了,与他倾注一生的新闻事业永别了……一位为中国新闻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新闻界老前辈,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北京几十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10日,在北京医院812,病房,我守护在抢救中的穆青同志身边。呼吸机遮住了穆青消瘦的脸庞,血氧饱和度时而“80”,时而“84”,始终达不到正常值“95”。深夜,新华社秘书长鲁炜同志提前来替我,因为第二天我还要在总编辑室值班。我缓缓地绕过病床,退出812病房,返回总社。大雨如注,寂寥的长安街上,风雨  相似文献   

6.
穆青在他60余年的新闻生涯中,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一个个凸现着时代精神和风貌的典型人物从他的笔端跃然纸上。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拼上性命大干的“铁人”王进喜、一辈子为绿化荒山默默奉献的“老坚决”潘从正、百折不挠的植棉模范吴吉昌、为建设红旗渠不怕流血牺牲的任羊成……他笔下的人物典型,写一个、活一个、响一个,震撼了几代读者的心灵,成为激励中国人民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7.
1996年8月,为迎接10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河南日报副总编辑王天林约我合作章,我才有机会比较集中地采访了穆青。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新闻宣传战线正在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向穆青同志学习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使广大读以穆青同志为榜样,对照穆青同志的事迹,思考在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本刊特刊发一组悼念穆青同志的章。  相似文献   

9.
红旗渠畔,情与流水长1996年的9月20日,我们从辉县向北穿过太行山到林州,一路旧地重游感慨万千。1972年初冬,我在红旗渠畔采访了半个月,从北面的总干渠走到最南的支渠毛渠。总干渠缠绕在太行山侧的逶迤气势,青年洞的雄奇险峻,曙光洞穿山的神秘,桃园渡槽凌空飞架的雄姿,群英汇流的大气磅礴,都令人荡气回肠。后来我从穆青口中得知了当时的政治背景:原来是周总理严厉批评了河南军管的负责人否定红旗渠的错误,质问他:“你说‘一条小小的红旗渠有什么了不起’,小小的红旗渠你修了几条?”周总理亲自制止了造反派在林县的倒行逆施。于是各家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10.
11.
穆老一生热爱农民。他不止一次对我们说:“农民最可怜,也最吃苦,最淳朴、厚道。什么时候占人口80% 的农民富了,中国才真正富了。1965年冬,他采访了宁 ”陵县万庄林场的省林业劳模潘从正,写出了影响全国的《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潘从正种树坚决,外号“老坚决”。从此他就  相似文献   

12.
王昉采访了个专题:穆青日记。1996年秋的一天,穆老领我们到他家展示了他的全部日记。  相似文献   

13.
穆青同志生前特别钟爱郑板桥那首画竹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不仅自己书房里挂着这张条幅,而且有来要字者,他最爱写这首诗赠人。他经常对人说:“我喜欢这首诗,因为和我的心思相通。你想想,封建时代一个县太爷,还能关心民间疾苦,我们共产党员,人民的记者,更应该时刻不脱离群众,一字一句总关情啊!”  相似文献   

14.
1997年3月31日,穆青、冯健到豫南采访20多天折回许昌、扶沟,我们就到扶沟迎接。他们从扶沟到开封,回到郑州,又于4月3日赶到卫辉市唐庄乡,见到老朋友郑永和、杨贵,一起参观了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的桃花源。这一次我们亲自体验到了穆青采访和指挥的激情,见识到常说的“激情社长”的“一景”。那天下午风很大。飞沙走石,气温骤然下降,车一出新乡市往北,进入卫辉的牧野之原,即武王伐纣的古战场,七拐八拐,风沙弥漫中我们的车掉队了,司机迷了路,只剩下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凛冽寒风。同车的冯健、赵德润和我只好踅进比干庙拜谒了比干。回到卫…  相似文献   

15.
走近穆青     
自从读了穆青同志那篇名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后,拜访穆青,就成为笔的一个心愿。在自己读过的许多优秀新闻作品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这一篇了。心想,能够写出这般优秀作品的人,一定是不平凡的。但是,冬天的一个上午,当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如约走进穆青同志那间办公室,从和这位共和国通讯社的老社长握手那一刻,先前在心中勾画的形象一下改变了。他的质朴、和蔼及平易近人的谈吐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同他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春,卸任不久的原新华社社长穆青,与他的老搭档——原副社长冯健一起,来到苏南采访。这位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奋斗了半个世纪的老记,尽管在国外60个国家、国内400多个县市留下辗转奔波的脚印,但是到苏南采访还是头一回。在这之前,他也曾趁出差之便游览过太湖和姑苏城,领略过苏南农村的新风貌,为“天堂胜地”惊人巨变激动不已,但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0月11日,中国当代新闻界的旗舰人物穆青同志,终于走到了自己人生旅途的终点。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到热浪奔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拔乱反正的艰难历程到大潮澎湃的改革开放时代,穆青用半个世纪的新闻实践使自己成为享有崇高声誉的名记。《雁翎队》、《月夜寒箫》、《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历史的审判》、《风帆起珠江》……一篇篇黄钟大吕式的新闻名作,记录了中国人民半个多世纪的前进步伐。每逢重大的历史关头,他总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发出时代的最强音。穆青爱才,在新闻界有口皆碑。在他的麾下,多少中青年新闻工作迅速成长,一批批影响广泛的新闻作品不断问世。《穆青教我写章》是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肖辉家的亲历,现载此,以示本刊编辑部及本刊广大读对穆老的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刚去世的新华社原社长 穆青同志,是我国著名记者,又是新闻界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他用饱含激情的笔触写出了许多影响久远的新闻佳作。他的新闻作品和新闻实践影响着一代甚至几代人,是国内同行公认的当代新闻界泰斗。研究穆青新闻作品的文章常见之于专业报刊和新闻院系准记者的毕业论文,而河南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人民记者穆青》,更是系统全面,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人民爱戴的记者穆青辉煌的记者人生。《人民记者穆青》由张惠芳、王窻合著。作者通过十年的采访、研究、写作、修改,使书的内容丰富翔实、生动精彩,思想鲜明深邃。捧读时,你会…  相似文献   

19.
穆青先生德高望重。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盛誉。从《雁翎队》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从《历史的审判》到《风帆起珠江》……党的新闻史上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报道都与穆青先生的名字紧密相连。穆青和他的作品感动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新闻人。他的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他的“勿忘人民”的新闻思想。他的实事求是、开拓奋进的创新精神.他的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2005年lO月。在穆青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郑州大学召开了穆青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本刊特刊发周胜林先生和朱清河先生的两篇文章。以表达对穆青先生的崇敬之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新华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的《穆青传》,作张严平以女记敏锐的眼光,撷取了穆青一生中许多生动的事实,抓住了穆青同志的思想核心,以许多具体细节刻画了他忠于党、热爱人民,有血有肉的闪光灵魂。这本书笔优美,气势磅礴,读来十分感人,让这位人民记榜样的生动形象,清晰地浮现在面前,令我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